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廉洁家风,扬清风正气,铸忠诚品格。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银行系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以家风建设引导纪检监察干部纯洁思想,自觉弘扬廉洁家风,弘扬对党绝对忠诚的优良传统,近日,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纪委在全区人民银行系统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廉洁家风、亲情寄语”主题活动。活动得到了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及家属的热烈响应,共征集到亲情寄语、家风故事、家规家训240余篇,现将精心挑选的优秀寄语、故事等系列作品分期在系统内展示,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相互学习,宣扬廉洁家风文化,促进与广大干部职工的交流。诚挚欢迎大家予以支持,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关注!
第一部分:亲情寄语
包头市达茂旗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志刚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宏君
兴安盟中心支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涛
通辽市库伦旗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颜庆军
赤峰市中心支纪委监察室科员-张颖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支行纪检监察审计室主任-俎建勇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监组长-南国平
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锦凤
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敖利军
乌海市中心支行纪委监察室主任-李颖
阿拉善盟中心支行纪委监察室科员-樊爱云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苏丰
第二部分:家风故事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国祥
善良 、守信 、正直
家风是一种传承,良好的家风是优良的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是上一辈人留给下一辈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缺少了家风,就像珍珠失去了光泽,航船失去了舵手。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向来注重家风家教,从古至今留下很多千古传颂的故事。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传承,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就写一些关于我们家的一些家风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在翁牛特旗西部乡镇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勤劳朴实,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在他们的一生中从没有和左邻右舍发生过矛盾。那时候我家是大家庭过日子,有十几口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不能劳作,我的两个伯父一个有病不能干力气活,一个外出求学。家里没有劳力,我的父亲在12岁的年纪就承担起了在家里种田的责任,当时的辛苦、无助,无法用任何语言描述。我的父母为这一大家族操劳从没抱怨过,他们的这一生也从未停歇过,直到他们离开。父母的辛勤劳作,家庭和睦,虽然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不富有,但是每天保证这一大家人吃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有一次父亲在村口捡到一个小布包,里面有二十元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我父亲他很会替别人着想,就在村口等着,一直等到失主找到村口,原来是我本家一个侄子为给他媳妇治病借的钱,不小心丢的。父亲把钱还给了他。现在回老家说起过去的往事来,我这个本家侄子都会时常提起过去五十前的这件“小事”。父亲回到家给我们讲了这件事,他告诫我们不是自己的不贪、不要,这是做人的品质。捡到的东西不管是值钱的或者不值钱的,都要还给人家。后来父亲在林场参加工作,当了食堂管理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食物是很匮乏的,他虽然掌管公家的粮油但他从没多吃多占过,他把食堂的伙食管理的工人们都非常满意,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没克扣工人粮食,而且做到精打细算、有存有攒,保证工人有粮、有菜吃。类似的事情在父亲的一生中有很多。他这种拾金不昧、不取不义之财、勤勤恳恳工作的品格,深深的影响了我,这一品格也无形中成为我们的家风。
我参加工作后,父母常常向我传达一种思想,那就是做人要善良,不能背离良心,要守信诚实,坚持做正义的事,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为家、为单位、为这个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家风也是对“廉洁从政”理念的一种具体实践,我会把我的家风践行与实际工作中,成为一种自律、信仰和传承。
守望家风,廉洁一生!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冯骋志
回忆我的父亲
说起廉洁家风,不能不提起我的父亲,因为细想起来,这辈子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就是我的父亲,以前不觉得,但是现在在我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是那么的高大,或许,是近几年国家反腐倡廉的持续深入,和近期开展的学习教育整顿工作,让我对父亲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对事情的体会。
父亲离开已经多年,生前喜欢书法,在整理遗物时看到有他用毛笔书写的“慎独”和“海纳百川”六个字,于是就买了两幅相框装裱起来,放到卧室书桌上,起初将字迹摆到书桌只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看到他写的字感觉到内容的真正含义,对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每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想到他生前的一字一句,把内心的晦涩化作愉悦和笃定存在于心中。
