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小语读书班43号徐博
整本书阅读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板块,要在整本书阅读前加上“指向创意表达”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本次聆听到几位教者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的精彩执教和专家们提纲挈领的点评剖析,真叫我眼界大开,对这一方向的教学开展也有了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文学育人价值的回归: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从来都不应该是割裂的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对应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这一内涵。该任务群明确了语文课堂“以文育人”的价值定位和内容要求,将文学欣赏与艺术创造紧密联系了起来,一改以往将二者机械割裂的教学思路,为我们呈现出一种更紧密的“学”与“用”的关系。我认为,这是文学育人价值的一种回归,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从来都不应该是割裂的。这种深层的链接,在这次的几节展示课中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尤以陈丽华老师和吴瑶老师的两节课为甚。如果说陈老师的课堂,通过三个环节,对孙悟空这一形象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品读,是对学生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吴老师的课堂,则通过三个创编法宝,对故事创编的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就可看作是对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锤炼。我们把两节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不难看出它们可以说是完美的契合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既做到了“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也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品位”,更带领学生学会了“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如果把这两节课当作两个连续的课时来上,那么就做到了既引导同学深入地进行“文学阅读”又带领孩子们发散性地进行“创意表达”,谁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二、整本书到底应如何读:生活链接和信息支撑缺一不可
整本书阅读,语文老师们都不陌生,然而作为拓展型任务群到底应该如何实施教学却仍然常常困扰着我们。尤其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平时的学习压力本就不小,还要抽出时间去阅读动辄几十万字的大部头名著,就算考虑到小学生阅读的大都是经过删减和翻译的精简版、少儿版,但其篇幅也并不小。再加上还要对这么长篇幅的文学作品的主题、背景、内容、结构等各方面进行整体把握。学生怎么读?教师怎么教?不得不说这对学生和教师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这次上课的几位老师为我们展现的好方法,或许可以让我们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道路上有一些新的探索。
陶行知曾明确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只能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并真正地成为有意义的教育。”在本次展示的几堂课中,每位老师都努力将自己的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主动设计了基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使得整个课堂耳目一新,也有效激发起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而兴趣恰恰就是整本书阅读的最重要的内驱力。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于影老师在《鲁滨逊漂流记》一课中设计的“设计阅读指南手册”这一情境。这一情境的创设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其一,紧贴生活,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们为“弟弟”设计一本阅读指南手册,这种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本就时有发生,不管是“豆瓣读书”“哔哩哔哩读书UP主”等互联网读书推荐媒介内容,还是孩子们拿到手的书本上的腰封、扉页等介绍性文字,这些都是大家平时就能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简化版的“阅读指南”。其二,有效激发兴趣。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在读完一本自己喜爱的好书之后,总是会产生强烈的欲望想要把这本书推介给别人。设计阅读指南手册的任务恰好满足了同学们这方面的心理需要,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阅读经验分享给他人。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整本书的回顾、复习和梳理。其三,表达形式多样,能够将同学们的个性化创意充分表达出来。整个手册可以有思维导图,可以有人物关系图谱,还可以有故事集锦、人物小传,更可以有精美的插图、精彩的故事创编,可以是书面文本的,也可以是加上音乐动画的多媒体形式的。看看,一个手册中可以集结孩子们多少的创意和想象啊!这样的“创意表达”怎么能不精彩呢?
除了与生活做链接,各位老师的课还都充分利用了有效的信息作为补充和支撑。学生们虽然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自我控制能力往往比较弱,没有教师的引导,其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就应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激励和鼓舞、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较为深度的阅读。在这次的公开课上,五位教师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完成了“视文互动”。最典型的如朱琦琦在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西游记人物形象的时候,将影视作品中相关人物形象的视频进行插入,有了这样的信息支撑,就能立刻让枯燥的文字上的人物变成活生生的电视上的人物,人物形象立时丰满了起来。果不其然,孩子们在接下来绘制“魅力指数”排行榜这一环节中,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就比较深入。可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同学们的研读学习能进行得更深入,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得以提升。
三、学习任务群如何实践:教学评一致的课程设计思维是关键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种因素的协调配合程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堂评价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如果说学习任务群概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一首美妙的交响曲,那么教学评一致的理念就是乐曲演奏的指挥棒。如果不能够紧跟课标、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那么语文教学的边界将被逐渐模糊,语文教学活动也将失去方向。在五位教师的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评一致的思想深深渗透在其中。老师们不但在教与学上下足了功夫,也注重到了评价这一重要的环节,小到对举手回答问题同学的每一次温言细语的鼓励,大到对学生作品的褒奖,这些评价不仅促进了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读书学习的热情,还将自信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埋在了孩子们的心田。只是个人感觉如果评价主体和方式能够再多元一些是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未可知。当然,五位老师践行教学评一致化的理念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它们将整个教学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初就确定好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为之有意识地制定了相适应的评价任务,划定好教学的边界。有这样理念的指导,接下来的各个教学环节便水到渠成地层层相扣,紧紧围绕预期目标和任务逐步推进。如王丽丽老师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课,在上课一开始就聚焦于尼尔斯这一人物形象,为整堂课确立了焦点,接下来就紧紧围绕尼尔斯的转变这一话题,探寻外因和内因,一步步走进了人物形象内心深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虽然由于时间关系创意表达的评价环节略显紧凑,但我相信如果有第二节课,那王老师肯定会把这一环节放在后面的课上,来使教学评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一气呵成,很容易就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也可见,教学评一致的理念是对语文教学过程的有效规范,确保了教学内容和目标能够在相对科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逐步推进和实现。
最后,我要由衷地感谢五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我也深深地被她们的教学魅力和学识所折服。可以想见她们为了这些精彩的课堂,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正是这些努力和精彩,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新颖的理念,真可谓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