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悟新课标、践行新教学、构建新课堂,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有效课堂,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2023年6月8日(周四),西川镇中心小学与秦安县第三小学开展"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探究"专题研讨活动在西川镇中心小学举行。参加活动的有西川学区党总支书记、校长陈跃芳,秦安县三小副校长孙淑兰、赵晓文、教务主任郑彦平、县语文骨干教师关君芳、张倩、陈胜军,西川学区各校四年级语文老师及西川中心小学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中,三小关君芳老师和西川中小孙苗苗共同讲授《故事新编》,两位老师在同中求并,异中求同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关君芳老师引导学生从设想故事到情节编写,通过创编情境给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孙苗苗老师通过创编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龟兔赛跑》故事进行二次创作,有效地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冯慧丽老师在习作课《我的"自画像"》中通过写作重难点的突破,图文并茂、形家生动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习作就是要真正做到教方法、用方法、真写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课环节,三位老师就作文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呈现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效果风格迥异,但又每节课都立足于教材,立足与课标,立是于学生,让我们体会到教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思考与价值。
三小副校长孙淑兰评课:三位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方式,一样的热情,不一样的引导,孩子们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纷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的源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着以“写”为驱动,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1、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教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练习说话、写话,到写作的最好模板。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注意句子、段落、课文的仿写训练,会让我们的课堂说话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不断积累会让孩子们厚积而薄发。3、注重细节描写会让习作更出彩。4、教师的评价、鼓励是孩子们写作的动力。
张倩老师评课:本次同课异构的主题为:“故事新编”,重在一个“新”字。如何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呢?在教学中,两位老师创设龟兔再赛的情境,先带领学生设想《龟兔赛跑》的比赛结果,即得到“龟赢、兔赢、双赢、双输”这四种比赛结果,并引导学生根据结局倒推有怎样的故事情节?并从兔子和乌龟的性格以及习性等特点出发,放飞想象去大胆构建新的情节。关老师采用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为习作搭建支架。而孙老师抓住故事中的波折点,用图文并茂的板书还原学生想象路径,从结局入手,顺着结局从多种角度设想情节。这样的思维路径,让想象有根可循,就会想得更开,故事的新情节就越丰富、越新鲜。
冯老师教授的《我的自画像》,紧密结合单元习作要素,帮助学生理清了习作思路,教学环节完整、流程清楚,尊重儿童本位,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渗透习作方法的运用,方法好、效果佳。
西川中小教务处主任张玉霞评课:《故事新编》对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有着很大的挑战,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预设故事的结局来重新组合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属于典型的逆向思维训练方式在此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能够抓住语文要素感受与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好嗯,关老师在教学时以兔子又赢了这个结局为例,扎扎实实的引领学生通过分别从兔子和乌龟的角色进行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想象乌龟又赢了的原因,这个过程既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又是丰富写作素材的过程,最后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构建逆向思维路径。写离不开读,对于本次习作,管老师回顾课文,《巨人的花园》专注了学生原有的童话积累和故事阅读的经验,回顾了作者塑造人物描写情节的方法,用到自己故事用到自己故事编写中,落实了写作方法与知识的积累,架起来读写之间的桥梁。孙老师的课在教学中搭建写作支架,让思维可视化在如指导构思时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可以从兔子和乌龟的不同视角去推理情节让故事富有波折,更加具有故事的趣味,这些学生清晰可见的支架,让他们经历了一次从产生一个猜想到推想一个情节,再到完成整个故事编写的全过程,将学生头脑中的情,境,思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由隐性思维向显性思维的顺利转化。 冯老师一开始为学生创设情景来触发学生的灵感,新班主任要急切的认识大家这个熟悉的情景,来唤醒同学们的自身体验,拉进之间的距离,顺势引入了课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为激活表达与打好基础, 在激发学生情绪,触发学生的灵感后,必要的提供写作素材和整理思路就显得尤为关键,如果没有策略的帮助是无从下笔的,此时冯老师立足文本,合理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要求,积极开发课外资源,引入名人自我介绍,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择写作内容学生论文学习使学生获得了写作启示,巧妙突破重难点。
卢转勤老师点评说习作教学与口语交际是紧密结合的,先说后写是语文习作教学的基础。三位老师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说的内容丰富了,再加上老师的点播,写作教学就省事多了。
卢彦芳老师评课:关老师以“龟兔赛跑”为话题引发生对比赛结果的多种猜测,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以“乌龟再赢“为例,撬动学生思维内核,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在轻松自由的推想过程中,理顺了推想的几个角度,再以故事的六要事为支架,用类比联想调动学生再造想象,推动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作者塑造人物,描写情节的方法,让学生创编新故事。
孙苗苗老师主要以故事情节的波折点为重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新编.最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合作探究到互动评价,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课堂讨论中充满了激情。
冯慧丽老师能抓件本次习作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明白该从哪几方闻未介绍自己,如何来介绍自己因出并通过交流在黑板上列出了写作的方法。介绍自己时要抓住特点,要有具体事例,让学生跃跃欲试,到动笔时学生对习作要求已了然于胸,然后动笔写小练笔得心应手。
西川中小副校马喜东总结: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精彩纷呈、各具特色。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主要针对三位老师的习作教学,谈谈我的收获。习作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而三位个老师的习作教学课,更具指导性、实践性。让学生喜欢上习作课。1.依托课标,创设情境。《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巧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打开学生话的匣子,说出真话,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有可说,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2.构建框架,明确重点。结合具体的课例,教会学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的能力,循循善诱,由感到说,由说到写的正确表达的方法。3.尊重学生,个性表达。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出发,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引导学生走出怕作文的'怪圈,让他们自由的去表达。对于习作,孩子普遍自信不够、有一定畏惧心理。而三位老师不否定孩子的思考,尊重特们个性,变“要学生写”为“学生要写”,把学生引入有趣”的境界,文思如泉,妙笔生花。
本次专题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棠实教师们将继续在教育的路上努力前行,做有信仰的教育者,以研促教,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