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处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结合2022年度秋季语文教研计划,学校于2022年11月15日开展了长坡镇中心学校二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暨优课展示活动。
在欧先慧组长的精心安排下,二年级语文科组根据各班的上课进度,共同讨论并确定了课题《葡萄沟》。
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说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在共同探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更好地完善了教学设计的内容,有效弥补了个人备课的不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授课教师们认真钻研,巧妙设计,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
从对教材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都呈现出老师各自的风格。
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在年级组全体老师的一致好评下,推举符盼盼老师代表本年级进行优课展示。
符老师认真备课,仔细翻阅教参、反复修改教案、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每一步都在为能呈现出更好的课堂展示做准备,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符老师以复习生字词导入,巩固了词语的同时也让学生进入了课堂。
联系上节课,符老师让同学们分享了对葡萄沟的深刻的印象,并开始带领学生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葡萄沟这个好地方。
◇ 感受葡萄之美 ◇
学习第二自然段,符老师让同学们用不同的划线找出描写葡萄枝叶茂密和描写葡萄多且美的句子。再利用图片,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了“梯田”是什么样子的,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从“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到“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再到“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地下”,符老师对这一连串的仔细引导和讲解,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葡萄沟种植葡萄之多,还感受到了葡萄沟的凉快和舒服。
联系文章,帮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并掌握“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用法,引导学生想象阳光下“五光十色”的葡萄。
这么多五光十色的葡萄,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口。符老师通过自然的过渡语和提问,向学生讲解了维吾尔族老乡会怎样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同学们交流汇报过后,符老师用精炼的语言回扣课文中心,采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走进晾房 品读美食 ◇
葡萄沟的葡萄数量多,味道鲜美,但对于吃不完的葡萄,维吾尔族老乡有个好办法——制成葡萄干。符老师给予同学们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画出制作葡萄干的句子。
符老师出示图片,直观地讲解了什么是“晾房”。了解了葡萄干制作的场所之后,符老师让学生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经过同学们的交流与讨论,符老师鼓励学生勇敢地当一当维吾尔族老乡,向大家分享是怎么制作葡萄干的。这样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 巩固识字 规范书写 ◇
写好生字,也是一堂课重要的组成部分。
符老师出示了课文要求的会写生字“客”、“市”,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自己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指导生字时,符老师利用小口令,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书空生字,掌握其笔画顺序的同时也强调了关键笔画,很好地讲解了生字。
课后,符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语言不够简练,对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在小组讨论时,应出示讨论要求。同时,讨论环节给予的时间过少,应多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
精彩的展示课结束后,全体语文教师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课堂文化等不同维度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
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细,在语言的交流中碰撞思想,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亮点:
1.在教学中,教师能很好地顾及到全部的同学,尽量让坐在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回答问题,参与课堂。
2.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图片直观地理解“梯田”、“晾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朗读句子,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迁移运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全体参与、合作的精神。
4.整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学习方法多样,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度较高。
不足:
1.上课时语速较快,不利于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课堂小口令少。
3.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欠缺,回答问题时句子结构不够完整。
4.小组讨论环节没有出示讨论要求,目的不明确。
教研活动最后,谢盛奉副校长也针对此次优课展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盛奉副校长着重关注了低年级段学生的书写和口语语言表达能力。
谢盛奉副校长表示,现如今存在许多学生书写笔画错误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写字时,强调笔画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谢盛奉副校长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即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多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达要清晰,回答要完整,这些教学都应该在平时的点滴指导中落实,一点一点积累,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同课异构”活动是思想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是知识的创新更新。
此次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搭建了交流互通的平台,促进了新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的同时,更凝聚了集体智慧,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切实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对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编辑:潘宜慧
审核:符琼芳、欧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