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迎接六月这个热情奔放的季节,为尹秀兰名师工作室的尹秀兰校长携同各位成员老师们指导交流而欢呼。
今天,我们怀揣着对数学教学的殷殷期待,相约在六月这个热情奔放的季节,共同开启一段数学教研之旅。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记录着大家的努力和付出,都是我们前进的足迹。希望通过今天的研修活动,让我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收获再一次的自我升华!
主持人长来镇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张群英
尹秀兰名师工作室成员余美萍老师作《素养目标细化》发言
谢年盛老师对本课进行《深层评价诊断》发言
龚婉玲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深化教学设计》发言
从传统礼仪——中国茶文化导出国粹茶文化的课题应运而生,《沏茶问题》在家访的路上作为课题的指引主线,在活动中,素质教育得以贯彻落实,潜移默化地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待客方式,从生活体验中回想在家中的待客之道一一沏茶。
通过动手操作,孩子们对整个沏茶过程有了思考,先洗水壶,再接水,后烧水、洗杯子、找茶叶、沏茶等等。学生按队伍的次序排列,到二次探索时找到了关键词“最节省时间”去完成任务,以问题驱动形式让学生再次找到突破口,发现了在烧水的同时可进行洗水杯和找茶叶,比原来排序时间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从而提高了沏茶效率,合理解决最省时的活动指引,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再整合,训练孩子的集中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进行了数据分析、在数学运算上也得到了很好的煅练。
故事《妈妈生病了》,也在合理安排上,没看到手忙脚乱,在方案的处理上,也是最有效率最优的方案,并能好好地照顾妈妈,同时把生活照顾得妥妥帖帖。
本次“完美的家访”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引导学生对数学更具体的理解。“优化法”的提出者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我们在前人提出的见解与方法可以看到,原来“优化法”是有迹可循,并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搬入课堂里是这么有意思,原来自己与名人同步,我也可以做到,学生对此学习信心大增,课后快快寻找下一个生活中问题的最优方式。
尹秀兰副校长作《<基于理解的表现性任务设计>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尹秀兰副校长借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易中天教授应邀在《东方大讲坛》栏目上作的“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演讲报告小段视频引出“理解”一词,并对“理解”作了详细的名词解释。她认为数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应创设真实情境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学生对情境与实现问题的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置疑、探究、实践等活动掌握数学知识。这需要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深入研读课标、教材,根据学情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的达成设计可行的教学任务,实施教学,对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进行深层评价。
尹秀兰副校长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为例详细讲述了开展课例研究的模式,为与会老师们指明了一条操作性强、步骤清晰的课例研究路径。首先是“素养目标细化”,尹校阐述了《角的度量》一课在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教学提示,由此确定本课的需要向学生渗透的核心素养为量感,再对本课内容在各大版本教材中内容安排及教学目标进行横向对比,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课的核心目标为:“在角的大小比较中理解角的内涵;在描述角的大小中认识角的度量单位。”然后对确定的这两个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依据solo分类理论对核心目标进行水平层次划分。第二是“深化教学设计”,借助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水平,找准学生学习起点,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路径,根据细化的素养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第三是“深趣数学活动”,即为课堂组织教学,根据教学设计确定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比较不同角的大小的活动过程,知道角是有大小的,可以用重叠法直接比较,也可以借助第三个角与之进行对比,进行间接比较;在度量角的过程中理解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引出角的度量单位。最后是“深层评价诊断”,分别从“评价框架制定”、“学生作品分析”和“反思改进教学”三个方面对本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分析。
尹秀兰副校长指出,这样的课例研究路径每项内容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组织实施、课后评价反思,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曾国照主任对本节《沏茶问题》作出评价:本课的教育教学目标贴合最新2022年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课前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老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作用,精心组织学生阅读信息、提出问题、探索实践,尊重课堂生成,巧用追问引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展示汇报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尹秀兰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学校学习更领先的教学理念,更好的让本校数学教师学习工作室更优质的教育学习方法。
陈灵副校长对本次课例观摩及研究汇报的整个过程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从“感谢”到“感动”再到“感受”对本次尹秀兰名师工作室数学送教的强大团队凝聚力而折服。今后,我校将会借鉴尹秀兰名教师工作室课例研究的专业化模式开展校本教研,由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完整化,情境化,任务化,深度化的特点,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挑战者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老师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
陈校对教研组则提出几点希望:
我们的备课应该从目前碎片化,孤立化转为结构化,系统化;教研活动的开展要从短期、间断性、主题随意性的集备活动转为长期、持续性、主题统一的研修活动。教研组长则要把我们学校目前是简单的,单学科,实践经验型的教师团队,逐步打造专业,跨学科,研究性的教研团队。
撰 稿丨 陈丽珍
编 辑丨 陈丽珍
摄 影丨 曾国照
初审初校丨 曾国照
终审终校丨 陈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