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名家工作室辐射引领

向日葵
创建于2023-06-06
阅读 4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孙春娟: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倪红梅名家工作室的成员之一,在备受工作室恩泽的同时,我更清楚自己肩上传递“光”的责任和使命。三年来,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室活动,努力担负起火炬手的职责:  

        一是率先垂范,做给老师们看。我一直坚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管理者,率先垂范,保持对学科的热情和对专业的激情,为教师做好榜样尤为重要。虽已年近半百,依然不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上公开课,做经验交流,参与研讨等,只要工作室不嫌弃,我都把每一次机会当作最后一次机会来珍惜,也期望藉此触动学校教师奋发向上的心弦。

        二是多条途径,讲给老师们听。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传递给教师,是工作室成员的责任,更是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学校设立“星火骨干论坛”,开辟线上和线下两类讲坛,领导轮值、骨干主持,把参加过的培训带回来,把读过的书讲出来,把积累的经验拿出来,把遇到的问题摆出来……每一次的共享与交流、碰撞与研讨,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理念的刷新,都带来了发展的觉醒和专业的提升。 

        三是用心陪伴,静待老师长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理念适用于学生成长,也适用于教师发展。一个教师专业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时间做保障,需要活动来磨炼,需要平台来展示。我们将校内教师按年龄和专业发展愿景分为三层,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年度发展计划,明确层级发展目标,让每个人都找准定位,认清方向,目光向前,一心向阳。同时,我坚持“陪伴是最好的管理”,课堂研讨,我在;集体备课,我在;汇报交流,我在……用我全身心的陪伴,静待更多教师的专业花开。

        于教师而言,名家工作室这束光,只是一种外界的正向刺激,它的主要的作用是去激发和唤醒,而教师真正的发展更需要内心的觉醒和内部的努力,只有内外有了共同的愿景和行动,才能让星火燎原,让学科灿烂,让教育辉煌。


林青: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能力,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5 月 30-31 日,威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分别在威海市千山路小学、文登区天福小学举行。为确保研讨活动质量,我带领环翠区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团队,以本次研讨活动展示为任务驱动,以《大概念教学》一书为教材,以团队协同行走为依托,不断开展读书——交流——研讨——实践——反思活动,最终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解读、课例和课例评析的现场呈现,引导教师立足新课标,以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来自威海市各市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近200人参加了活动。

兰頵:参加工作室以来,我始终不忘自己和工作室的初心“立己达人”, 我将自己的个人成长、学习所得消化吸收,带动学校及工作坊成员一起反思、成长,并辐射乳山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

        我们探索实施了思政学科的“慧动”教学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开展大思政教学,目前重点研究的是与劳动学科有机整合,依托本学科开发主题式劳动课程。带领团队研究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主题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已经立项山东省十四五规划课题,课题成果获得威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专著《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劳动学科的整合研究》已经出版发行,多篇文章在《中国教师报》、《德育报》等报刊发表。

        近年来,我带领的乳山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坊团队成员已有13人执教过威海市级公开课,12人次参加威海市单元集体备课展示,8人进行过市级经验交流,3人成长为乳山市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 

        今后,我愿继续和大家一起幸福地行走在学科研究的路上,以虔诚之心在名家工作室这个优秀的团队里继续汲取营养、不断创新,一路踏歌、幸福成长。

于淑君:加入威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家工作室以来,我在倪红梅校长的引领下,在工作室同仁们的影响下,在不断加快自身专业发展脚步的同时,还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领学校乃至文登区道德与法治团队,驶进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促一批骨干,优质发展

        我先后参加文登区第一届、第二届名师成长共同体,带领区内的十余名骨干教师,以研课、磨课、赛课为抓手,促骨干教师优先发展。先后指导孙娟、曲珊、赛媛媛等多名教师在市级教研会上做经验交流或公开课。指导并参与的《天福烽火 薪火相传》在山东省红色省研学课程评选中获奖。指导并参与的首届思政课创新案例评选中获二等奖。

        二是带一群青年,快速发展 

        先后指导王凯旋、赵丽丽、陈丽萍、李进超等多名教师,在优质课比赛、优课评选、公开课等活动取得优异成绩。从教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邢艺清参加优质课比赛,取得了威海市一等奖,代表威海市参加山东省优质课比赛,又斩获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指导王凯旋老师执教文登区公开课、威海市经验交流。指导陈丽萍老师参加市级大单元教学教研活动。我还多次为文登区道法区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和讲座。加快青年教师发展脚步。

