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使命感和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既关注知识目标,又关注育人目标,并将同学们的学习与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了很多精彩的案例,现在和大家进行分享。
陈芳老师的案例探究: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做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一年级部编版下册《古对今》教学为例,阐述构建和谐小组,形成合作团队。
一、小组规模。
班内学生按成绩、性格、爱好、技能等进行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成2人合作小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小组以2人为宜,不宜过多。小组人数过多,讨论起来所用的时间过长,很多学生的意见不能有效地表达;同桌面对面坐在一起,这样讨论问题非常方便,同时讨论起来很热烈。
二、合理重组。
《古对今》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小组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的接触和合作的机会,对小组成员进行轮换、现场重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效。
以此策略为指导,通过尝试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识字,调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做到充分地读,通过师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王宁老师的案例探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
活动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么表演课本剧”,要求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分小组分角色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教材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方法、步骤做出了具体的提示。
在这些方法和步骤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商量“怎么表演”是重点,怎样把课文中的叙述的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可以加上哪些表情和动作是难点。
教学时,教师可选择某一部分内容,和全班学生商量怎么改写剧本,怎么表演,在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商量、表演、评价、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建立宽松愉悦的交际平台,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表演、评价中形成良好的交际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发展和人文情怀的培养。最终 高效率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排演课本剧的步骤,能够根据需要适当改编故事内容,设计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台词、动作和表情。
2.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会轮流主持,引导组内每个人发表意见并且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3.通过排演课本剧,进一步亲近名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林娟老师的案例探究: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双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我经过实例操作,得到以下启示:
1.要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雾中借箭”这部分资料,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语文。在本节课中,经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怎样能够做到让船顺风顺水,小组同学合作演示诸葛亮怎样掉转船头借到箭的。学生发挥群体的进取功能,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3. 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审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体尝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岳维娜老师的案例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课题案例: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也是学生主体地 位的体现。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合作、 竞争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 变的着力点, 在课题的引领下, 我结合《军神》这篇文章的教学,在其中运用了交互式小组 合作的形式, 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针对课堂的中心问题进行研讨探究,分享自己的看法。并且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一言不发和一言堂的现象减少了。 在不少的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当一个学生发言之时, 其他同 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还是一味地举着手, 不住的喊“老师, 我、 我 ” , 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的站起来, 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 思路。 而在这节课中,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 学生们学会 倾听, 处理了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
2.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共同促进的现象增多了 。本节课在小组合作中,孩子们就“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 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有些同 学在分享中感悟,也有的同学在他人的分享中学会思路。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都会碰撞出思 维的火花, 让孩子们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独立思考。
3 .积极性提高了, 沉默减少了。 在这节课的小组和做种,主要是针对中心著问题“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 来展开, 照顾到学 生的个别差异,也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避免了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 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 ” 、 “旁听 ” 地位的学习状况。让每个孩子都 成为听众, 更是成为课堂的“主人 ” 。
翟丽霞老师的案例探究: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每节课都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采用实用的小组合作工具,如:学习清单、磁力加分板、随机抽查点名器等,这些小工具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参与。
邵咏梅老师的研究案例:
邵老师结合我们的班级优化大师软件,实现了线上线下小组合作的同步管理,家长和学生都能随时了解自己和小组的积分情况。
小组合作积分表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小工具,同学们每天都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小组争光。每天作业认真完成,每天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每天认真书写,这些都是加分项目。同学们格外珍惜每一次的表现机会。
信息化条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理论与策略,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学习策略,重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人人参与,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有所获。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实践和收获,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课题组将会继续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