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是本次培训的第2天,来自省内各市的50位初中老师欢聚一堂,继续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理念和方法,今天的培训由来自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袁建群老师主持。
上午篇
上午,肇庆学院的心理学系主任黄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讲座——《如何预防和处置亲子冲突》。讲座从大数据视角下的亲子关系为切入点。从网络大数据显示:多数孩子希望不受父母管束,而大部分父母却更多的聚焦于如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远离电子产品……在现代教育中如何预防类似的亲子冲突,黄教授给我们分享了他在家庭教育中的思考与理念:
1. 重新理解“家”的内涵。
“家”意味着什么?可能是避风港,庇护所……但现代的竞争节奏让很多父母因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陷入了焦虑状态,这种情况下,家就可能是一个战场。我们需要重新建构一个“家”的意象,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任何情况下家庭成员在这个温馨的港湾应该能吃好、喝好、睡好、玩好,而不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2. 重新理解“愤怒”的根源。
今天的家长为什么那么焦虑?愤怒的根源是什么?愤怒的背后,是未被看见的情感需求,是爱、尊重或期待未能顺遂,是对孩子的付出没能得到回应。愤怒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很大,会导致认知狭隘,即所谓的“管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警惕“知识陷阱”,愤怒的情绪下容易让家长失去同理心,如果能在缓解愤怒情绪下识别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冲突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
3.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未成年的孩子往往具有以自我为中心、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社会经验单薄等特点。我们作为家长需要静待花开,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刻,既要关注高光时刻,又要重视低潮期孩子的情绪疏导。
4. 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黄教授通过案例分析何为无效沟通,很多家长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家长说教多、倾听少、强调个人尊严、逼孩子承认错误,其实是家长在显示自己的权威、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获得控制感。也许孩子身上的错误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严重,而家长总是想“根除”这些错误。或许换个思维,给自己和孩子都多一些空间,从孩子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亲子关系或许会更加和谐。
在管理亲子冲突时,说教作用不大,因为沟通目的是化解冲突维持和谐。家长应改善认知、改进沟通、改变环境,多采用资源取向,为看似缺点满满的孩子赋能,陪伴他一起成长。
下午篇
六月的下午骄阳似火,我们迎来了一样热情开朗的黎金琼教授。黎教授围绕家长和孩子常见的心理困惑,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如何培养孩子终生幸福能力》。从课堂交流微信群中看出大家对孩子未来幸福状态的描述,大部分老师希望孩子能够幸福地成长,这是一种持久快乐的状态。
什么是幸福呢?它包括了事业满足感和家庭亲情感这两个维度。幸福的家庭教育体系,就像一棵树,包括了知识(树叶),兴趣(树枝),人格(树干),亲情(树根)。为了让听课老师能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黎老师以人际为横轴,任务为纵轴,为我们讲解了如孔雀、考拉、老虎、猫头鹰、变色龙五种不同类型的人格是怎样的。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孩子的性格是可以塑造的。黎教授以自家孩子为例,围绕心理年龄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三个时段,与大家一起讨论了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她强调,孩子成长需要土壤、阳光和空间的外部条件。土壤就是家庭环境、爱、人格培养兜底的家庭教育,阳光就是知识、能力转换站的学校教育,空间就是发展空间、能力践行场的社会教育,家校社应该协同育人。
两位教授的培训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战,可谓干货满满。学员们积极参与互动,认真聆听和做笔记,获益良多。相信通过今天的培训,大家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去,助力自身和更多的家长践行科学的育人理念,期待后续的精彩培训!
学员们的心得体会
文稿:翁卓祺、黄 红、冯惠莲
排版:尧远华、郭泽源
校对:袁建群、林琳桦、邓兆强、黄中斌
审核:黄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