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教师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属性,明确目标,规范内容,指导实践,2023年滨城区小学传统文化优质课展评于6月6日上午至6月7日下午在滨州学院附属小学举行,13位参赛教师展现了自己的理念和风采,为课程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考。
第二实验小学的郭孟帆老师执教的是《孟子》一课,她以“孟子”的小视频进行导入,让学生发现今天要学习的人物是“孟子”,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朗读孟子的介绍,发现孟子的一些信息,知道他也是我们山东人,是齐鲁大地的名人,拉进学生与孟子的距离;知道他被称为“亚圣”,是很了不起的人。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结合当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对民本思想的一种传承。
第二部分,朗读孟子名言,通过老师泛读、师生合作读、自由读、齐读等方法做到熟读成诵,通过教师讲解及朗读,初步了解名言的意思。
第三部分,知道孟子的小故事并与同学分享,通过“断织喻学”这个故事明确以后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第四小学杨丽芳老师执教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善小多为》。对整体的单元进行了主题提炼,并进行了规划、整合。
1.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本堂课主要围绕“寻找我们班的追锋少年”这个大活动开展,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学习,去实践,学生更能积极参与课堂中来。
2.课堂呈现活动话,有效落实了传统文化育人作用。在“劝人莫作恶”这个活动,创设模拟和执勤组长进行电话沟通,有效地劝说了图片中文明的行为。在“寻找身边的追锋少年”活动,同学们自我分享自己做过的好事、分享看见其他同学做的好事,将自己或他人的名字张贴到追“锋”少年榜上,同学们兴致盎然,并且将此项活动延伸到课下,继续鼓励他们做善事、做好事,激发了他们做好事的愿望。
3.评价及时,贯穿于每个活动中。
三河湖实验小学姜洪岩老师执教的《扬善修德》课例,以引发学生正确分辨善恶美丑,主动扬善修德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道人之善、劝人向善、身体力行,多做善事,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以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特点,“思”和“行”的环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塑造了扬善修德的人生信念。“诵”的环节最是精彩,整堂课创设“扬善诵读小排练”的活动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各种形式的诵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杨柳雪明德小学的李娟老师执教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仁者爱人》。课堂有如下亮点:
1.孩子在初读,流利地朗读中毫无障碍的积极阅读,并能读出经典语句的韵味,课堂气氛活跃。为下一环节的明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明理部分认真默读,积极参与领会经典语句的含义,充分体会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理念。
3.践行部分通过图片和视频,懂得“仁爱”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孩子的“仁爱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情感得到升华。
4.评价贯穿各个环节,通过师评、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用“仁爱之心”贴纸做奖励,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清怡小学东校区王克娟老师执教的《仁者爱人》,从一名小学生穿越到古代认识孔子的动画视频中引出“仁”字的涵义,导入新课。运用诵读“三步法”,让学生从易到难、多种形式反复读,熟能成诵。从学生品味、感悟经典(读)、化身仁爱小使者明白“仁者”胸怀天下(思),到实际生活中如何行动(行)的教学设计中,紧紧抓住“爱己、亲亲、爱人”主线。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参与,既培养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重视自己、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仁者情怀。
第一小学房建荣老师执教的《程门立雪》课例,以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贯穿始终。从滨州当地的咸丰皇帝之师杜受田的故事导入,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生深入了解“双龙跪臣”的故事。整节课房老师从古代帝王尊师到古人求学尊师,展开精彩的《程门立雪》故事的讲授,最后过渡到毛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尊师重道的暖人情怀。整个过程连贯流畅,教学中不漏痕迹地做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懂得只有知礼守礼,虚心求教,才能不断进步,最终有所成就。本节课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听故事,讲故事,明道理,整个教学设计以生为本。在最后环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知行合一的美德好少年,落实了教学目标,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滨城区第八中学孟圆圆老师执教的《敬学尊师》课例,分为三个活动,“身临其境 诵读经典”环节让学生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去感悟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诚意正心 求学拜师”环节让学生在了解古代拜师礼的基础上,亲身施行拜师礼,从而切实感受拜师的庄重。“跨越千年 感悟先贤”环节让学生在古人与老师的故事中感受到尊师重道的优良文化传统。三个活动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感悟尊师敬师的优良传统美德。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快乐中学习。
