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的文章

大丫
创建于2023-06-08
阅读 4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新教育•师生共写】新桥实小教师一日写作接力(五月•四)

5月22日 周一 ▏本周领写人:彭影

    六下Unit 8 our dreams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话题是“Our dreams”,旨在通过此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心怀梦想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课文围绕“小学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Miss Li和学生们在一起畅谈梦想。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展开话题讨论。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了部分常见的职业名称,例如teacher, doctor, nurse, policeman, policewoman, cook, farmer, worker, waiter, waitress等。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度不大,但是要用英语阐述自己的梦想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要用英语谈谈Why(为什么要有这个梦想),以及How(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要求学生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模仿课文的句式,简单说说自己的梦想、理由和行动。这是基本要求。接着针对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提高要求,要求这部分学生能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来阐述这个话题。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课文配套的图片非常有用,在复述课文或者自由讨论环节我让学生看图说话,只要掌握了本课的主要句型,大部分学生借助插图都可以谈论自己或他人的梦想。单词dentist, pianist, artist, scientist,astronaut, 学生主要在朗读上困难较多。我让学生在前面四个单词中找规律,发现它们在构词和读音方面的共同之处,这样就可以很快记住这几个单词。同时我还指导他们活学活用,例如“traveller”,要求学生把U6U7U8的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内容整合在一起,“I want to be a traveller. Because I like travelling. I want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For example, London Eye, Towel Bridge, the Great Wall, Uluru and so on. I will study hard and read more books about travelling. I will learn how to take photos well. I hope my dream will come true.” 英语学习最终目的是要能交际。小学生词汇有限,如能活学活用,现学现用,也是一项必备技能。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知识经验积累,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本课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也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以便各有所获。

       我认为激发学生对学科兴趣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之中。尤其是高年级,我们更要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增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课堂中开展的活动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不断上进。

5月23日 周二 李静

    一节公开课的反思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会不断的进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时反思教育的得与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礼拜四我上了一节校公开课《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精心的备课,准备,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反思教学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

       刚上课时学生们比较紧张,坐直身子,一动不动,虽然我微笑示意,放松,没事,与我们平时上课一样,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敢举手,即使回答问题也是轻声细语,特别是几个学困生,低着头,担心教师看到自己,还有一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会也不举手。课后问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说,看到后边来了很多教师,担心答错,怕在听课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被同学笑话,心理素质不行。“课堂后面为什么不紧张了,而且做游戏的时候我看很多学生踊跃发言,特别是平时什么都不会的张展硕,表现真好,敢大声说,而且都回答正确?”老师问,张展硕说:老师,我第一次回答对了,你朝我竖大拇指了,还表扬了我,我立刻就有信心,认真听,感觉今天学的知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看来是教师的赏识教育在课堂中起的作用,是啊,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延长学习的兴趣。赏识教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师就要百分之百相信班里的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用赏识的目光看每一个孩子,用赏识的语言激励每个学生,学会赏识,让学生相信:“我们大家都能行”。 被赏识孩子自己的心态是快乐的。

    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看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闪光点。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既要严爱,又要慈爱,刚柔相济,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5月24日 周三 吕曼

《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那个星期天》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史铁生写的回忆性的散文。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不错,让我再一次明白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拿到这篇文本,我读第一遍时,就感觉这篇课文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堪称代表作,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阅读,直到都到第八遍,我对于这节课如何设计有了明晰的思路。课文真实感人地写出了“我”一天中的心情变化,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仅抓住对“我”动作、内心独白的细腻描写,还特别关注了作者对周围景物的具体描写。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如果能在条理清晰的叙事中,还能关注景物描写,让景物“表情达意”那写出的作文就高级了许多。这篇课文在文本上有两个特色:一个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方法很多。如:“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通过“我”的“踏”“跳”“等”“看”“蹲”“拨弄”“爬”“找”等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文章中还有通过想象、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的心理,都很精准。我计划在“精读感悟”“品读悟法”环节让学生通过聚焦重点语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体悟作者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在“妙写达意”环节,给学生一个情景——考试,让他们马上学以致用。本文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这篇文章对于对话的描写,取掉了提示语和引号,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焦急的心理。比如: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对于这一点,我计划在“复习导入”环节,作为一个点,让学生通过还原语境的方式感受这一表达特点。这样的设计符合读写语文课堂的要求,也让语文课更简洁。