父亲最初在贸易公司参加工作,当时虽然不是单位领导,但是掌握单位的进货权,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派出推销员出来推销商品,记得一个冬天,有位南方的商人挑着两担米趁父亲上班时来到家中,也没说什么放下后走了。意思不言而喻,两袋米现在看起来不算什么,但当时粮食凭票供应,吃到大米当时也是非常困难,父亲下班后回到家中问清情况后,没有多说什么,把米抬到自行车上让我在后面扶着,在夜色中找到了推销员住处,将东西还了回去,为了安抚推销员留下5元钱,买走了挑米的扁担。临走时父亲留话给他希望以后能进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就这样父亲在普普通通的言行中为我树立了做人的楷模。
在70年代初,为解决农牧区群众生活需求,每年冬季单位都组织流服务组开展送货下乡活动,每次父亲都是第一个报名,带领服务组的同志坐着满载货物的马车,开展送货下乡活动,当时交通条件极差,牧区没有公路,陷车是常事,他们硬是靠着锹铲肩扛,在寒冬腊月,披星戴月走遍辖区的乡村苏木,将急需的生活用品赶在春节前送到牧区群众手中,年复一年自己临近年三十才能回家,每到一户牧民家中只要有空闲就帮助清理院子、棚圈积雪、添加饲草。看到父亲衣衫单薄,双手因冻伤肿胀,老额吉看着心疼连夜赶制羊皮手套,并将家中的白茬皮袄拿出穿在父亲身上。因为送货下乡,父亲和牧区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牧区老乡成了家中常客,以至于院子外面专门立了木桩方便老乡栓马、停车。看病的、办事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叫车马大店也不为过,现在看来这就是“为人民服务”和“民族团结”真实写照。
父亲的言行在时刻提醒我,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十分自律、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警惕,不要认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做,应当在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更加谨慎,自觉约束自觉,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做任何事情必须在廉洁和诚心诚意的基础上才能做得好,没有了廉洁,没有了诚信,没有了诚意,任何事情都不会达到预想的结果,做人更是要有诚信,有诚心诚意人民才会相信你,并乐意与你交往分享感受,人们不会愿意与一个虚情假意,毫无诚信的人交往,只有诚心付出才会得到真心回报,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这也是我对“慎独”和“海纳百川”的真实感悟。
还有很多事情,有的是我亲身经历,有的是听母亲讲述,但在父亲口中没有听到过豪言壮语,也没有给我们讲过廉洁故事,但一直用行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留下的字迹回过头来看感觉收获还是不少,如今我成为一名纪检干部,回想父亲对我的教育,觉得万分庆幸让我能继承父亲的廉洁、诚信基因,而对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又让我坚定了信仰,对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有了再认识新生华。
通过对父亲留下字迹的理解,也唤起过去对往事的点滴回忆,我会踏着您的足迹继续走下去,有些话在脑子里想了很多,但说的不一定到位,还是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限,今后将继续研读体会。
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支行纪检监察审计室副主任-仲其珊
“死心眼”儿的大伯
大伯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全家仅靠奶奶一个人为地主家缝洗衣服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计,经常出去讨饭才能过活。16岁时刚刚能够勉强撑起家的他又跟随苏北抗日联军参加了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参加了多少次战役大伯自己也说不清,他记得最清的、也是大伯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淮海战役,把国民党军队打得四处溃散,按大伯的话说叫打得真“顺溜”又痛快。
解放后大伯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大伯母也随军去了朝鲜,至今大伯家里还有一张身穿和服的大伯母和一位朝鲜阿妈妮的合影,那是大伯光荣的见证。抗美援朝胜利后,大伯回到了国内,组织上征求他今后工作的去向,大伯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支援开垦北大荒,根本没有考虑大伯母的感受,为此大伯母很是“恼火”,说大伯太“死心眼”儿:哪怕咱回苏北老家种地,也不到这荒无人烟、冻死人的地方遭罪呀!可无奈,传统的大伯母也只能“嫁鸡随鸡”,跟随大伯开垦北大荒。接着,父亲也被大伯“招商”来开垦北大荒。
大伯为人很随和,小时候我经常去大伯家玩,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们讲他从前打仗的故事。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讲子弹击中他的左下腹和右小腿时,他当时在战场上只能自己包扎,居然感觉不到疼痛,战斗停止了才感到剧痛难忍。在大伯家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伯总是把他桌子上的一面小五星红旗当宝贝似的每天把底座擦拭的亮亮的,旗布鲜鲜的、艳艳的,绝不允许我们用小脏手触碰一下,小时候的我一直不理解大伯为什么象宝贝似的看护那面小红旗,可大伯却说那是军人的“灵魂”,按大伯母的话说那是大伯的“心肝”,我窃笑大伯太“死心眼”儿。
大伯一生都很淡泊。在我们农场大伯算是“元老级”,又是“老革命”,大家都很尊重他,组织上几次考虑让他出任场领导,可大伯总是谦让,说让年轻的同志多磨炼。为此大伯母总是抱怨:看人家都能当上点“官”,老婆孩子还能跟着借点光,就你太“死心眼”儿。
大伯忠厚老实,人称“老好人”儿,可大伯对自家人却未必“好”到哪去。父亲自幼体弱多病,经常是药不离身,药费是不少花得。而大伯是离休干部,药费是全额报销的,所以父亲便打起了大伯的主意,想让大伯以他的名义给自己开些药,可却遭到大伯的坚决拒绝:药费是国家给我们这些老革命的特殊照顾,怎么能滥用权力徇私呢!父亲无奈,只能“嫌弃”大伯太“死心眼”儿了。
我上中学时,假期在家想练习英语听力(那时学校不发听力磁带),便向在中学任英语教师的堂姐借学校的听力磁带回家练习,假期结束后我便回到了学校,没有还学校的磁带,一个学期过去了,没想到大伯再见到我时竞向我提及还磁带的事,说那是学校的财产,学生上课要用得,不能耽误学生上课。我当时心里很“气”大伯:两盒破磁带,至于那么认真吗?还跟着屁股要,真是太“死心眼”儿了。
这就是我的“死心眼”的大伯----让人又敬又爱的大伯。已届不惑之年的我早已理解了他当年的所作所为,大伯那是高风亮节啊!他虽没有多高的文化,但他几十年默默无闻地践行着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以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责任和热爱!他的言传身教激励着我们下一代继续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美丽富饶、绚丽多彩!