梁才中心学校的梁海霞老师执教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行尊师》一课。课堂上,梁老师采用自读、打节拍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文意了解了选文的意思,从而完成了“我来诵读”和“我来释义”环节的学习。在“我来辨析”环节,梁老师通过从古至今这条“时间线索”, 运用不同形式讲述故事,学生在观、听、说的过程中,饶有兴趣地了解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生活情景再现,完成了“我来践行”环节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梁老师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师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完成了争做“尊师小达人”的学习任务。
清怡小学的冯志巍老师从单元整体导入,和学生一起梳理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了整体的感知。在学习选文时,针对选文内容多、长、难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这一类选文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梳理选文主要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在理解选文时,引入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一步步读好选文、读熟选文、背诵选文。在链接生活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古人、思考个人中找到尊重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并通过身边榜样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指导提升。课的结尾巧妙地将文化传承与达标检测、学习期待进行整合,一举多得。整堂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
玉龙湖小学的郭欣垒老师执教的《尊师之道》重在诵读,激发学生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堂教学活动重新划分,课堂上老师的组织教学、评价激励、点评拓展在10分钟左右,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合作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让老师走下讲台,实现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让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质疑中学会学习、高效学习,最终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实现终身学习。“我的课堂我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文化传承。
授田英才学园刘菲老师执教的《尊师之道》,教学目标定位精准,课堂结构清晰,任务驱动先行,课堂给学生创设真实性情境,设置任务:争做尊师重道宣讲人。课堂伊始出示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任务标准。整堂课以三个大活动贯穿其中,直指任务达成。活动一:我会读——读好经典选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读好选文,理解文本;活动二:我会讲——讲好尊师故事,通过联系生活,以情化人,学会“尊师”。小组交流,分享尊师故事。活动三:我会做——制定尊师方案。三个活动直指大任务,最终落实到目标中。课堂评价贯穿其中,最后通过内省反思,对标自评,让学生内自省也,同时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整堂课文化气息浓厚,底蕴厚实。
国昌实验学校文秀蕾老师执教的《孙子》,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在“创建文明城市”的真实情境下创设大任务,并针对这一课时设计子任务,将教学指向了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深度参与。开课由“孙子故里之争”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读文本、搜资料,将学习的内容由课内引到课外,使学生对孙子的生平、成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补充《孙子兵法》选文,通过自悟、小组交流、教师高精点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领悟孙子的军事智慧和仁义友善的思想。课堂中诵读声不断、积累不断,学生收获颇多。整堂课下来,学生对“友善”有了更深的认识,为自己与孙武同为山东人而骄傲,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滨州学院附属小学刘晓瑜老师执教的《择善而行》这一课,以学院附小刚刚结束的“学苑新雨”诵读比赛为背景,以争当“学苑新雨”代言人为目标,创设三个活动:争当百灵鸟、争当解说员和争当执行者。“争当百灵鸟”活动通过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师范读、配乐读、合作读等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的目标落实到位;“争当解说员”以揭秘考题切入,自学、合作学贯穿其中,设置与之相关的三个故事:看故事(视频),听故事(学生录音),讲故事(道德模范)进一步加深对选文的理解;“在争当执行员”活动中,学以致用,由说落实到写,并且长期跟踪执行。整堂课“善”字贯穿始终,一活动一评价且评价及时,目标落实到位。
本次传统文化优质课评选活动,是老师对课程理念的展示,更是对课程目标、内容、容量、形式等各个方面的深入探究,老师们必将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续探索,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