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双新”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水平,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我校教师教学实践与创新,本学年,我校在义务教育学段和高中学段开展了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开课的教师都能够紧跟新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精心设置了课堂教学,教师们从“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环节中,各显神通,掀起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高潮。
🍃高中语文组🍃
本次活动中,陈琼英老师和曹佩云老师分别针对高三语文《高考文学类阅读复习》进行同课异构的教程设计,都能紧扣“双新”教学理念,针对高考知识点在课堂上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而在内容选取,教材重难点的处理,课堂组织方式,以及学生的引导等方面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
陈琼英老师主要选取高考文学类阅读中小说情节结尾特点及艺术效果作为授课内容。通过精选题型,结合情节结尾的必备知识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避免学生答非所问,让学生掌握应试考试中情节作用的答题技巧。本课贴近高考新课标理念,目的性强;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2.0,使得知识系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清思路。
曹佩云老师主要通过精选精讲现代文阅读的典型题例,教导学生厘清答题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能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答时有的放矢,避免学生抄文本,以及答案无效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提炼观点的方法和文本分析的角度。这节课针对性强,贴近热门考点,师生之间互动很活跃。
🍃高中数学组🍃
本次数学同课异构——《函数单调性与最值(第1课时)》,最大难点是如何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刻画一种运动中的变化趋势。从直观到抽象、从无限到有限是个很大的跨度。黄容珊老师和林晓华老师的教学各具特色,均能处理好教材的重难点,逻辑清晰,环节流畅。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黄容珊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出发,引出函数单调性的概念,降低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难度。通过选用简单易懂的例题供学生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总结,灵活掌握知识。
林晓华老师基于“课程思政”的角度设计了本次课。结合当时疫情,创设情境,引入函数单调性的主题。以函数的单调性比喻人生的起起落落结尾,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挫折。从具体的二次函数切入结合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引出函数单调性概念。结合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基本函数让学生进一步透彻深入地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选用课本例题练习供学生思考总结,理解概念。
🍃高中英语组🍃
刘晓燕老师和郑丽云老师上的课题是《B3U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 Reading》。两位老师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使听课者进一步感受到英语教学的魅力。
郑丽云老师的活动主题是“写你的节日经历”(Write about your festival experience)。选取教材中关于“那达幕大会”的日记供学生阅读学习,深入了解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教学过程中,郑丽云老师让学生自主分析文本结构,体会文本中作者展示的节日气氛及情感表达,鼓励学生模仿写作,最后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就感。整节课,郑丽云老师鼓励学生去探究和了解中国各种节日,并用英语表达,不仅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开阔眼界,增强爱国热情。
刘晓燕老师主要选取必修三第一单元的阅读文章作为授课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语篇结构分析、段落主旨归纳和细节信息查找等教学活动,不仅能向学生渗透阅读技能,也帮助学生增强对全球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能基于语篇话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关于部分文化习俗的消失与变化,既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节课贴近新课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效果甚好。
🍃高中物理组🍃
卫星运动是现代高科技的象征,而探究卫星运动的热点问题,更是高中物理课堂中的重要一环。在《卫星运动的热点问题》同课异构课堂中,陈绵生老师熟练的运用“雨课堂”进行智能化的授课,能够提供高度互动化、可视化和实验化的教学方式,并将落点落至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上,体现了物理的核心素养,同时留给学生真实有效地自主探究时间。
陈利潮老师则深入剖析了卫星运动的各种难题,探索卫星运动的奥秘,挖掘物理学的潜力。从卫星的发射、轨道的计算,到轨道的预测和修正,再到卫星的变轨和回收,为学生揭示卫星运动背后的科学和技术。
两位老师不但准备充分,而且在同个课题的教学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两位老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教学功底。
🍃高中化学组🍃
对《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及书写方法》的课题,江丛桦老师和马燕群老师能根据她们各自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对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对课改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同伴互动,同伴互助,同伴共进的目的,形成一个和谐共处,努力进取的教研教改共同体。
江丛桦老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2.0从形成、种类、书写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同分异构体。针对学生学情,通过比较不同类问题的本质区别,归纳解决不同类问题的不同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用通俗实用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问题。课堂习题的选取针对性强,讲练结合的方式使课堂松弛有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馈良好。
马燕群老师由戊烷分子的三种结构引入同分异构现象,先由简单入手,在重点突破中,能充分结合信息技术2.0,由简到繁,从表面到本质的认知水平,逐步提升学生对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组🍃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同课异构课堂中,郭永锋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细胞内的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现象,了解这些生理过程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速率曲线的含义。后又通过动图介绍了一些大分子物质或颗粒以胞吞、胞吐的方式来实现跨膜运输的过程。最后,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和物质跨膜运输各种方式的结构基础进行了综合概括,既是对本章知识内容的提炼,又体现与前面各章的联系。
林少琼老师回顾了被动运输,再创设情境导出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除了被动运输还有主动运输,并通过对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过程、特点、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通过分析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差异,利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把不同跨膜运输的方式进行分类,使得学生懂得区分和判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法。