我为有这样的大伯而骄傲和自豪!
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纪委副书记、纪委监察室主任-杨森茂
最是家风能致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古语有云“预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基石,而家风作为家庭中一种潜移默化的风气,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对我而言,家风也许就是外祖父母吃苦耐劳、节约粮食的一份榜样。曾国藩从小受勤奋、俭朴的家风熏陶,他曾写了一千余封家书,希望其子孙明白“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道理。而我对勤与俭的践行来源于外祖父母的言传身教。我的外祖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两位老人一辈子辛辛苦苦靠种田养家。年少时不知稼穑艰难,也不懂为什么老人总是那么节俭。每到麦收农忙时,父母总会回去帮忙,我却少年不知愁滋味,经常与弟弟妹妹到处跑着玩。一天下午我们又打算跑出去玩,姥爷叫住我们说:“你们年纪小,干不了农活,但也能帮着给大人们送送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就这样,我们心不甘情不愿的挎着篮子去地里送水。到了地里,看着他们在烈日炎炎下弯着腰不断收割着小麦,汗水都浸湿了衣衫也不停歇,我第一次体会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也明白了“汗滴禾下土”和“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从那以后,我们到田里送水,帮他们擦汗扇风也不觉得辛苦。外祖父母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人要吃苦耐劳,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对我而言,家风也许就是父母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一份叮嘱。邓小平曾在《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一文中指出:“家庭和睦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我的父母1964年结婚,到现在已经携手走过59年。柴米油盐酱醋茶,59年的夫妻生活要说不拌嘴那是不可能的,但他们从来不会在生气的时候恶语伤害对方,也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着想。相亲相爱、相互理解、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这些词用来形容他们一点儿都不违和。我的父母在兄弟姊妹眼中完全是模范夫妻,家庭聚会时,总有人会说:“大哥大嫂是我们夫妻的典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每每听到这些,我总是很骄傲,我总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的和睦幸福。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国风正;国风正,则天下太平,民族昌盛。对我们来说,要延续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更是从古至今的精神财富。当帮助老人时的袖手旁观变成义不容辞,当孝敬长辈时的推三阻四变成责无旁贷,当奉献国家时的优柔寡断变成当仁不让,“家风”的传承才真正融入到血液之中,一代一代经久不息。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支行纪检监察室主任-雒金峰
我的家风故事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整个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一个好的,善良、廉洁的家庭可以给予孩子一生的幸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立什么样的家风,与财富无关,与地位无关,但与个人的素养、品行和梦想有关。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一个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我的父亲、母亲虽然离开(去世)我很多年了,但他们正直、勤劳、朴实、善良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一直激励着我。我的父亲是乡农机站的副站长,一名老共产党员,母亲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从小父母亲总是教育我、提醒我,做人要勤俭节约,以人为善,礼貌待人,诚实守信,不说谎,要诚实,要乐于助人,不贪小便宜,不比吃穿,不攀比,这些话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乡农机站离我们家较远,我的父亲基本是一周回一次家,忙的时候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回一次家,我的母亲从来没有一句埋怨的话,一直默默支持着我父亲的工作;我的记忆中,我的父亲、母亲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架;父母一辈子没和他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向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我的父母为我们做了好的榜样,就是这样,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教育我,教育我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
