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
世界上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它将万事万物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去听、去看、去发现、去探索。
看着孩子们对小麦如此陌生又好奇,我们围绕“小麦”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2.19d02e4.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3.1941c0a.png)
孩子们每人一穗小麦,进行自主观察。
在孩子们观察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视频对小麦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先认识小麦根、茎、叶的形状,然后了解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金黄的小麦已经勾起了孩子们浓浓的作画兴趣,有了仔细的观察,孩子们用画笔将自己眼中的小麦画了下来。
对小麦的外形有了基本的认识,孩子们对小麦的果实又产生了兴趣。
搓一搓、甩一甩、敲一敲
用什么方法才能把麦粒
从麦秆上分离出来呢
孩子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
小麦是怎么变成面粉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次观看了视频。我们了解到小麦磨成面粉要经过多个步骤:过筛(除去沙石、铁质、粗杆等)、风选(除去比小麦轻的杂物如:麦壳,尘埃等)、精选(除去不好的小麦等)、润麦(加水湿润小麦,以便于磨麦)、磨麦(多次)、分级筛选(多次)、配比,最后就变成了面粉啦,现在已经都是机器加工,可以更快更好地变成面粉哦!
麦秆可不能扔掉,老师说麦秆有大用处呢!麦秆可以干什么呢?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查阅了资料,原来麦秆也可以作画。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始于隋唐时代,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做麦秆画!
孩子们在收获小麦的活动中,亲自体验到了动手劳作的乐趣,在体验大丰收喜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知道了食物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从兴趣到探索,从认知到行动,正如我园的“园本课程”,孩子所到之处,一切元素皆课程,让教育回归自然、真实、丰富的生活。让活动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