两位老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特点,将学科教学转化为学科育人,把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落实渗透在课堂的推进中,为新课标要求下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带来了新思路与新角度。
🍃高中政治组🍃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怎样看待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怎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怎样让学生在体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形成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在《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教学实践中,林晓芳老师和刘庄雯老师很好地诠释了这些问题。她们在各自内容选取,教材重难点的处理,课堂组织方式,以及学生的引导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
林晓芳老师采用议题式教学,结合近期的热点话题卡塔尔世界杯满满的中国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呈现出了轻松、和谐且高效的课堂氛围。
刘庄雯老师则引用苹果手机的案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探究成果,对重难点进行更深入地讲解,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从林晓芳老师和刘庄雯老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同课异构的趣味所在,也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高中历史组🍃
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的同课异构教学中,郑茵老师和郑海玲老师都能紧扣“双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在内容选取,教材重难点的处理,课堂组织方式,以及学生的引导等方面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
郑茵老师运用多则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并结合视频、思维导图等,利用信息技术2.0手段,内容丰富生动,语言幽默,通俗易懂,师生互动频繁,思路清晰,内容设计很好地呈现历史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
郑海玲老师的教学设计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维展开,思路清晰,运用音频、图片、网络资料等多种信息技术2.0手段,呈现教学效果,内容丰富详实,运用表格、地图进行归纳总结,结构完整,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结尾进行史料辨析,具有历史学科特色。
两位老师的课以“主题相同,建构不同”的方式很好的展现出来,引发学生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组🍃
《水循环》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在同课异构课堂中,张娟华老师的地理课堂为学生揭示了地球上的水资源如何通过不同的环节相互转换和流动,维系着生命和自然的平衡。注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正确看待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范惠老师通过父与子的一段对话引入循环大概念,进而导入水循环概念的学习探究。以独特的视角挖掘水循环各环节中的等量关系,深入探讨了物质循环过程中遵循的守恒定律。以生活化的场景、潮阳真实的状况给学生构建了探究水循环环节影响因素的情境,进一步带领学生研究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本节课,结合四个高效、有趣的课堂探究活动,指引学生逐步加深对水循环问题的认识,使学生自觉主动探究地理问题。
在本次授课活动中,两位教师教学独特,都是可贵的“说理人”。
🍃初中语文组🍃
《卖炭翁》是一篇经典的诗歌作品,在同课异构课堂中,连淼老师的课堂以层层递进式的诵读展开,同时依据文段精心设置不同活动场景,在情景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表现手法“对比”来感受卖炭翁所代表底层百姓的苦,感悟诗人的伟大情怀。
陈钊婉老师则在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反复朗读和品析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文意理解,在讲解重点字词的时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由点及面,由个体到个体背后所代表的群体,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两位老师课堂设计独特,都能牢牢抓住叙述者角色,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课堂把控游刃有余,让听课老师为之折服。她们的亲和力和幽默的语言艺术带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组🍃
在整个初中阶段,《正比例函数》是今后学习其他函数的基础和铺垫。王丽玲老师和吴婵铃老师都能注重知识的体系和结构,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王丽玲老师在教学中,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时,不断强调解析式中各字母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哪些是常数,哪些是变量,那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强化概念及比例系数不等于零的限制条件,由浅入深,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而吴婵铃老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变量和函数为重点例子,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从具体到一般,抽象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再利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
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设计,都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组
七年级英语《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A 1a-2d》此课与人物外貌特征相关连,该节同课异构课,肖惠玲老师和肖素云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艺术如春风拂面,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恰到好处,在听课教师的好评声中各显千秋。
肖惠玲老师通过精心制作、设计人物特征引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上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课堂抢答、同桌活动、小组活动等让学生感知、操练语言,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课贴近新课标理念,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视听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肖素云老师主要是运用所学词汇与核心句型描述人的外貌特征。以与外貌有关的英语歌曲引入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紧扣主题,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形象生动的展现与外貌相关的词汇与句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整节课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亮点很多,从猜人物、玩游戏、看动画等方式的运用,既活跃了课堂,又使用观看视频的方式,从视觉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同课异构”形式为依托的教学交流活动,学校教师们相互借鉴、学习,发挥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此次活动实现了“共教共研共提高”的目标。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在“双新”背景下,学校教研组之间、教师之间将会增强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彼此共同促进,共同构建学校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