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逐渐炎热,正式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的高发期,如何做好幼儿不被感染,则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做好预防及防范措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夏秋季是高发季节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病毒为主,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一般症状较轻,多数患儿一周左右便可自愈。手足口病可能会出现如下症状:
发热:大部分最高体温不超过38.3℃。
口腔粘膜疹:舌头及口腔黏膜出现小米大小的疹子或水疱,周围有红晕。
口腔粘膜疹
手足疹:手、足等部位出现凸起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不痛不痒,愈后不留痕迹;
大水疱疹:某些型别的肠道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皮疹可表现为大水疱样,伴疼痛和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还可出现在身体的躯干、臀及小腿等处;
如父母发现患手足口的宝宝,出现了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强直等表现,就需要立即带宝宝去看儿科急诊了,因为这些症状提示宝宝可能为重症的手足口病。
二、手足口病的好兄弟---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一样,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但症状有所不同;它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和溃疡为主要症状,大部分患儿发热明显,高热不退。
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
如何护理和预防:
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预防: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如在晨检时发现孩子口腔内有疑似疱疹性咽峡炎起疱等现象的,请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保健医生及老师工作,将幼儿带到医院就诊,如果孩子确诊,请居家隔离1-2周,治愈后持“治愈证明”后方可进园。
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不用过度担心,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形成合力,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家园共筑坚固的夏季流行病防御城墙,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图片收集:网络
文案编辑:刘莹
审 核:韩乐乐、杨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