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初夏时节,宜出游,宜探究! 为落实国家“双减”理念,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体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学习内容,增进互相之间的友谊,提高班级整体的凝聚力。 6月4日,瑶厦中学开启了七年级校园研学之旅。
当清晨的阳光铺满校园,校领导、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教官、七年级全体学生齐聚在运动场,举行开营仪式。首先由总教官启动仪式,升国旗奏唱国歌,接着我校领导代表李泳华校长发表讲话,让学生认识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明白活动纪律,端正对研学旅行的态度。紧接着学生代表发言并向教官和全体老师做出保证圆满完成此次研学任务,最后全体学生一起宣誓。
开营仪式结束后,迎着朝阳,27个班按排序依次乘车前往第一站:汤湖茶香小镇。
研学第一课:观茶之形,领上采茶工具到指定的地方采茶叶30分钟。亲近大自然,步入茶园,茶树蜿蜒在山坡上,平铺在田地里,一垄垄的青茶如一条条翠绿的丝带盘桓于山间,一缕淡淡的茶香氤氲着茶园。烈日灼灼,同学们一人一篓一笑脸,欢歌笑语忙于茶垄间,双手在枝叶间舞动,指尖落在“两叶一芯”嫩芽根,采一片绿叶,捻一缕茶香,一枚枚可爱的茶芽跃入掌心,又落入篓中,淡淡的香味还在指尖回旋。霎时,茶篓中的绿满了、溢了;茶垄间的欢笑甜了、醉了;同学们的心里乐了,美了。
研学第二课:现场教学,寻茶之香、研茶之趣。
体会了采茶后,同学们跟随教官的脚步,来到了炒茶点,高温的铁锅旁,同学们弯着腰,戴着手套的双手在铁锅里不停的翻转、抖动着茶芽,手不离茶,茶不离锅,茶叶从鲜叶变为暗绿再失去光泽,千炒万揉断舒卷,除去了青臭味的茶香弥漫于空气中,萦绕于茶坊间。
研学第三课:品茶之韵,茶展示、品茗。
茶师亲自讲解传授,瑶中学子现场体验。泡茶七步骤:温壶(热水淋茶具,让查具提高温度)——置茶(用茶则将茶叶倒入盖碗)——温润泡(加少量热水,舒展茶叶)——醒茶(倒掉水,静置茶叶)——冲泡(注水,不没过盖碗)——出汤(公道杯)——奉茶(倒入客人杯)——品茗(观茶汤,闻茶香,感受茶中滋味)。看似简单的过程,却全是工夫,仪式感满满,也至极享受,体会到了苦涩尽、甘自来!
体验完茶文化后,到了午餐时间,教官带学生到指定的地点用餐,进行《餐前文化》宣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现在的生活。学生们一边用餐,一边畅谈,期待着下午的活动。
午餐后经过短暂的休息,学子们再次踏上旅途,乘车到达研学第二站:草林红色圩场。
研学第四课:红色诗词馆开展 “寻红色足迹,悟红色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到达诗词馆门口,全体学生馆门前合影留念,集体朗诵七律长征,齐唱(十送红车五斗江段)。接着进入诗词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首首想象力丰富、气势磅礴、意境高远的红色诗词浮现在眼前。以毛泽东同志成长和奋斗的历史为轴线,每一首诗词都有相应的场景还原,孩子们驻足品读观看,身临其境般感悟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私无畏革命家情怀,从他各个时期诗词作品中汲取前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让孩子们们重回革命年代,感受到革命先烈别样的风采,思想上得到了深刻的洗礼。
研学第五课:走圩场过浮桥,寻访红色足迹。
草林圩场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圩场,中国历史上一部代表工农利益的施政大法《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在这里诞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遂川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走在充满烟火气的红色圩场,道路两旁的店面依然保留了古朴的结构,那富有年代感的木制大门似乎在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亲渡浮桥,感受当年的艰难,学习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和不畏牺牲精神,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沟通、团结协作能力,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研学第六课:愉快结营、快乐分享。
在返程的途中,学生们分享此次研学心得,发出由衷感叹。并在接受旅行社工作人员人采访时,能够大胆从容地说出此次研学真实感受。
研学旅行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瑶厦中学结合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走进茶园和红色诗词馆,深入感受茶文化和红色文化。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相遇初夏,品一山绿茶幽韵,感一脉红色传承,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知遵守纪律,懂团结友爱,晓丰富知识,感受家乡茶香美,传承发扬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