1982年10月,我参军到了部队,那时候没有电话,和家里联系只能靠书信,在部队的几年时间里,父亲基本上每个月都给我写信,鼓励我在部队要好好学习,刻苦训练,战友之间,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互帮互助,虚心向身边优秀战友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部队干出一番事业。1984年5月,连队让我担任炊事班班长,炊事班7个人负责全连一百多人的吃喝,作为班长管理食材采购、食品制作及安全,责任重大,到炊事班担任班长感觉压力特别大,就怕干不好,辜负了连长、指导员的期望。父母亲鼓励我、告诫我好好干,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做到“办公事不可存私见,办私事不可无公心”,在后勤工作中不能懈怠、不能有私心,更不能贪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绝不能辜负部队领导的信任。在战友的支持、父母亲的鼓励下,我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通过全班的不懈努力,炊事班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连干部战士的一致好评,营部每个月对我们连后勤食堂检查评比成绩均名列前茅,我在炊事班近一年时间里,炊事班多次得到了团、营首长的嘉奖表扬;1985年3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部队首长的关心和培养,也得益于我父亲、母亲的谆谆教诲,为我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原则,时刻牢记父辈的教导“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常读廉洁书、常思廉洁理、常做廉洁事,严守廉洁家训,树立良好家风,传递廉洁基因,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子女自强自立、自尊自爱,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家庭成为家人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摇篮。
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纪委监察室主任-王桂桃
廉洁家风故事
我的父亲今年80周岁,退休前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税务工作者,也是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同志。在我的成长记忆中,父亲一直以孝顺、诚信、清廉的家风家训教育引导着我们,时时言传身教激励影响着我们,也将好的家风家训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一、百善孝为先
我的父亲兄妹共9人,父亲是兄弟中的老大,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爷爷靠着在村大队当会计维持着一家的生计。后来父亲总说,在那么困难的时候,爷爷奶奶都没有放弃一个孩子,是爷爷的一副铁算盘和奶奶的一手好农活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这也让父亲从小就对爷爷奶奶怀着深深地崇敬与爱戴。爷爷去世前,父亲几乎每晚都在医院陪着,听爷爷唠叨过去的生活,讲孩子们小时候的故事......后来奶奶病重,瘫痪在床,父亲以自己家庭条件还可以为由,说服了兄弟姐妹,义无反顾将奶奶接到身边照顾直至去世,这一照顾就是5年多的时间,那时的父亲已是70岁的高龄。父亲不仅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也是极尽所能地关心照顾。在我们一惯的认知中,父亲是一个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时不时去资助亲戚朋友的人......父亲对父母真挚的孝,对子女无私的爱,对兄妹深厚的情时时教育影响着我们,也将“百善孝为先”的良好家风传承给了我们,引导我们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毕生践行、发扬光大。
二、做人诚为本
父亲一生重情重义、诚实守信,身上有着劳动人民最淳朴、善良的情怀。我有一个和我一起长大同龄的“姐姐”,小时候的我不明白,这个姐姐为什么和我不是一个姓,长大后才知道,这个“姐姐”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母亲因难产去世,孩子嗷嗷待哺,那时的农村靠天吃饭,经济拮据是普遍现象。恰逢几天后,母亲生下了我,邻居来到家中,恳请母亲能帮忙喂养孩子一段时间,父亲和母亲商量后,毅然将孩子接到家中,从此,我有了另一个“姐姐”。后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母乳不足成为另一个现实问题,父亲便用积攒的工资买了一只小奶羊,解决了我和“姐姐”的伙食问题。长大后,我曾问过父亲母亲,自己孩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就没想过把别人家的孩子送回去吗?父亲望着母亲,就说了一句“答应别人的事情怎么能反悔呢?再难,挺一挺就过去了。”人们都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我的父亲,用一生的重诺守信教育引导着我们,用广博深沉的爱滋养激励着我们,父亲用“做人诚为本”的家风家训,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父亲身上的诚信美德,也是留给子孙后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立业廉为根
父亲19岁参加工作,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岗工作41年。父亲从业的一生,也是忠诚践行清廉自律的一生。作为一名普通的税务工作者,父亲的职业生涯就围绕着核定税款,收缴税款进行,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就骑着那辆幸福牌摩托车奔波在小镇的各个大街小巷。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父亲带我去一个小超市买食品,那个店主怎么都不肯收钱,只为了感谢父亲不辞辛劳一次次上门帮他核定税款,父亲只说:“这是我的工作,国家也给我发了工资,如果我收了你的东西,就违反规定了,要受处分的”,也是从那时起,小小的我便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可以伸手去拿。待我和姐姐、弟弟参加工作后,父亲总会一遍遍叮嘱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工作多年,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中包含的期望与重托,也明白了父亲当年的举动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父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子女要一辈子修“心廉”、持“身廉”、重“行廉”,也用一个共产党员忠诚干净的政治本色教导子女将清廉守正的优良家风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央行纪检监察干部,我将以我的父辈为榜样,毕生践行“孝亲敬老、清廉诚信”的家风家训,守初心、铸匠心、秉臻心,全心全意为基层央行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辽市扎鲁特旗支行纪检监察审计室主任-王洪亮
