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为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预防疾病各项防范措施。
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家长一时会分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定义和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疾病,以发烧,咽喉部出现疱疹,伴明显疼痛为主要特征。
02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
发热: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往往伴随着高烧。在出现口腔疱疹的同时或者是出现疱疹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发烧了。
咽喉部疱疹:其最特征性的表现为是咽喉部检查发现充血和黄色/灰白色丘疱疹性病损。口腔疱疹最常见的部位是腭舌弓、软腭,悬雍垂以及扁桃体,少部分在舌头、峡黏膜、硬腭也会出现,但不累及牙龈
03 疱疹性咽喉炎有传染性吗?
答案是:
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
传染源传播途径:
胃肠道(粪一口)、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02
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关系很近,两种疾病是一个藤上两个瓜的关系,同为肠道病毒感染,有的宝宝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有的表现为手足口病。
鉴别诊断:
1.疱疹性咽峡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传染性强,可通过飞沫传播 ,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6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可发病。
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上出现聚集性的小水疱,疱疹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可伴有有发热和局部淋巴结肿大。
该病有自限性,一般7~10天可自愈,无瘢痕,常具有复发性。
2.手足口病
因感染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
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初起时多为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愈合。
同期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感染病原可能相同,但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病损部位多在口腔后部,如咽腭弓、 软腭、悬雍垂等处,手、足等处并无疱疹,可与之鉴别。
03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那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04
如何护理好疱疹性咽峡炎患儿?
01
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 2 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家长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02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
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
(2)定期监测体温:
一般每 4 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 38.5℃(腋温),每 1 ~ 2 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 1 小时应重测体温。
03
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05
园方温馨提示:
我园将加强晨检和日常观察、对幼儿玩具、用具、餐具等清洗消毒工作,减少间接接触传播;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标准,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全力做好预防工作。
如在晨检时发现孩子口腔内有疑似疱疹性咽峡炎起疱等现象的,请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保健医及老师工作,将幼儿带到正规医院就诊,确认没事后让医生开具诊断证明后方可回园。如果孩子确诊,请居家隔离治疗7-14天,痊愈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级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方可返园。
春夏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不要过度担心,只要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形成合力,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家园共筑坚固的春夏季流行病防御城墙,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