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曾在一次科研座谈会上指出: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面对充满未知的世界,孩子们通过科技教育探索“十万个为什么”,获取进入科学世界的敲门砖和金钥匙。大中小学校、科技博物馆等场所,正成为引导和培养科学技术的“孵化器”。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悄然播下了一颗颗科技启蒙的种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山东省小学科学网络教研第105期如约而至。古现第二小学在区教研室的引领下,积极开展线上学习。
首先,老师们观看了临沂第二实验小学杨少华老师的课例展示《天气与动植物》。整堂课采用了模拟实验,观察发现,汇报总结的方式进行。首先以传统文化中的谚语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天气变化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带着问题,学生利用实验器材模拟实验,小组合作,观察不同天气蜗牛的活动变化,并分组汇报,有的组长还提出了疑问。老师充分给学生机会探索发现,培养科学精神。接下来,老师播放了动画蜗牛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以此验证学生们的发现。
接下来,老师提出问题:天气变化对其他动物的生活有影响吗?学生结合老师的视频内容和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回答了鱼出水面,燕子低飞,青蛙出洞,蚂蚁搬家等,验证了天气变化对其他动物的生活是有影响的。紧接着,学生们又学习了天气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且了解到,任何一种天气对植物生长有利有弊,学习多角度观察和理解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最后,老师提问:恶劣天气对动物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作为人类,怎样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助小动物?学生们积极踊跃举手回答。老师水到渠成的为同学们培养了爱心,引发了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整堂课既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又不乏温暖人心的善意之举。体现了我们中国深刻把握和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内涵。
课例展示后,杨老师进行了说课,深度剖析了自己课堂的亮点和不足,引发老师们的思考。
教研最后由卢老师点评:
1. 远程录像的ppt不清晰,如果把录像剪辑后再插入ppt,观看,学习效果会更好。
2. 背景音乐的使用要恰当,不应该干扰学生思考和老师讲话。
3. 关注学生的听课行为,做到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学生。
4.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否清晰,老师要通过学生回答来判断,给与准确的判断和方向的引导。
5.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回答老师要适当的追问为什么。科学的教育是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欲望,这才是培养科学精神的真正内涵,而不是简单的科学知识的灌输。
学习过程中,老师们积极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展开了深入学习。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孩子们创造发明的源泉。有创意就会有发明的机会。与时俱进的科技教育让创新思维的萌发有了肥沃的土壤,也让学生具有创新发明的后劲。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祖国未来,我们正在努力执行这个使命,加油,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