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师门本学期第十一次组会以线上形式召开,参与本次组会的有2021级硕士生和2022级硕士生。本次组会的主要内容是研二硕士论文的进度汇报和研一的读书心得汇报。
一、林倩宇、周莉硕士论文进度汇报
第一位汇报的是林倩宇。林倩宇对这段时间已完成的任务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总,并重点汇报了《种树郭橐驼传》情境任务教学案例。在《种树郭橐驼传》的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情境任务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在写教学设计、与实践导师交流以及上课的过程中,倩宇对“情境任务”以及“文言文教学的情境任务”产生了新的思考。接着,倩宇围绕“新与旧”“泛与精”“真与伪”“隐与显”四对关系对《种树郭橐驼传》等文言文的情境任务设计展开探讨,并呈现了在备课、磨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对于林倩宇的汇报,陈婕对初中生的情境引发提出了疑问,认为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可能达不到高中生的高度,进行艺术真实性的情境问题,可能会有困难。杨老师则肯定了艺术真实性,认为在进行情境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学科认知方面的进阶,引导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阶到高阶发展。真实的情境任务不是对生活真实的机械搬用,而是对艺术真实的创造性转化。情境创设对于年级没有限制,各个年级有各自最适应的文学作品和情境类型。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认知状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获得实质性的提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向设定的理想目标进发,情境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支架作用。苏可欣对情境出示的时机产生了思考,结合了之前看过的《带上你的眼睛》这一堂课,认为情境任务应当从文本中引发出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搭建起促进学生学习的支架。林妍研认为倩宇师姐应当在讨论之后加上结论,提出文件材料中出现了一些细小的错乱情况。丁文婷认为倩宇师姐的组会材料十分丰富,材料、调查和案例都是以论文的主题为核心展开的,很有借鉴意义。
第二位汇报的是周莉。周莉对最近所做的工作做了总结,并进行了反思:缺少阅读,忽视理论;论文进展滞缓;难以平衡实习和自我学习。之后的安排如下:实习相关材料的整理;阅读相关著作和高质量论文;问卷及访谈的完成及整理;论文撰写。
杨老师强调汇报一定要陈述清楚最近所做的实质性的工作,而不是对自己所做的日常工作泛泛而谈。要重视阶段性成果,注意整理和汇总,为之后的论文打好基础。黄娟对《蒲柳人家》的教学设计提出以下建议:教学设计不应当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可以深入作品内部,思考一些更加深入的问题。
二、周慧琴、苏可欣读书心得汇报
组会的第二部分为研一的同学汇报读书心得。周慧琴本次汇报重点分享的书目为《文学文本解读学》,并生成了《从矛盾处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书成果。慧琴主要针对文中的三处矛盾进行了分析:一是“似乎确凿”,相互矛盾的判断并置;二是“不必说”却说了很多,潜在的矛盾分析;三是“渊博”和“不知道”,矛盾中的对照阅读。
夏灵婕认为应当重视文本审美层面的意义解读。杨老师对周慧琴的读书心得分享给予了高度肯定,鼓励研一的其他同学采取这样的形式进行读书心得的撰写,并再次强调了成果意识的重要性。
苏可欣则主要分享了《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与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和结合《诗论》浅析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可欣关注到了皮亚杰提到的教学方法的演变以及一些重要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麦晴儿认为可欣在分析皮亚杰的教育思想时融入自己的思考,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减少视频图片类的导入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具体文本具体分析,部分课文还是应当加入视频或图片,从而帮助加深学生取得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刘星星也认同这一观点,并提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是有能力独立自主地走进文本,初步感知文本的。这种时候视频和图片的功能仅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却给学生的思考加上了枷锁与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再像先前那样自由,而是被视频和图片中传达的信息占据主导地位,先入为主,不利于学生生成个性化的思考。文婷提到了可欣分享的诗画异质说,建议把其中具体的观点与教学相结合。
杨老师建议大家将读书心得写成完整的小论文的形式。读进去,走出来,要有成果意识,提高自己的产出。同时,杨老师建议研二的同学围绕自己的论文主题找经典的论著与材料,阅读并生成自己的思考,加强自己论文的理论基础。其次,杨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课题申报,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组会即将结束时,杨老师强调了新冠病毒二阳后的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