师徒引领
伯牙鼓琴传心声   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鼓琴》

长治路小学
创建于2023-01-04
阅读 4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2年11月,六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在一七041班,由王老师开启了诗意的语文古文课堂之旅。在这里,知识没有地域,年龄没有代沟。只有专心潜学,不断反思提升的学习者。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无朗读,不语文。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注重文言文朗读不可或缺,从读中理解语义,在读中体会情感。课堂上,音频示范、学生自读、划分节奏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王老师紧紧抓住“朗读”这一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朗朗读书声重现课堂。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王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他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查工具书、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查工具书。借助方法,学生们便能流畅说出文章大意,再次训练朗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人所念,一人必得之。千百年来,人们无不希望自己的生命中能遇见几个知音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熊老师通过配乐,抛出一个问题:“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高山,怎样的流水?”王老师让课堂带着问题,让问题带动思考,同学们通过发挥想象,积极发言。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了艺术之美。

(三)破琴绝弦悼知音

  体会伯牙和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想让学生体会到知音难觅,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是比较难的。所以,熊老师让学生从伯牙的琴声入手,体会伯牙作为一多著名的琴师,却无人知晓琴声之意的寂寞。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伯牙初遇子期时的欣喜若狂和痛失知音后的悲痛欲绝。再次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反复品味文字,不断加深学生体会,使在场的人真正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

(四)课后研讨践知音

  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师傅薛毓梅老师认为,对小学生来说,接触的文言文不多,文言词的拗口是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第一道障碍。为了推开这个“拦路虎”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王老师指导得扎扎实实。用心良苦,美哉!

赵婕芳老师认为,王老师能够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整节课,教师引着学生静下心来,品读、想象、感悟。使学生个性化得到体现。“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薛艳丽老师认为,王老师在教学末尾进行了拓展。他饱含热情地介绍了伯牙与钟子期相识相知的始末,让学生了解到他们相识的难得,以及更深刻地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再在结尾处引出伯牙祭奠钟子期的词“忆昔去年春,江边鲁会君。”对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难舍知音”的感情再不能抑制。

阅读 4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