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忆 布 达 拉 宫

风雨同舟
编辑于2023-06-10
阅读 2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回 忆 布 达 拉 宫

    “走进高原、走进西藏、走进拉萨、走进布过拉……”这优美、高亢、古朴、悠远,近乎天籁之音的民族歌曲,又一次将我带进了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艺术宝殿的回忆。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刚进西藏工作时,就听“老西藏”们说:“到西藏,如果你没有去过布达拉宫,就等于你没有去过西藏。”一句话,说明了布达拉宫对世人的吸引力,使人对布达拉宫充满了神秘感和向往感。然而、由于工作繁忙,几次与布达拉宫擦肩而过,仅从远处眺望到这座高大宏伟、金光四射的艺术宝殿。

    终于有一次乘在拉萨开会的机会,约了几位援藏的同窗好友,于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怀着年轻人特有的向往心和好奇心,由藏族朋友引导,沿着习惯的线路游览了布达拉宫,近距离地、近乎虔诚地初访了这座神秘圣殿。

    一到布达拉宫前,一位熟悉布达拉宫情况的藏族朋友介绍说,这座高原圣殿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已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和世事沧桑。共有13层,主楼高115.70米,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有房屋近万间,总体上分红、白两宫,红宫用于宗教事务,白宫用于行政和生活方面,红白两宫在使用上有严格区分。

    当我们登上楼梯跨进彭措多郎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根两个人才能合抱、数人才能抬起的大门闩,据说门闩是用整棵大树干做成的。首先给人一种高大、厚实、坚固的感觉。从大门过了廊道,便是一个约两亩地大的平台,据说这个平台是专供达赖娱乐的场地,是用西藏特有的阿嘎土打成的。台面平滑、光亮,粗看上去与花岗岩精磨而成的一般。

    从平台侧面的木质扶梯上到松格廊道,面前廊壁上的一双手印十分引人注目.被玻璃罩加以保护。据介绍,这是十七世纪中叶大规模修建布达拉宫时,五世达赖年事已高,不亲理事务,为了让手下服众,就留下此手模,以当命令。这副手模印一直保留至今,可也算得上是布达拉宫的珍贵历史文物了。

    廊壁的另一侧则是松赞干布请婚及文成公主进藏的精美壁画。从壁画上可以看到当时唐朝国都长安城的示意图形,也可以看到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抵达吉雪卧塘(现拉萨)时吐蕃人降重欢迎的场面,这生动地说明了藏汉民族的情谊源远流长。

    来到白宫部分最大的宫殿措木钦厦,看到有清朝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喇恒喇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据说这象征着中央政府对达赖喇嘛地位的正式确认。

    红宫内有八座灵塔。据介绍说,从五世达赖开始,几乎每世达赖圆寂了都要修建一座金顶灵塔,将法体存放在塔内。其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高大和豪华,塔高14.85米,塔身全为金皮包裹(用黄金11万两),塔上镶嵌的钻石、宝玉、玛瑙等珠宝不计其数。

    在司西平措殿堂内挂有清朝乾隆皇帝御赐的匾额,上面写着“涌蓬初地”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有五世达赖去北京朝见清朝顺治皇帝时的情景壁画,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司西平措西廊上到三楼,看到有一个洞穴式的建筑物,名叫曲结竹普。据说是松赞干布当年修行过的地方,也是七世纪初建布达拉宫时的产物。洞内塑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的座像,供世人瞻仰。

    曲结竹普楼上面就是帕巴拉康,这里有松赞干布的本尊佛像,佛堂前面挂着清朝同治皇帝题写的“福田妙果”匾额。              

    布达拉宫内的壁画、经卷、雕刻、塑像、珠宝、唐嘎、人皮鼓、古瓷等文物举不胜举,可以说件件是无价之宝。

    下午5时时分,我们按习惯线路从后门出宫下了红山(布达拉),结束了一天对布达拉宫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仅仅这一天的游览,布达拉宫的神奇与神秘,它的富丽堂皇和藏民族风格、藏传佛教特色与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大川峡谷、“神山圣水”一样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回忆……

    回内地十八年了,每当听到西藏的歌声,每当想起青春岁月,便想起雪域高原,想起布达拉……

    哦,秀美多姿的雪域高原,美丽神奇的西藏,雄伟浑厚的高原古城拉萨,神秘的布达拉宫……

阅读 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