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课题组成员的课程建设意识,营造浓厚的课程建设氛围,强化学校的阳光体育、四自生态课堂、遇“稻”花香等课程建设特色,不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6月5日下午,乡村学校尚上生态校本课程课题组开展了课程建设交流分享活动。
如约而至 智慧分享
交流会上,课题组成员们依次上台向大家做了生动精彩的讲述分享。
王鑫老师分享的是金湖小学“阳光谷”课程。金湖小学认为小学生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彩的在校生活不仅仅是上课、考试和作业,还应该有情感的涌动,品质的锤炼;课堂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还应该是多彩的、丰富的、个性张扬的生命成长的交流。学校以阳光谷课程践行着自己课程理念,以构建和谐共融、活力向上的校园为学生发展提供条件。
杨丹老师分享的是“百香课程”。该课程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到学校的课程中,服务学习课程、种植课程、陶艺课程、扎染课程、酿酒课程、书法课程、阅读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付莉老师分享的是成都墨池书院小学的“童韵德育课程”。墨池书院小学坚持以回归儿童本真、开发生命潜能、放飞生命个性、实现儿童生命有韵律的蓬勃生长的童韵教育理念。在此理念之下,构筑童韵课程体系,课程回归儿童,以人类共同文化为出发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基石,构筑学生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民族和国家以及人与自然四个层面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陈佳丽老师分享的是成都尚阳学校的“七彩生长课程”。尚阳学校基于“阳光普照,多彩生长”的办学理念,结合“5+2”模式,综合调整课程结构,整体设计课程体系。以“学科内课程、学科间课程、学科+课程”为主线,通过整合、拓展、融合等途径,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整合与优化,加强学校课程一体化。 依据课程培养作用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三类课程旨在落地学生的“五会”,旨在通过“五会育人”达成该校的育人目标“培养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生命和谐的七彩少年。”
王丹老师分享的是凤翔路小学的“君智课程”。凤翔路小学落实国家课程并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君智课程”。该课程以“君子文化”理念作为核心价值,以“仁爱自信,博艺儒雅,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课程理念,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需求为课程起点,以教师和学生为课程主体,形成统整性的课程体系,走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君子育德之路,形成“崇尚君子品格,争做正人君子”的良好风尚。
黄海燕老师分享的是海南第九小学的“小水滴”课程。该校紧扣地域特色,倡导“蓝海教育”,追求舒展灵动的教育姿态,坚守让“每一个生命都澄澈明亮”的教育追求,致力培养品格澄澈、学识渊博、创意奔涌、体魄强健的“蓝海少年”。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后,学校又构架了小天使、小博士、小创客、小达人、小文人、小健将课程结构。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学校建开设了“蓝海学科”、“蓝海之旅”、“蓝海探究”、“蓝海联盟”等板块,以微课程、短课程、长课程、短课程相结合,灵活且有层次,让学生徜徉在快乐的学习海洋中。
勤学善思 指明方向
这些优秀的课程让大家获益匪浅,在这引领下,针对我校生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随后,课题组负责人黄海燕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学习力,并指出:后期,课题组要以南繁精神和篮球运动为载体,以课例为抓手,通过研、教、学相结合,构建文化课程体系和多元评价体系,突出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老师们还要多学习,学文献资料,学课程建设典例,学以致用,将生态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做到实用高效。
此次交流研讨活动,提升了教师在校本课程研究实施中对活动开展、推进和效果反思、总结的能力,解决了校本课程研究实施中遇到的困惑,为下阶段更好地开展校本课程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漫长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将继续立足校园实际,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编 辑:《乡村学校尚上生态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 陈佳丽
图 片:陈佳丽
审 核: 黄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