传承的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此,我深有感触。
我成长的家庭
我的父亲出生于呼和浩特市,50年代初,年仅19岁的父亲响应党的号召,从呼和浩特市来到通辽市扎鲁特旗支援边疆建设,被分配到人民银行工作。经历了人行与农行、工行的分设,他始终没有离开人民银行。曾在条件非常艰苦的香山乡基层所工作9年,后被调回鲁北镇扎旗人民银行,还曾因工作能力突出被调到通辽中支,但是他婉言拒绝了。一生扎根于扎鲁特旗边陲小镇。在40余年银行职业生涯中,他先后从事过出纳、会计、总稽核等工作。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他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同事们都说“老王是个老实人”。
记得父亲当年工作时都是用算盘手工核算。平日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尤其到了年终决算时,总是要做表、核表到深夜,直到账表核平、分毫不差。父亲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受父亲影响,我10多岁就学会了用算盘计算,还养成握笔运算的好习惯,为我以后的工作也带来了便利。
家中兄妹五人,吃穿用度全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维系,虽然生活拮据,但父亲每年还要积攒一些钱和粮票邮寄给远在呼市的奶奶。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长辈,小时候的我不理解,我们都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还要给奶奶送去。直到我长大后逐渐明白,寄出的是父亲的一片孝心。而母亲也没有一丝怨言,支持父亲的决定,他们相互理解,向来如此。
如果说父亲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榜样,那么母亲对我们无私的爱就塑造了我们友善的心灵。
我的母亲从记事起便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母亲,但是这并不影响她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母亲。没有读过书一直是她心中的遗憾,因此即便当时生活很节俭,在我们学习的用具上,母亲从不拿捏,每次都情愿地掏出钱来,尽量满足我们的学习需求。她希望我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而她自己吃穿特别节省,对此她却有着“读书人”的豁达,常常说:“钱要花在刀刃上。”正是由于母亲的勤俭持家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兄妹五人才能健康成长。母亲善良豁达的品格让这个家变得温暖,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和睦。
我的家庭
长大后,我跟随父亲的步伐也来到人行上班,工作上的我也坚持着父亲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生活中,我早已把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的家风内化于心。
2003年,我公公得了重病,只能把房子卖了去治病,得知此事,我主动把手头积攒的钱拿给公婆,还把他们接到家里住。那时住房面积只有60多平米,我和爱人想办法在客厅安置一张床,三代人住一起虽然挤了些,但缓解了公公看病的后顾之忧。后来公公病逝了,婆婆一直与我们同住,现如今,已有19个年头了。在外人眼中,我是个主动要与公婆同住的“傻子”,但是“母慈子孝”早已融入我的血脉,照顾老人是我应尽的义务,我会像照顾我母亲一样照顾婆婆,虽然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和爱人有商有量,共同面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现在,女儿也懂得替我们分担一些生活压力,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
家风的传承
“养儿方知父母恩”。如今,我理解父亲母亲当年抚养我们的艰辛,我也意识到传承一个优秀的家风是多么重要,它是我们的精神内核,是我们前进时的动力,也是落寞时的避难所。家庭和睦能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幸福能助力国家富强。
从小家到大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需要我们身体力行。每到假期,我们就会带着母亲和婆婆到周边景点游玩,母亲年迈拄着拐杖腿脚不灵便,当我远远地看着女儿耐心搀扶着母亲行走,一股暖流浸润我的心,虽然时光带走了母亲的轻便的身影,但我的家风却在岁月流淌中愈发灿烂夺目,生生不息……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赫美霞
我的母亲
说起母亲,记忆深处最清晰的印象便是“勤劳果敢、友善乡邻、知恩图报”。1970年出生的我,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当时由于女孩多男孩少,家里缺乏壮劳力挣不到工分,有时候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还挣不够一家人的口粮钱,甚至还得欠账。村里有的家庭为了挣够口粮钱让一家子吃饱饭,很多人家早早就把女孩嫁了出去,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家里的开支,少一张吃饭的嘴巴。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父亲和母亲没日没夜的辛勤劳作,把别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全都扛了下来,这种勤劳勇敢也为他们赢得了尊重和赞美,幼小的我们深受父母的影响,很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不易,从父母的顽强和坚毅的个性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正是这种勤劳、顽强和坚毅使得当时家境贫寒的我们,在父母亲的坚持和庇护下,都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后来又获得了理想的工作,成为村民眼里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家也成为村民眼里的模范家庭,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母亲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
