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寻芳,点燃思维之光 ——青田县地方课程工作室读书分享会

青田县中小学地方课程工作室
创建于2023-06-04
阅读 20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书可以丰富文化底蕴,读书可以滋润心灵成长。读书是生命成长的力量源泉,也使我们永葆教育的热情和活力。6月2日,青田县地方课程工作室的成员就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一书,分享了读书感悟,交流学习心得。

    一、学员分享  共同成长

      贵岙乡小学的邹颖颖老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之端午节”开启了题为《让思维之花盛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探究之路》的分享。邹老师从对“高阶思维”的理解再到在项目化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谈了自己的感悟,可以从“提问策略”和“信息评估策略”等方面入手。并且提出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和教学创新,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之花不断萌芽、不断盛开、不断成长。

      山口镇中的王朝维老师从以生为本、教师引导、作业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王老师认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前提是学情,特别是他对这门科目的兴趣、爱好等,这就是以生为本并要循序渐进。在高阶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更要关注过程,不再只是把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要关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是否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有否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针对县里的作业改革实施方案里提到要打造特色化作业,王老师就因校制宜,丰富了作业的类型。

        船寮镇中的季一梅老师从平时的教学中反思: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信息,不能有效利用,这时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根据需要将信息进行删减、增补。季老师还结合学校的诗歌社团感悟到“培养高阶思维,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天地更广阔”,并以此开展项目化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东源镇中的陈慧玲老师认为学习和教学相辅相成,在不断的交流中相互促进与提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陈老师结合自己指导的综合实践学生成果评比反思: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然后通过学习实践获得新知,通过开发未知领域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而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才会知道自己知识不足带来的困难和问题,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专研,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正如她所说的“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季宅乡校的范小玲老师通过阅读,明白了记忆、理解和应用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阶思维。她认为了解这些后,那么教学时就知道该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环节。陈老师还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在真实的教学案例中合理运用书中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导师指引  赋能成长

        工作室导师康祥燕老师从“什么是高阶思维”“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尤其在“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中康老师提出了很多教学建议:教师要创设生成问题的氛围,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意识地鼓励和赞赏学生的提问行为,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表扬,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是发问的动力源泉,让学生不怕提问,甚至爱上提问。当然在问题设计时要有一定的坡度,设置一定的问题障碍,让学生疑中生疑,并且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的能力达到以问促问的目的。另外康老师还指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探究引领思考,多练习优化思想,多总结构建网络,少规范解放思路。

        工作室导师季小媚老师在和我们分享“关注进阶过程,设计多元作业形式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的读书体会中指出,“学会提问”是开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是发展高阶思维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发挥好团队的力量,让学生从小接受团队合作教育,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并且在合作中提高共同学习的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此外还要求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学生建立生动、主动、个性化学习的途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高阶思维的能力。

三、名师讲座,智慧成长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士路校区骆海丽老师作《致敬来时路 感恩再出发》讲座。她分享了自己从县级到市级再到省级参加地方课程课堂教学评比的点滴感悟。骆老师认为地方课程教学的课堂教学非常有挑战性,可以很好展示学校的教师团队和教学水平。骆老师就参赛历程真诚为大家传经送宝,她认为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活动和体验,靠活动和体验支撑课堂、串联课堂;要体现地方特色,“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怀;要充分准备,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和细致的预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工作室导师季小媚老师带来题为《提升科研意识 助推专业成长》的讲座。她认为课题的选择要源于教学疑难中的、源于教学场景中的、源于学校管理热点的。她通过多个真实的案例建议我们,课题的选择要做“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科学背景。“小”:切口要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实”: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季老师还用诗意的语言和我们共勉:三月是播种的季节,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正如我们的教科研要经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才会有秋的收获。六月正是我们努力耕耘之季,不仅在教学上耕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不断提升,才会在教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金爱微老师充分肯定了这次读书会的精心准备和细致分享。她点评此次读书分享,读出了真理的味道、实践的味道、跨界的味道。金老师还对工作室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布置。

      读书交流活动展示了老师们的读书成果,达到了交流共享、互助共进的目的。“陋室常余书卷在,清心自有墨香来。”读书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让我们寻书香而来,欣赏这边“读”好的风景。

撰稿人:邹颖颖

                      

阅读 20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