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沐书香,遇见美好——司前赓靖学校综合术科组读书经验交流活动

青梧
创建于2023-06-07
阅读 7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遇见

翻开书本,去触摸这世间的美好

邂逅一份温暖的感动

风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

期待那份缕缕书香,温暖心田

  一本书,一个世界;一个故事,一段旅程;好书如画,阅读如歌。作为教师,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分享阅读经验,提升教育智慧,2023年6月7日,司前赓靖学校综合术科组织了一场读书分享交流会。

  本期共有6位教师给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接下来就让我们静心聆听👂

📚《教育是慢的艺术》

何洁莹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平和;慢,需要细致、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是慢的艺术,要留足等待的时间和空间,摒弃浮躁,春风化雨。

一、“慢”而不怠慢

有人说,教育就像养花,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每当想到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总让人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怠慢意味着放弃,慢的教育是为学生留出成长的时间与空间。虽然学生起点低,但仍在发展之中,学生进步的慢一点儿,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会慢。鼓励、启发、引导、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调整适应。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当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会继续下去,由点滴成绩不断积累,最终收获进步。

二、“慢”是一种感悟

教师在教育中慢慢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是慢慢体会的。慢的教育是教师的心灵修炼,好老师偶有所得,独特的理解与发现最为珍贵。减少教育的功利,潜心地钻研教学,踏实地深耕教研。学会倾听孩子,静下心与孩子交流,也许一句温暖的话,就会改变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也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教育的魅力正是在于激励和唤醒,在生命交流的过程中去不断感悟。

三、“慢”是一种永恒

教育的周期很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学习之路需要教师的陪伴引导,教师的教学印记也会留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它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一群不完美的人,不懈追求尽善尽美的漫长过程。教育是恒久的主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耐心陪伴学生成长。就这样慢慢欣赏教育之路的美好风景,体会陪伴学生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快乐。这样想来,慢的教育,又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最温柔的教养》

  曾威老师分享的书叫《最温柔的教养》。确切地说,它是一本育儿书,但教育和育儿本何尝不是同根同源,一体互通的呢!

       我为什么想要分享这本书呢?是因为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生活。没接触到这本书之前,我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家和学校;我面对的对象也是:学生和孩子。所以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回到家,工作上的大小事务和生活上的点滴琐事都会轮番上阵,占领我的所有时间,以至于我身心俱疲,烦躁不安,生活一地鸡毛。

       直到我遇到这本书,拜读过后,它教给了我许多育儿经验和方法,以及许许多多亲子沟通与互动的小技巧。比如:父母如何引导小朋友吃饭?如何教育小朋友学习分享……以及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表达,孩子的不同表达代表的是他们不同的心声,不同的情绪。例如:孩子或学生说脏话,爆粗口。父母或老师听见了,大多数人都会告诉孩子不许这样说话,有的人甚至会责备孩子,不懂礼貌,没教养。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点:孩子之所以说脏话,是在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只是表达方式有误罢了。

       上面分享只是这本书中的育儿智慧的九牛一毛,如果你有育儿方面的烦恼,希望它也可以帮到你。谨以此抛砖引玉了[抱拳]

   📚《走在教育的路上

         刘丽平老师对《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畅所欲言,发表了她对于教育的一些感悟,对本书的前半部分分别谈了谈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她认为本书序言引人入胜、脍炙人口,如同一张张导游图一样,不仅为一本本新著做了概述和解读,而且给读者引介了一位位教育界的知名人物和教坛上的新秀。

      本书的“携手圆梦”这一部分收录了作者在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与网络、媒体以及新教育共面体对话和交往的一些起令人感动的细节。“行者心语”记录了作者从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对教育的感慨、感悟和建议。

      最后根据自身上课时遇到学生的一些突发情况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小技巧、小方法,并表达了对于本书中教育方法的个人理解,认为教师要做到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个人素养还是专业技能都应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高手教师》

  兰嘉欣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她很喜欢的书籍——《高手教师》。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魏智渊老师的著作——《高手教师》,我时而拍手称赞,时而豁然开朗,像是聆听一位前辈的谆谆教诲。