1987年我上高二,村里遇上几十年不曾有的旱情,母亲说如果机井打下去地里庄稼有水浇才能有钱供你继续就读,如果没有成功家里人吃饭都成了问题,你就要考虑缀学回家,当时我已经16岁,开始理解母亲的不容易,所以开学一周了我也没去报名,为此老师找到家中了解情况,母亲如实讲述了家里遇到的困难,表达了希望继续供我读书的想法,但鉴于家庭眼下的难题只能如此抉择,老师听后对我家的情况十分同情,表示愿意无偿支持我继续学习。这才让我有幸完成学业,考入理想的院校,实现自己多年的人生梦想。每每提起学习生涯中经历的波折和磨难,母亲总会不厌其烦的教我做人的道理,要我懂得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常思积善之利。要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记住师长在困难时候伸出的援手,要一辈子记在心里,传承下去,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援助、献上爱心,定能收获友谊、收获尊敬、收获赞美。
记得小时候,到了上学年龄的我们,每次都会同时有四个孩子一起上学,母亲最愁的就是开学时四个孩子要交的学费。开学第一天,四个孩子齐刷刷回到家,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面对无力支付学费的母亲,经常是大的闹、小的哭,可不论怎么难,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泄气的话,总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们凑足学费,让孩子们都有学上、有出息。这时候母亲总会把我们叫到身边,讲读书的好处,讲学知识的重要性,教会我们明白贫穷只是一时的,只要好好想办法多学习多读书,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改变命运的一天,母亲坚定的目光、和声细语的讲述成为我们日后前进的动力和指路的明灯。母亲的刚强和果敢,为我们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我们几个孩子也很争气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陆续走出村子,之后又参加了工作,见证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反转。现在的母亲住着儿女买的房子,享受着儿女培养成材后的快乐,但只要孩子们聚到一起,母亲总会讲起小时候为了供我们上学时吃的苦,讲起当时邻里的帮扶和支持,对于当时坚持供我们读书被几个长辈嘲笑挖苦,谈起时我们也会表达不满,但母亲却总是告诫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位长辈,见了长辈要微笑问候,要多记别人的好,少提别人的恶,这样才会心安理得,活得洒脱、快乐。工作后回到家乡,母亲会时时提醒我们要常记着在困难时帮助我们的邻里,常记邻里的帮扶和关爱,有需要帮忙的要尽能力去帮忙。母亲的仁爱和慈善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所以到现在我们回去十几年不曾回去的故乡,都会受到邻里的热情问候和款待,看着一张张淳朴的面孔,想想母亲这么多年的付出得到如此回报,总感觉心里涌出无限暖意,是母亲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承给我们善良、友爱、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所以才能赢得村民的敬重和爱戴,这些宝贵的财富都得益于我们有一位明事理、懂家教、知感恩的母亲,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
乌海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海生
回忆父亲的那些事
父亲已离去我们快十年了,每当夜深人静时想起父亲来,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挥不去的想念、抹不去的眷恋,既酸又甜,且远又近。回想起来,他就像我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又似导航仪,总会在你迷茫时给你方向、给你依靠,似久别的孩子找到回家时的温馨。
他,为人善良、淳朴且干事认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机缘巧合,年过半百的他迈进了人民银行大门,成为基层央行职工中的一分子,全家人也因此高兴了大半天。之前,父亲一直没有固定正式工作,靠苦力养家糊口。夏天,在工地上干活儿,冬天,在市场摆摊上卖力。暑往寒来,春夏秋冬,从不间歇。
我知道,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每天总是早出晚归,是同事们眼中的“机器”人、“大忙”人,是出了名的“坐不住”,忙完“东家”忙“西家”,不知疲倦。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报怨地问起他来,他只是淡淡一笑说,闲着也是闲着,做一件少一件,在单位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也常常教育我们子女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和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父亲就承担起单位大院的义务修车员。只要是那位同志的车子坏了,就会想到父亲来,保证一会儿修好使用。入行之前,他是一名建筑临时工人,“半路出家”拥有这份稳定工作,他在工作中也从不惜力,每逢调款出入库时,搬起钱箱子码起垛从不逊于年青人,领导和同志们看到他年老卖力样子总让他下来休息一会儿,一转眼又上去了。
乐于助人在中支机关里他是出了名的,不管你是老同志还是刚入行的年青人,也不管你是领导,还是普通同事,总会你需要之时帮助你且乐此不疲,直至退休。退休后,且也时不时“遥控”我们帮助他人做这做那,他永远是眼睛里有活且干不完的人。父亲很节俭也很少花钱,周末回家也常常要骑行一百多里的路程,小时候的我却不怎么懂得其由,常听他说锻炼身体。父亲不善言也不会言,但他的身教一直激励我,让我终身受用。
父亲一生平凡,工作以后我才慢慢“读懂”了他,也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我。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有幸走进人民银行这个大家庭工作,并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如今走上了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父亲的一言一行时常浮现在眼前。扪心自问,面对繁忙工作,是不是能高效地完成呢?面对违章违纪的人与事,能不能挺身而出严肃执纪问责呢?而面对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能不能像父亲一样,永远保持一颗包容、慈善的心呢?也许从那里可以找到了答案。
人的一生短暂,工作生涯也有限,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坎坎坷坷,要像父亲一样,用笑脸迎接每一天!用热情拥抱每一天!工作生活才能充实、美满,也无悔。
