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燕《信息化条件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自今年九月开始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设计,把《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小组活动有效开展》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中,把学习新课程标准、落实大单元备课、元课堂四部曲六要素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发现了一些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讨,课题组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在设计问题之前,必须结合课程标准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确定了学习任务,再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突破知识点。
2.确定需要协同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学任务都需要小组成员的互助和协同,或是通过组员的协同互助,可以把任务完成得更好,例如在设计大单元教学单元导读时,对于字词的学习就设计为“字词认读,百花齐放"。小组成员通过火眼金睛,共同学习字词,并运用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如带读、齐读、抽读等,理解词义时,用说词释义、运词造句等形式,形成全组互动,帮助全组同学在协作,互动中掌握字词的学习。继而形成全班互动,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中达成扫清字词障碍的学习目标。
3.确定需要质疑、争辩的学习任务。阅读是“见仁见智”的行为,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是多元的,我们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在语文的学习任务中有许多内容需要经过争辩、质疑、探究等过程,最终做出合理判断的阅读任务.所以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时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设计有利于引起学生争辩,质疑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六上《穷人》时,设计了一个“话题辩论会”。辩论主题是“桑娜是穷人吗”正方观点:是,反方观点:不是。通过小组间激烈的辩论,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到作者是用桑娜物质上的贫困来反衬她品质的高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确定表演类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本剧表演就属于这一类任务,这也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表演中孩子们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既能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又能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获得真知,一举两得。
这样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孩子们对于这类学习任务非常热衷,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塑造人物,满足小小的表演欲望.极大的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结合新课标研究的四+模式
近段时间,突然加重的疫情,线下教学暂时转移到了线上教学,为了切实做好线上教学工作,让学生真正受益,课题组成员不断研讨、集思广益,认为在进行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形成1+1>2的学习效果,通过反复实践、调整、优化,形成了独特的“小组管理3L模式,小组合作学习4P模式,和每日一评与每周一评的双评机制。”
线上多次教研,探讨,总结。
林娟老师的研究课:《三黑和土地》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上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单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互助、小组交流、班级分享达成学习目标。
王宁老师的研究课:《书戴嵩画牛》这一课,学生通过预习单自主学习,采用线下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课上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解释全文的意思,揭示文章说明的道理。有效的提高了网课的学习效率。
探索了一些适合线上的模式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线上小组合作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管理、监督作用,发挥了组内成员的协同、促进作用;在组内互助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既夯实了有效教学,也涵养了育人内质。聚力线上教学,助力学生成长,赋能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