    课堂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反观我的这节课,由于前面让学生交流得太多,造成了“妙写达意”这个环节没有时间,真的是很遗憾。不过,下课后我让孩子们用课堂上所学方法限时8分钟写了考试时的心理,同学们都能运用这节课学的方法,把他们考试时拿到试卷时的紧张、遇到不会题目时的懊悔、思考做对题目后的开心、快交卷时的焦急等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用,也就是说和写。

       课堂教学永远会有一丝遗憾,只要我们及时反思,坚持总结,把一个个小遗憾,小失误作为财富,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的教学都会越来越好。

5月25日 周四  刘桂强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在教学处理上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我决定以“发现”为主题,引导学生“发现‘发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立足核心素养,从“内容本位”走向了“素养立意”。如果围绕“文本内容”确定《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就得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二是“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尤其要在“我”的人物特点上“纠缠”,如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将丰富的阅读活动变成了对“我”的特点的狭隘分析。我没有这样做,我将教学目标直接指向了核心素养: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去发现“发现”的意义。“‘发现’的意义”真正在哪里?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领略“发现”之美,从小树立“好奇而又爱思考”的必备品格。

       二、学习主题的引领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表里的生物》所处的单元学习主题是“科学精神”。我在“学习主题”上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重视“学习主题”。我看准了“科学精神”这一主题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了“学习主题”的引领作用。

      第二件事,理解“学习主题”。教材确定的“科学精神”这一“学习主题”立意于核心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第三件事,串联“学习主题”。教学伊始,聚焦“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科学发现”“好奇”和“爱思考”,理解“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梳理并发现《学弈》 《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课文与“单元主题”的关系,同时也让学生加深了对“单元主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所读课文的理解;引入新课,由三篇已读课文自然而然到了《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走进新课文的阅读。

       三、情境任务的创设

    语文学习活动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的,在真实的情境中,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这是“新课标”的教学建议。

      我确定了驱动任务,由现实生活走进文本世界,探究“我”的发现究竟有无意义。我用课件出示:“我们知道,科学发现必须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的,一定不是科学发现。‘我’发现父亲的表里有一种会发声的生物。事实上,那里根本没有生物,会发声的是表里的弹簧。那么,‘我’的发现还有意义吗?”学生带着任务走进文本,先是初步梳理“我”得出结论的证据,然后抓住文本语言文字,开展对“有限的经验”“大胆的猜想”“小心的求证”等三个“证据”的研读,获得对“我”的生活世界以及“我”的生活认知的深刻认识。。我及时给学生提供了作者冯至成年的资料。学生将小时候的“我”与成年后的“我”联系起来,深刻地领会到了“没有小时候的发现,就没有成年后的巨大成就”。至此,“素养立意”已深入学生骨髓,融进了学生血脉。

5月26日 周五  王丽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满科学性与知识性、秀丽有趣的小诗,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对大自然充满向往与探索的兴趣?这是我备课时一直考虑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有几点自己比较满意: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结合数学学过的知识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

       这节课还利用了简笔画。在沟渠里的积雪怎样给我们指引方向中,教材只给我们说“看看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到底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却没有几个学生清楚。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我画了一条沟渠,里面一面的雪多,另一面的雪少,请学生判断到底哪面是南,哪面是北,并说明理由。刚开始,不少学生认为雪多的一面是北,少的一面是南,理由是太阳在南边,把幸边的雪晒化了。只有一名学生认为雪少的一面是北,雪多的一面是南。此时我没有急于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再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没有改变。孩子们再次思考,但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此时,我在沟渠的一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请学生再来判断。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明白了,原来积雪多的一面是南方,而积雪少的一面是北方,因为沟渠的边沿挡住的南边的太阳光。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的明白,我又画了一座小山包,一边积雪多,一边积雪少,请学生判断方向。这次学生马上明白了积雪多的是北房,积雪少的一面是南方。接下来我又画了一条宽宽的街道,两边是高楼大厦,请学生判断是街道南边的雪化得快,还是北边的雪化得快。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也很快给出了答案:街道北边的雪化得快,街道南边的雪化得慢。

       但是本节课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因为平时很少讲公开课感觉很有些紧张,放得不开。我想自身在以后更多的关口中,都应该淡然处之,坦然面对,这样才更能发挥展示课堂的机智。

    2、在努力想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中自身的语言还是有些急躁。

    3、在交流环节上可以用小纸条将四种天然指南针区分的方法以列表的形式在班上分小组讨论后在交流。更能体现同学的自主。

     

阅读 4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