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大舞台,是教研开展的立足点。为了落实抚州市教体局《关于开展全市“随堂听课”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同时为了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开拓学校教研工作的新局面,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2022年11月我校成立“随堂听课”小组,开展了全校随堂听课活动。对此,党委书记、校长黄文龙同志特别强调:一是务必通过活动的组织,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二是务必通过活动的实施,促使老师形成个人特色,推动名师培养;三是务必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高中语文教研组严格按照调整后的方案继续开展了随堂听课活动。
党委书记、校长黄文龙同志讲话
一、随堂听课 见证真实
三个月以来,我们共进行了8次随堂听课活动,每次我们只提前半天通知授课老师。随堂听课,与准备充分的公开课、优质课和示范课不同,它能够更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们的授课技巧、教学素养、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情况,达到科学客观评价教学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
教研组集体听课
教研组集体听课
教研组集体听课
二、实效课堂 风格各异
在随堂听课的过程中,每位授课老师都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
(一)邱永江老师,200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骨干教师”、抚州市“优秀教师"。
她授课的课题《再别康桥》是由闻一多“写诗就是带着镣铐跳舞”的名言导入,赏析诗歌时结合新格律诗的“三美”来进行点拨;课堂训练是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进行比较阅读,讲练结合,课后作业是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板书直观实用。
邱永江老师授课风采
(二)黄田老师,2020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2021年获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
他授课课题《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是一堂试卷讲评课。这堂课从小说的概念导入,简单回顾之前的诗化小说的特点;然后结合试卷中学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汪曾祺的《云致秋行状》第9题的作答和得分,引导学生从形象、情节、环境、结构、意境、主题等方面,共同讨论分析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最后,要求学生简析2015年浙江省高考题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这篇文章的散文化特点,作为巩固练习。
黄田老师授课风采
(三)徐选文老师,2004年毕业于江西师大,曾荣获学校“十佳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这堂课是月考试卷陆游诗歌《过野人家有感》讲评课。老师根据学生失分点情况,从诗歌的题目、注释、诗句中的关键词等方面解读诗歌内容,做到了从学情角度落实诗歌鉴赏教学,后拓展到2018年全国卷陆游的《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徐选文老师授课风采
(四)郭敏老师,201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曾获抚州市第四届“才乡杯”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2021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资源展示活动二等奖,临川二中首届“最美青年教师”。
郭老师执教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课,从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暗含的隐忧导入,将课本内容与研究北宋生活的一画一书(《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整体把握环节中,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具体赏析上阕时,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意象,进而体会意境,领会下阕时抓住体现情感的字词;最后,学生结合文章和视频写一篇短文《介甫,我想对你说》。
郭敏老师授课风采
(五)李琦蓉老师,202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获得临川二中“优秀教师”称号。
她授课的课题《对比类作文训练》以问题呈现为导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材料,应该求同存异,以确定最佳立意。在例题讲解中,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从受戒者和惩戒者两个角度分析异同,整合立意,形成分论点。这样引导学生探寻材料的内在联系,梳理分析思维过程,整理方法规律,讲练结合。
李琦蓉老师授课风采
(六)李欢老师,2011年毕业于西南大学,2020年指导教师在线上优质课比赛中荣获省级二等奖,2021年《仿写句子》省级公开课被“赣教云”录用,2021年微课《诗歌鉴赏的手法》获市级二等奖,2022年指导教师在“诗教中国”诵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她授课的课题《如何用事实来证明观点》由“用一句话介绍本班”导入,讲授新课时,结合文天祥、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隆美尔等名人事例,引导学生明确“事例特征与观点不符”“事例本质与观点不符”“事例的侧重点与观点不一致”“事例不真实”等常见问题。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求学生从众多事例中找出与“勤能补拙”不相符的几项,讲练结合。
李欢老师授课风采
(七)丁乐老师,2011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多次获得了学校“优秀教师”荣誉。
她授课课题是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由杜甫的《登岳阳楼》导入,学生入境迅速。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初读体会,把握节奏;深度探究,赏析自然美和品析人格美;将本诗与《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比较阅读,拓展延伸。讲练结合,与学生互动较多。
丁乐老师授课风采
(八) 李向辉老师,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
他授课的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入语令人耳目一新:“北宋末年,在沧州某山神庙发生一起重大的刑事案件,某机构委托我带领12班同志重启此案件调查。”在讲授新课环节,设置四个任务:任务一、疏通字词,了解施耐庵及《水浒传》创作背景;任务二、查阅资料,完成死者、嫌疑人、证人、证物、环境等基本信息调查,完成作案动机调查,完成案件经过调查;任务三、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中对案件嫌疑人林冲进行专项调查,他是善良细心、侠义济困、忍辱求安、委曲求全、急躁刚烈、随遇而安、英勇果敢、愤而抗争之人;任务四、山神庙案件专项调查结论,请根据以上材料,对本案做个小结。
李向辉老师授课风采
三、互听互评 出彩出汗
听课评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反馈机制,也是一个从教师经验中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每次听课结束后,我们马上组织评课。在评课活动中,听课人员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反馈,研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既肯定了授课教师课堂的的闪光点,“出彩”之处,又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出汗”。通过评课,发现以下亮点:
1、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详细规划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很有针对性。
2、授课教师使用了新的方法或试用新的教学理念,如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授课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育资源,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4、授课教师注重课堂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
5、授课教师拥有深厚的学科基础、丰富的人文素养以及高尚的师德修养,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6、授课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仅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概念和相关用法,还能启发学生在自己探索、发现知识点的规律。
教研组集体评课
教研组集体评课
教研组集体评课
四、促研促教 提质增效
通过随堂听课和课后评课活动,听课教师及时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也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使得授课教师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听课教师通过观摩授课教师的课堂,了解其教学方法、授课技巧、课堂管理等方面,并不断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随堂听课不仅是一个教学督查的工具,还是一种教育教学发展的动力,使教师们在自我规范、相互切磋中,创设“边教边研”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执教水平,使广大教师能互相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努力打造一个有实效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