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6089e36.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3.b631651.png)
总书记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像一座灯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照亮了道路。“一个中心任务”“两步走战略安排”“两个行”“三个务必”“五项重大原则”“五个必由之路”“六个必须坚持”,这一串串数字,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我对报告中的三处关键词句更是感悟良多。
第一处,两个“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两个“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密码。之前觉得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太遥远,实现太渺茫。听了报告又听了专家解读,重新认识并感悟到中国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当前在中国的具体呈现。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好,中国共产党必然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和精神之钙,通过学习,我的理想信念更坚定了,工作干劲更足了。
第二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互促共进、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深层原因。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内在的基因密码就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我们要像总书记说的那样“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有责任和义务重新认识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责任和义务结合工作实际,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尤其是思政课堂,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多做贡献。
每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坚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斗争精神。作为教师,我们要时时处处争做总书记期望的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立德树人、踔厉奋发,在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