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主席张必发往事

闲云野鹤
创建于2023-06-05
阅读 2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主席张必发后人讲述先辈往事
李鸿 长汀县博物馆

        在长汀县罗坊村牛牯坑的后山上有一座无名墓。以往还走得动的时候,张承宗老人每年都会带着后辈们前来祭扫。张承宗是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主席张必发的儿子。他告诉自己的孩子们这里埋葬的人他称之为“二大伯”,可能是位地下党员。当年正是这位“二大伯”带着自己躲开了敌人的屠刀,活了下来。可“二大伯”姓甚名谁?来自哪里?他却一无所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回忆把时间的镜头拉回到80多年前。

        那是1935年初的一天,年仅8岁的张承宗看着父亲张必发和其他几位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民团捆绑着,押往长汀县城枕头坪(现福里区)执行枪决。在人群中的张承宗当时不懂得哭也不懂得闹,只知道跟着人群呆呆的往前走,远远的望着父亲被捆绑着的身影......七八天前父亲外出办事,走到宝珠门前就被国民党保安团的人认出是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主席张必发,随即被抓捕关押。敌人想从张必发的口中知道红军撤离后还有多少共产党员留在长汀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还有什么计划?......但是无论敌人使用何种残忍的手段,都没能得到一丝想要的东西,最后气急败坏的敌人对张必发做出了枪决的决定。

        张必发(1906—1935),祖籍长汀县三洲镇小潭村,祖辈沿汀江河讨生活,后迁居长汀县城附近的罗坊村。张必发成年后,在汀江码头做上下船搬运的苦力工人,由于为人耿直热心,又敢于为工友们鸣不平,因此在工友中威望极高。

        当年的长汀的水运繁荣,往来多靠船只,码头来往人员又多又杂,所以红军在长汀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汀江码头是必到之处。张必发在此受到了深深的感触和鼓舞,积极地投身革命,随后担任码头工会负责人。

        汀州市是中央苏区设的唯一的一个市,也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直辖市。1931年9月11日,红一军团第十二军配合闽西地方红军新十二军攻克汀州,闽西苏区和赣南苏区连成一片。随即,中共闽粤赣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从永定的虎岗迁设汀州。为了加强革命斗争的领导,10月经闽粤赣特委批准,成立中共汀州市委。经闽西苏维埃政府批准成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市苏主席先为饶根,后张必发由于工作出色,被选为主席。

        汀州市下辖东郊、西郊、南郊、北郊、中心等五个区,总人口约3万。中华商业公司、中华贸易公司、中华纸业公司、中华苏维埃福建省银行、闽西工农银行、中华织布厂、红军斗笠厂、印刷厂、弹棉长、熬盐厂、樟脑厂等几十个中央、省、市办企业单位先后在汀州市创办。同时还成立了造纸、木器、竹具、农具、石灰、铁器等20多种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另有私营商店共计300多家。整个汀州市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被人们誉为“红色小上海”。这其中少不了市苏主席张必发尽的一份心,发的一份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逐渐占据了整个中央苏区,到处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保安团多为本地人,在红军撤离后,他们对留守苏区的同志进行残酷的迫害。就在他们决定把张必发枪决时,一个邪恶的声音说道:“斩草要除根,他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儿子也要杀掉”。就这样,只有8岁的张承宗也成了他们残害的对象。为了保住孩子,给我们的烈士留下最后的血脉,一位与张承宗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无名英雄,在与张必发的老母亲一起为张必发收完尸后,就连夜带着张承宗隐姓埋名地躲到了城郊的大山里以烧炭为生。张承宗一直叫这位无名英雄为“二大伯”。就这样张承宗与“二大伯”在一起生活了三四年,直至二大伯生病去世。在离开人世之前,“二大伯”托付山中烧炭的人把孩子带回其奶奶家。

        为了隐藏身份,保证孩子的安全,张承宗始终不知道这位“二大伯”的姓名,但“二大伯”执着的守护却让张承宗惦记了一辈子,怀念了一辈子。

本文刊登于,《福建党史月刊》2020第二期
阅读 2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