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校园贷,青春不负“债”

用户8709555
创建于2023-06-08
阅读 3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耕耘于四时,收获于仲夏。随着高考的结束,同学们即将开始新的人生阶段,踏入理想的大学校门。

然而,在本该阳光纯净的校园环境里,高利贷披上了“校园贷款”的外衣,诈骗分子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纯洁的校园。

因此,同学们在成为大学生后,不仅要关心学业问题,更要学会自己理财,合理使用生活费, 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远离校园贷。

    校园贷是指对在校学生发放的各类贷款,常见的有校园消费贷款、培训贷、刷单贷、美容贷、裸条贷等等。骗子会打着低利息、低门槛的幌子进行引诱。借贷平台宣传贷款无利息,但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在贷款办理后,将利息换成了所谓的手续费、违约金、迟延履约金、保证金等,加在一起,高出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

    常见套路:

    ①改名换姓的伪装。为了降低学生的警惕性,“校园贷”可能摇身一变以新的身份出现在校园中,如“电脑贷”、“手机贷”、“包包贷”等,以此误导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购买欲而陷入提前透支消费的恶性循环。

    ②居心不良的诱导。一些校园贷通过“低利息”、“低门槛”等宣传词,诱导学生使用身份证、校园卡或者学生证等证件进行贷款,缺乏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未能严格落实尽职调查义务,使得学生冲动借贷,冲动消费。

    ③掩人耳目的银行流水。校园贷常见套路中有一种是在下发贷款后,放款机构指使学生先归还部分贷款,使得银行流水表现为借贷一致,为了在之后警方调查时使其失去有力证据,以此逃脱法律责任。

    ④有意为之的消失。为了收取高额违约金,不法分子会在放款后故意失联,恶意导致学生逾期还款,甚至无力偿还,之后再采用骚扰、暴力等手段恶意催收贷款,给学生造成心理生活的巨大压力,以达到收取高额债款的目的。

    ⑤注销“校园贷”诈骗。骗局通常分两类,一类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受害者,骗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没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没有贷款记录的学生,骗子就会谎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某某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1、日常生活——不跟风!

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应该遵循自身的经济状况,不盲目追求高档、奢华的商品和服务,不做不必要的浪费,避免盲目跟从潮流。

2、借贷广告——不轻信!

    贷款应到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轻信“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等虚假宣传广告。

3、合同条款——需警惕!

    认真阅读合同条款,警惕到手现金被“打折”“利滚利”“高额罚息”等条款。

4、遭遇陷阱——要报警!

    遇到“校园贷”冷静处置,留取证据,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报警。

生活固然会遇到诸多挫折与诱惑,但更应该是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同学们想要过上富足的生活,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与奋斗,祝愿大家都能在日后的大学生活中远离非法“校园贷”,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

阅读 3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