乌兰察布市中心支行纪委监察室科员-刘絮
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小学的时候学到了《儒林外史》其中的一个摘篇,讲“严监生在临死前因为两根灯草太费油,伸着两个手指头,就是不肯闭眼,直到媳妇猜中了,剪掉一根,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小时候读到这个片段,我的脑中就不由的浮现起,每次到奶奶家,爷爷每晚8点定时关灯的画面。当时我在心中暗道,“我家里也有一个吝啬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成长,了解了爷爷奶奶生活的时代背景后,我对当时的这个画面,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爷爷出生于19世纪20年代,是山西忻州人,二十岁左右经历了战争与灾荒。在那个兵荒马乱吃不饱饭的年代,爷爷奶奶两个年轻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老家,辞别故土,跟上走西口的队伍,一路讨饭闯荡来了内蒙,还机缘巧合的获得了铁路工人的工作,最终在内蒙古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并养育了九个子女,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寿终正寝。当我再去回顾他的一生,发现寥寥数笔,便写完了他一生的几件大事,他这一生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辉煌的事迹可以拿出来炫耀,但是他对儿女的影响,确是宁静而深远。那段战乱与饱受饥饿的岁月深深地镌刻在了爷爷的骨子里,他深知安稳和能吃饱饭的日子来之不易,所以他一生便践行着两个词,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在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回想我的家庭,便是如此,爷爷的一生没有留下多少财富,但他的传承下来的家风,却是整个家庭汲取奋进力量的不竭源泉。他的儿女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从县城走向了不同的城市,有人赶上了子女接班的政策继续在铁路工作,有人等到了恢复高考成为了一名医生,有人迎上了市场经济成为了一名商人,有人在自己的故土辛苦耕耘……时代的脉流推动着九个子女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奋斗,依靠勤俭节约积累财富,凭借艰苦奋斗成就事业,推动着整个家族不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格言联璧.持躬》中的一句话“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谈到了“俭”与“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在“百善俱兴”与“百恶俱纵”的强烈对比中呈现的淋漓尽致。家是一小国,国是千万家。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不仅仅是我们家庭的家风,它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当我们回望历史,我们会看到,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曾走过繁华盛世,也熬过了战乱饥荒,但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也会靠着一股韧劲,靠着奋斗与勤俭挨过痛苦的岁月,开垦出一片沃土。
去年,我跟随着父母回到了山西忻州老家,这是我第一次回到自己的真正的祖籍地。老家在一个村落,村落里盖着一排排的二层小楼,家里的亲戚带我参观,路上给我介绍各户院落里的南墙。亲戚说南墙能展现一户人家的经济条件,越富足的人,家里的南墙修的越好。我打趣说,那咱家的南墙修的怎样?家里的亲戚看着院墙角,堆着的像小山包一样的,收割好的玉米粒,笑着说,“总归日子过的是一天比一天好,南墙修的也不错。”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支行纪检监察审计室科员-白雪
陪着妈妈去上班
我和一般适龄女青年一样,恋爱、结婚、孕育新生命,但我与她们又有着一些不同……这是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
2018年5月1日劳动节的这天,我与爱人步入婚礼,至此,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又多了一重意义,那就是我和他的纪念日。可是,结婚仅两个月的我们由于我的工作原因,开始了漫长的异地生活。同年12月,我又多了另一个身份,一位孕育生命的准妈妈,除了开心和期盼,更多的是一种担心。因为刚刚脱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又远离家人,独自在外工作,我没有信心承担起独自孕育这个小生命的责任。但是,随着小生命一天天的成长,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孕初期的孕吐,中晚期贫血、头晕等各种身体不适,多少个晚上因为缺钙脚抽筋被疼醒,却只能自己忍痛按摩缓解。也是从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了作为一个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第二年夏天,一个大眼睛长睫毛的小宝宝诞生了,因为阳历生日是8月16,阴历生日是7月16,所以,爸给女儿取了一个小名—“石榴”,至此,也开始了我与这个小宝宝的故事。
看着她每一个解锁的新技能,每一天变化的小模样,不禁感叹着生命的神奇。随后,产假即将结束,重大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孩子还需要吃母乳、老人都没有退休、聘请保姆带娃不放心。一家人谈过、吵过,大家想让我给孩子戒奶,把孩子放在家,雇一个知根知底的保姆,然后姥姥、姥爷和爸爸共同照顾,但是我舍不下刚会叫“妈妈”的女儿,她还那么小,那么需要母亲的呵护,而我也坚信母亲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后,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姥爷心疼闺女,主动请缨,向单位请假承担起了“奶姥爷”的角色,换尿不湿、准备餐食、哄娃开心……一直到姥姥退休,姥姥退休即上岗,接过照顾孩子的“接力棒”。就这样,不足一岁的小宝宝坐上安全座椅踏上了陪妈妈上班的旅程,一辆车,两年半的时间,两地往返4万多公里一直到今天,没让孩子离开过我的身边。
