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县提升工程2.0项目

创建于2023-06-03
阅读 3946

示范引领助提升  融合创新促发展

——东丰县“提升工程2.0示范学校”

评审验收纪实 

  根据《东丰县教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全面抓好大学区建设中九个统一”和“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有效实现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的总体提高”的有关要求。为全面了解我县提升工程2.0项目“整校推进”和“三提升一全面”目标完成情况。经教育局批准,县工程办组成9人考核小组于2023年5月下旬,深入14所申报学校开展了评审验收工作。

  各校的评审工作共有五项内容:一是听取学校主管领导汇报;二是查看档案资料;三是随机听两位教师的创新融合课;四是与参培教师进行座谈;五是查看部分教师的能力点作业。通过以上举措全面了解各学区、各学校的提升工程开展情况。

模式创新有效 形成体系

  通过评审发现,各参评学校在开展提升工程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影壁山学校形成了与教研整合、与课堂契合、与评比融合的“三合”研修模式;三合学校的“一个核心、三个推动、五段推进、多点实施”的“135X”研修模式;小四平中学开展的“导师制”研修模式;黄河中学的“问题导向式”研修模式;大阳小学的“三课一研”研修模式;横道河小学的“2331+”研修模式;进修附小的“3+X多微组合”研修模式等,均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实验中学发挥学区长学校优势,以网络同步直播、远程互动教学,将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与学区成员校共享。

选点结合实际  有序推进

  各校基于教师的基本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方案、研修小组方案、考核方案、考核标准等,结合本校信息化环境,建立“微能力点选学超市”,依据教师总数划定多则11少则5个微能力点,供教师选取3个以上开展研修。各校教师通过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的认识均有较大提高。进修附小、横道河小学、那丹伯小学积极鼓励教师选取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能力点进行探索和研究。拉拉河中学、和平中学、那丹伯中学充分发挥学科教师优势,开展“蓝青”工程,年轻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上给予老教师帮扶,老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给予年轻教师指导,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截至目前,各校教师均已高质量完成了三个微能力点的研修任务,实现了学校、教研组、教师三个层面的科学推进。

实践指向课堂  有效融合

  在各校推送的28节研讨课中,可谓“节节精品、课课精彩”,教师们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有的用技术开展课前调查,有的用技术创设情境,有的用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的用技术开展学习评价,有的用技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将微能力点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变革,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形成了课堂教学创新模式。那丹伯小学、大兴小学积极搭建教师的展示平台,在“推门课”“新教师汇报课”“校内评优课”“教学调研”等活动中,注重应用“微能力点”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中育小学通过创建百度网盘账号,建立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资源库和常用教学软件资源库,分学科、分年段,将课件、教学设计、微课、课堂录像等资源进行归纳整理,提高了教师备课效率和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各参评学校提升工程2.0工作优点还有很多,各有特色、踏实推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我们相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参评单位的辐射引领下,全县各校将继续向智慧校园的目标迈进,为东丰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提升工程”的贡献。

文稿:祝联 周岩 杨珅

编辑:   佟静 罗艳冬 周春华 梁丽丽

审核:沙柏涛 姜长有 

终审:杨丽坤

阅读 39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