        三是带一支团队,协同发展

        我先后带领团队成功申报了威海市思政金课,研究成果《儿歌童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在文登区首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三等奖,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被评为“名教研组。”在我的带动引领下,一大批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秀脱颖而出,全区思政课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初具规模。

         今后,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始终站在威海市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最前沿,引领全区、全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走实走深。


孙丽丽:自参加倪红梅名家工作室以来,借力荣成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身份,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领区域内教师发展。

    一、多种渠道,发展专业素养

    (一)多方借力,丰富学习内容

    2020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威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倪红梅名家工作室,也就有了跟威海市本学科翘楚近距离学习的机会。于是,我充分将学习所得及时输入到我们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一起成长与提高。不仅如此,我们还充分借力威海市举办的各类活动,如“威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红色故事进课堂”等;荣成市举办的各类活动,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成长学院”、“思政大讲堂”等,带领工作室成员线上线下同学习,不断丰富学习内容。

    (二)阅读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在我的推荐下,工作室成员主要读了《接上童气》和《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两本书。(图片)《接上童气》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研究,书中系统地介绍了《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帮助团队教师更好的在日常教学中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对于帮助我们在本学科开展项目化学习有指导意义。

    (三)主题教研,实现常态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工作室成员在日常实际教学中的发展与提升,我们将常态化和日常化的教研落到实处,工作室月月有主题,定期总结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相互交流和切磋,将自己学到的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二、巧借课堂,提升教学能力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生命线。如何在本学科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让本学科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如何在本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核心素养?我们主要通过“观摩—引领—参赛”三种渠道提升团队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一)名师课堂,精彩共享促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观摩名师课堂,是一条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所以,我充分利用工作室钉钉群定期为团队成员发送优质课例,威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翘楚倪红梅校长、林青主任、田晓玲主任等执教及指导的优质课例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同时,我们还借力网络平台,参与各省市及全国优秀课例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对该学科体验式教学的理解。

    (二)示范引领,共研共促同提高

    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注重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11月,我主动报名参加本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在优质课的评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也以此为契机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同研讨、打磨,提高工作室成员的听评课水平。不仅如此,为提高工作室成员对法治专册教材的理解,我还执教了威海市公开课《法律作用大》,帮助工作室成员打开将枯燥的法律与身边的生活紧密关联的思路,促进对该学科情景教学的深度理解。

    (三)借力比赛,团队打磨齐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工作室只有主持人一人在发展,这必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工作室成长模式。所以,面对本学科各级各类的比赛通知,我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在我的示范引领下,在工作室成员的共同鼓励下,工作室的所有成员均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比赛和课例研讨活动中。我们将每一次的课例研讨都当成自身历练和成长的机会。一年多时间,团队成员在本学科的执教能力及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陆玲玲:从倪红梅校长的亲密战斗伙伴到威海市教育名家工作室的成员,9年的时间,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一个人的能量有多大”。倪校长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专业发展之路。而我在追随光、靠近光的过程中,也努力成为光,照亮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一、带好工作室,由一个人的成长带动一群人的成长。2021年成为环翠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后,我带领工作室的10名成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情境教育视域下的微项目化学习”为研究主线,以“专题培训——主题阅读——小课题研究——反思纠偏——辐射引领”为行动路径,开展教研活动。工作室共读《PBL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走向有魅力的德育课堂》等书籍,推广“四步联系性阅读策略”,促进学以致用。每周“问题引领式”读书打卡,主持人抛出问题,成员以读促思,在线跟帖读书心得;学期末读书论坛交流,智慧碰撞,让研究走向深入“蓄智”。

        二、做好成果孵化,由一个项目辐射思政教师专业提升。在环翠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暑期培训中,工作室成员以《我们爱和平》一课为例,进行了以“微项目化学习让素养可见”为题的成果汇报,通过“策略”分享,在解析与评课中引导全区教师明晰“如何通过微项目化学习让素养可见”,全区21所学校100余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聆听了报告。2023年4月,在山东省思政教师专题培训中,我以微项目化为主题,进行经验交流,全省数千名思政教师在线聆听。

        此外,我带领的工作室成员在威海市“道德与法治”单元集体备课和“威海市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中,先后打磨、奉献七节公开课;四人参与2022年环翠区优质课评选,“微项目化学习”的课例设计理念,赢得听课教师一致好评。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课堂实践与专业理论间深入钻研,自如切换,从春耕夏耘走到秋收冬藏,搭建“发射场”,用好“发射塔”,扩大辐射圈,让更多教师受益!





阅读 4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