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核心素养,促课堂改革”——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推动自主探究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推进会

长春艺术实验中学
创建于2019-05-30
阅读 2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19年5月30日下午,长春艺术实验中学召开“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推进自主探究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会,会议由校教科研室主任张可主持,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到场参会。

  政治学科教研组组长于俊英老师简述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她介绍了本学科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做法:

        一、从理论层面:1、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2、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3、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

        二、从实践操作层面:在高二年级新授课中尝试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展示,在试卷讲评课中提前把需要讲的问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来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学科教研组长程李航老师谈到,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如何把学科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呢?举例来说,《氓》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诉说自己从恋爱到婚变的全过程,诗歌中女子的人生悲剧令人同情,氓的形象令人厌恶。此时若引导学生思考女子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再引进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让学生明白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忠贞不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学生的未来无不是有益的启示。这正是文本的文化价值所在,是形成核心素养的主要元素。

        那么怎样把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上呢?首先要锻炼让学生讲,让学生在讲述之前的准备过程中,深切的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和意义所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近地走进文本,能够更明确学习的目的,然后经过反复锻炼,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提问,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学习的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举例来说,《六国论》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按文本的思路提问,比如说,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六国都贿赂秦国了呢?没有贿赂的国家有哪些?贿赂的国家又有哪些?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这样既着眼于文本,又着眼于学生,注重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不断地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数学学科教研组长任立娟老师谈到数学学科有六大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数学运算素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始终,与其他素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要明确数学运算素养的基本内涵及意义;分析影响学生运算素养的因素;指出提高运算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核心素养使团队有提升,使教学更高效。

  英语学科教研组长高莹老师介绍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她谈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变学习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在老师的帮助下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学科教研组长韩秀英老师谈到,“核心素养”一词最早是2014年出现在我们国家级文件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这是核心理论,我理解为正确理论;时空观念这是核心思维,我理解为立体思维;史料实证这是核心方法,我理解为学科方法;历史解释这是核心能力,我理解为硬核能力(高考试卷的集中体现);最后是家国情怀,这是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要借助历史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内化学生的情感。

        历史组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上组织过公开组会探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落地;同时以公开课的形式来展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今天要求我们从学科素养和课堂改革融合的角度谈,我觉得《美国特级教师的历史课》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语是学生,所以应该是让学生动起来。因此我觉得我们历史课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将学科素养和课堂改革融合到一起。按着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一堂课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几个步骤组成。开始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就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学科方法和工具培养能力内化情感的过程。

  地理学科教研组长王力老师简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她谈到其中最核心的素养是人地协调观。在新课堂教学中落实地理学科素养要注重创设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巧用多媒体。不同年级思考:高一侧重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高二侧重对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高三侧重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和指导。

  综合学科教研组长刘文婧老师系统阐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生命观念: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高中课本涉及到的大的方面主要是: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生命观念听起来很高大上,仔细分析发现,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其实就囊括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生命观念的形成也一定是以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为载体。要通过具体的知识学习,将这些观念渗透在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去认识这些观念,并用这些观念去解释生命现象。比如在细胞的结构这一节,就渗透了结构和功能观念:因为绿色植物含有叶绿体,所以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人和动物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越多,其功能就越复杂等,在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意渗透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让学生逐步将这些观念内化于心,从而能够进一步运用这个观念去解释生命现象:如为什么肌肉细胞与其他组织细胞相比,含有更多的线粒体?

        在三年一贯制的教学过程中,教研组可以分工合作,将教材中与这些观念相对应的知识板块分类挖掘整理出来,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渗透这些观念。

        二、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从高考题可以看出,对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意向非常明确。高中生物对理性思维要求较高知识版块如:必修一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题型,必修二的遗传规律(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模型”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特别是遗传规律问题,有些学生直至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可能都无法攻克。我认为这样的需要思维的问题,是相对较难的问题,需要反复强化逐步提升,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指望通过新课学习就全部掌握。但是硕大的果实不是一天长成的,如果没有前面的逐步积累,也肯定不会有最后的丰收。要把三年看成一个整体,新授课、复习课设置循序渐进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强化,不断积累,提高认知水平,逐步打破学生思维障碍,从而实现突破。

        三、科学探究

        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

        生物课本中的实验内容非常多,把课本中的实验利用好,就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好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色素的提取实验,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去思考。当然在实验之前,要认真预习,做足准备,理清实验思路,让学生真正以探究者的身份动去观察、去思考,而不是单纯的享受前人实验结果,照着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部分的实验,以往,我们只注重直接使用规律去解题,往往忽略了规律的形成过程。如:假说演绎法,学生都知道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定律,也熟知遗传规律。可是对于假说是什么,是怎么演绎的,却一头雾水。在突出对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趋势下,我们也必须借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生活即生物。前不久,网上流传着无毛鸡、多翅鸡多腿鸡,称这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而用激素等手段催生出的怪物。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这样的流言,你会信吗?激素能催生出多余的腿和翅膀?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而如果说要对基因进行改造,且不论成本,像肢体数目形态这样重大的改变,如何能保证不发生突变、畸形甚至死亡?

        在技术和成本的双重考虑下,相信很多关于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的谣言,也终会被科学知识所粉碎。

        知识不仅教会学生去理性判断、粉碎谣言,也要让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爱护环境。例如:通过免疫调节的学习,了解艾滋病,自主自觉洁身自好,远离疾病,并传播预防相关知识。认识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积极主动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因为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通过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学习,从生物学角度认识环境问题,自觉保护环境。

  音乐学科教研组长刘博老师谈到,高中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和艺术实践,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艺术实践目的。针对高考音乐学科的特性,我校音乐学科主要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系列改革:1、针对我校音乐专业课特点和学生特点,编写适合于我校音乐专业的校本教材;2、音乐专业课程授课方式的转变,注重群体性和个性的发展;3、针对音乐省联考,进行课程内容改革,有的放矢,为艺考做准备。

  美术学科教研组长由文兴老师提到美术课课堂的核心素养就在于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产生,完善其人格,锻炼其审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强调情感因素是美术教育的核心。

  最后,校教科研室主任张可进行总结: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是当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当知识已忘却,仍然拥有的镌刻入灵魂的精神,影响其一生的能力。我们要通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我们现在的推行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课堂学习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通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能够在高考选拔性考试这一评价标准下脱颖而出,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考验。建议:一、各学科深入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学科精髓;二、针对学情、校情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精简提炼,使之适应我校学情;三、加强研究课堂设计,重点研究学生探究活动设计,注重备课时备学生。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初始阶段就能一蹴而就尽善尽美的,需要我们秉持科研精神,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坚持下去,必有所获!

阅读 2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