直到现在我一直心怀感恩,感激辛劳的父母为了我和孩子倾其所有的付出,正是他们的爱,才让我的爱得以传承。我也心存感谢,感谢爱人对我的支持,感谢在我遇到困难时对我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帮助的同事。我仍然庆幸,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正是因为对工作的热忱和不懈坚持,以及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让我一直坚守在纪检一线,才能让我能参让我参与女儿成长的一点一滴。
父母的付出、路途的奔波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认为一切都很值得,因为我不仅坚守了工作岗位,守护了亲情,还给女儿竖立了好榜样。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会将传承家庭美德,遵纪守法,严守道德底线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贯穿于女儿的教育始终,扣好她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小筑牢她的理想信念之基,用“初心”点亮“童心”。
第三部分:家规家训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海霞
家规家训:
听父亲说,他的太祖父是清末的秀才,为人正直仗义,乐善助人。恰逢某灾年,民不聊生,太祖父为乡民疾书诉状,奋力奔走,终予免征乡民钱粮。为感恩太祖父恩德,全村乡民集体送予太祖父牌匾,上书 --“绩功好义”。从此“绩功好义”就作为家训传了下来。父亲年事渐高,每每念及此事,却仍激动不已。去年春节前夕,父亲和三哥在写春联时,商量把家训写入春联。经多次反复推敲,形成了春联:
忠厚传家德为本
绩功好义善必行
横批:尚德树恩
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纪委监察室科员-童佳欣
家规家训:
不贪小便宜,不逞口舌快,不图一时功,不慕身外利。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做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人。
赤峰市中心支行纪委副书记、纪委监察室主任-陈旭
"干净、干事"——坚定如初的警语家规:
自已动手,丰衣足食。这是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生活生产方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推祟的财富观。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仍然能体会它所包含劳有所得、正当正义的生活道理。这种积极和健康的财富观成为当时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动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同样保有有关钱财物品的家教家风。我和爱人都来自平凡之家,我家为农民家庭,农耕为主。爱人家父为工人,一生做工。用句时尚的话,我俩的婚姻是典型的工农联盟。爱人毕业于师范院校,从事党校教育。我毕业于金融院校,从事金融事业。党校教育关注权和人,金融工作接触钱和人。特殊的两个工作领域在我们家庭的组合,让我们约定一个共同而严肃的家规。一个是干净,一个是干事。我们出生于60年代,见证我们国家几个阶段的变化。生于红旗下,出生就是站起来的一代,随着改革开放考学入职,享受时代政策的红利,成为时代的宠儿。职业原因,爱人从事党校教育,主要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党章党规党纪,尤其十八大以来,宣讲习总书记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这也成为我便捷的教育资源。近水楼台先得月,平时的交流,备课的探讨,有些案例的思考。像一种有针对性的宣教给我警示教益,尤其一些熟悉人身边事的案例,更使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以前案例教育常说算政治账,一失足则政治上划上休止符,经济上出现透支账。一辈子的奋斗,一生的追求,只为一点非分之财,非法之图,身陷囹圄,给国家造成损失,让自已掉入深渊。这不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行为选择,也不是一般人的智慧人生。家庭事,工作事,守规矩,行公道,是我们约定奉行的清规戒律。有时工作上有应酬,爱人总是问什么人?什么事?总是要求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言之谆谆情切切,耳边常响警示声。并且定下严格红线底线,正常工作交往可以,坚决禁止请求请托事项的吃请拿要,党纪党规管的事家里也要管。一顿饭、一杯酒开始是小事,时久成大事,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别人看的不是你的人,是你坐的位子。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如果出现廉洁问题,失去自由,失去工作,失去收入,一生奋斗随风去,数载清苦扑面来。行为上的纯洁来自于政治上的坚定,我们约定作为党的人,不忘初心,不负党恩,不辱使命。我们遵循工作生活规矩中的干净就是工作交往干干净净,生活交往干干净净,干事就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阶段的事。位卑不忘忧国,顺境更畏戒规。平时爱人写的讲稿我都是第一读者,对其宣讲十八大、十九大的报告精神、习总书记系列指示批示精神,我都总体阅读,尤其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课件我都认真翻阅,结合单位组织的集体学习,平时自主学习,深思践悟,入脑入心。真正做到从政治上对标,在工作中奉行,在思想上认同,在感情上拥戴,把党的方针政策作为自已言行准则。
我们也时常讨论“六尺巷”的包容。“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天真,手莫伸,伸手即被捉的天理,更坚信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的坦然。无论什么人,什么事不可能荣幸侥幸常伴。千丈大堤,溃于蚁穴。有时候开始吃点喝点,你侬我侬,逐渐利益现形,掉进窟隆,如不警醒止步,终成大错,追悔莫及。举头三尺有神明,老走夜路总会遇见鬼。所以我们从开始就慎小慎微慎初慎独,坚持守住底线红线。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十年的坚守也习惯成自然。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也将临退休。回首往事,有时觉得以前的警言家规可能限制了生活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为当时个人生活减了点色彩,少了些滋润和面子,但常在河边站,永远不湿鞋的坦然和缓了岁月,温柔了时光,让我们的生活似清溪流水波澜不惊。有如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