        这本书共有六辑,魏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从教育观念、课程建设、学校沟通、学生教育、教育细节、自我修炼六个方面,分享了对教师成长发展的思考。魏老师在书中的许多见解使我醍醐灌顶,重塑了我的教育认知,也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使我更加立志成为一个有职业理想的教师。

       每读一个章节,都会带给我新的冲击和触动。其中,令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第五辑《成长在教育细节中》。魏老师就“怎样正确地发出一条通知”这个问题提出4个要点:1.反馈。细化来讲,获得反馈是主动证求、焦点明确、理智接受。只有非常具体明确的反馈,才有利于后续的进行。2.时机。“在合适的时间发送信息,时机的正确把握往往是更容易收获成功的。”这给了我更深层次的想法,面对无法期待的对象时,我们不如不再期待,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如魏老师说的“帮他解决问题,比责备他更重要”。3.清楚。我想就是表达的信息一定要清晰明了、正击要点,严防“冗余设计”。4.得体。当我成为一名教师那刻起,我所代表的是教师这个群体,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倍受大家的关注,我所发出的每一次通知都关乎“教师”的“仪容仪表”和价值观。看似小小的通知,其实背后蕴含了语言魅力、价值体现、人情世故和文化修养这些巨大的问题。

  

           📚《给教师的建议》

  温寿清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通过读他的作品,让我获益匪浅,特别是在如何批评和表扬学生方面。

       批评和表扬是我们作为老师经常用到的教育手段,大家并不陌生,可如何使批评和表扬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却是我以前没有思考过的,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实践了。而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却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大师的智慧和慈爱并且也看到自己的无知与短视。

       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谴责性的语言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时才会发生效力,要避免因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集体进行责备。他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无知。通过拜读这本书,我认为应该对学生做到温馨批评。

       每一个孩子都有渴望被老师表扬的愿望,同时,也有不愿被老师批评的自尊心,老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让学生们感到温暖,用心去说服、教育学生,学生才会理解老师,愿意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批评,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差异,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对性格内向、敏感度强的'学生,我们可以用不满的表情或是不满的体态语来教育批评。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我们可以面对面的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们谈心,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

       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赞美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教师来讲,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扬,应该教育学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应该的。如果只有表扬才能够给儿童带来快乐,那就潜伏着一种危险,这危险就是:引发学生的虚荣心,让他只是为了得到表扬才去做好事。而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就会完全表现出另外一种面貌:自私自利,虚伪。我认为应该对学生做到适时表扬。

        总之,表扬要适度,及时,机智;批评要温馨,充满爱,表扬要激发学生们要求进步的心,批评要让学生们明白道理。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王旭华老师分享的书是《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教学机智不是一种简单的技巧,它更多的是一种包含着同情、反思的智慧,一种经验和直觉,是对教育事件最快速度做出的反应,做出对儿童好的和正确的事,因此,机智的行动无法事先计划,它总是存在于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之中,在这些情境中,教师觉得必须要为学生服务,主动地帮助他。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在一种情境中遇到一个孩子需要我们采取行动,通常的经验是在我们真正知道我们做了什么之前就已经在行动了,所以,书中也提出发挥教育机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首先是教师必须能够对事件中蕴含的教育性高度敏感;其次,教师要区分事件中学生的心理或社会意义;第三,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与分寸。最后,教师必定要遵从道德伦理规范。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不断用心积累和反思。

用平静的心等待,用真诚的态度去倾听,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用理论的高度去选择,用教育的信心去期盼,希望自己也能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的机智。

书香淳淳,意蕴悠悠。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的精神世界丰富才能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读书,让教师在书香氤氲中坚定育人初心,积蓄成长的力量。与书相伴,让读书的样子成为校园中最美的风景。

漫步心灵,

让文字带着思想远行,

照见自我,

坚守育人初心,

书写自信人生。

拍摄:曾威

编辑:何洁莹

审核:术科组

阅读 7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