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后的一些思考
题记:也许每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曾幻想过自己长大后会成为伟大的人吧!
6月3日,有幸聆听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何军华老师的讲座《教学主张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记得有人曾说过,一场讲座能有一两点给你有所启发,便是成功的了。这也许是讲授者的谦虚之言,不过一场几个小时的学习之后,也许确实会有那么一两个点令你念念不忘……
何老师的讲座中播放了一则关于螺丝钉的小视频,大致讲:家里的螺丝钉们认为自己太过渺小且没有人在乎,打算集体离家出走,“从来没有人说过我们好!那么辛苦,图什么啊”,它们纷纷从各样器物上挣脱出走……直到门口,锁上的螺丝钉不愿走:“我不走!我走了,谁来保护这个家呀!”“哎呀,你没有那么重要的!”可爱的萌芽熊童子告诉大家都很重要。桌子上的螺丝如果走了,桌子会垮掉,家人没法吃饭了;台灯上的螺丝钉也担忧:“我不在(台灯垮掉),谁给他们留灯啊?”时钟上的螺丝钉不在,别人的世界都停了……倔强的时钟上的螺丝钉终于认识到:原来自己也很重要,但从来没有人夸过它,它希望萌芽熊童子能夸它一句。熊童子给它唱起了《像我这样的人》……此时,画面出现了快递员、外卖小哥、清洁工等等普普通通的你我他,背景音乐传来毛不易的声音:“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像我这样迷茫的人,像我这样寻找的人。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而像我这样庸俗的人,从不喜欢装深沉,瞬间眼泪溢满眼眶……
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这首歌我曾单曲循环过2、30遍,也许它本身就能触及我心里的某个痛点,也许像我这样的人,世界上还有许多人……
小的时候,总是对未来充满向往,总觉得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人,甚至豪情万丈地认为长大后可能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或者成就一番大事业。岁月流转,几十年过去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特别”,那就是“特别的普通”——普普通通长大,普普通通活着,自己普通、事业平庸,碌碌无为,无错无功。既不会发光也未曾闪耀,甚至不会被看见,默默地被淹没在各式的“物件”里。慢慢习惯了“我可有可无”,明白了“反正我也不重要”……不过,当你请睁开眼睛,放眼望去,像我这样迷茫的人,像我这样寻找的人,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世界上有好多好多的人。我们都不天赋异禀、不出类拔萃,那我们就做一个努力的平凡人;我们不惊天动地、不万丈光芒,那我们就做一颗螺丝钉似的人。人生路上,跌跌撞撞,烦恼过,忧愁过,迷茫过,问清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过好自己的一生。我们做的教师这个职业,在多年前甚至还曾被调侃为“老师像把盐,家家都需要,就是不值钱。”也许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注定会成为别人眼中不甘平凡又碌碌无为的人,那我们就抛光自己,做一颗亮晶晶的螺丝钉。无论是否被看见,请相信你自己,也请光亮你自己,即便从来没有人夸过你,即便永远不会闪耀,你的价值它在那里,也很重要!
推及至学生,有的孩子看上去闪亮耀眼,有的孩子看上去如螺丝钉默默无闻,无需要求每个孩子都一个样态,相信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时刻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终有一天,学习的这块土地,会有一粒种子适合他,也会有属于他的一片收成。
何军华老师在讲座中提及教师专业发展三个途径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反思”,因为这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工作二十几年的老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从来未曾深度地审视过自己:我的专业成长要到哪里去?怎样到达?是否到达?现实残酷的是碌碌无为埋在日常的教学里,换来一身“伤痕”。只顾低头赶路,从未回头看看来路。今天,何老师用自己的成长历程举例,分享如何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凝练出教学主张。当然,也许我们普通老师用不着非凝练出教学主张,但我们还是需要不时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以工匠精神雕刻自己,然后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微如螺丝钉,守拙不自哀。
很久以前看到过一首小诗: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做教育、做教师,就让我们保持这样一颗平常心,坚持、坚守,有耐心、有恒心,做一颗光亮的螺丝钉。
PS:感谢何军华老师的讲座,照亮像我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