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多位已经升入小学孩子的家长,他们很欣喜地跟我反馈,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阅读经验到小学后产生了显性的效果,比如有不看书不过夜的习惯,比如朗诵有发自内心的感情,比如作文常给同学当范文读,等等。所以,有时间要多阅读,没时间也要抽时间阅读,把阅读当成呼吸空气和喝水一样重要且自然,这肯定没错的。
记得我前年接手咱们班这帮孩子时,他们小班刚升入中班。4-5岁孩子的吸收力是很强的,这促使我思考:给到他们怎样的阅读指导会促发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呢?怎样能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真正乐趣呢?随着我个人在阅读方面的学习、理解与深入思考,开始不限于班里阅读区等环境方面的营造,不限于每周集体语言活动中的指导,也不限于日常生活环节和他们一起或鼓励他们自主看图画书,“大阅读”(不是百度上所能搜索到的“大阅读”哦,是我就“引导幼儿阅读在于时时处处”而言的自创提法)的想法闯进我的脑海。让孩子对包括绘本在内的身边人、事、物产生好奇心,多通道多感官地进行“阅读”,多种方式多元化地进行“表达”,不是能帮助他们从小就建立起更高层次更广视域的阅读观吗?
搭班的季老师对我提出的这一“大阅读”观达成共识。首先,阅读途径不仅有吸纳,有听(耳朵读)、读(眼睛看)的输入环节,还有说(口说)、写(手写)的输出环节。其次,阅读输入和输出涉及的对象和载体有绘本等书籍,有生活中的图文,有大自然现象,有生活中包括对象一言一行在内的方方面面……再者,阅读中听、说、读、写环节中引导的方式有:输入环节的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自主阅读等具体方法,输出环节有引导幼儿运用模仿、想象等用图画、符号、文字等方式进行表征、表现和表达。
记得孩子们阅读过绘本《风中的树叶》之后,我们一起来到小花园里,孩子们捡拾起花瓣和树叶,纷纷惊喜地交流:“看,这片花瓣真像一艘小船,可以送给小蚂蚁过河!”“树叶落在滑滑梯上,它‘呲溜’滑下来真好玩呀!”“我想把片叶子带回去,在上面画画和写信。”“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它和大树妈妈会伤心的,但是树叶帮助了别了,是很高兴的事呢。”童心在稚气的言语中流淌,同时也绘就了“大阅读”下最美的画面。
阅读《我做哥哥了》的时候,孩子也表达了既高兴又失落的心情,对弟弟妹妹又喜欢又着恼的情绪。临近毕业时,听他们一个个表白,对于与老师同伴分别,既心有不舍,但又分明不得不离开幼儿园,他们说:人嘛,总要长大的。
就这样,我们的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
在幼儿园,孩子们每天会有自由的游戏时光,其中一种叫区域游戏,不同领域的个别化学习在此中生发。我们班的孩子们懂得,区域中的操作图示、游戏说明也是“书”,要一一地按序来仔细地“读”,它也是我们的“老师”。平时遇到问题,他们还会去查阅书籍,也会拜同伴为“师”,有难题及时请教成人,还学会了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网络设备解决困惑。孩子们潜移默化中领悟到:“阅读”无处不在,“老师”无处不在。
输出是阅读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大班孩子只认识少量简单文字,这些文字在他们眼里是有一定意义的符号和图画,他们会利用这些表现形式进行输出。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要做活动计划、进行操作记录、分享体验感受等,这离不开表达。孩子的表达方式有很多,比我们成人更为独特、生动,作为老师的我们会用适合孩子的、便捷的、宜于保存的形式帮助他们,有时语音录制,有时视频拍摄,有时会让他们看着语音转换成的文字自己描画下来,更多时候是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以及结合简单的文字、符号图文并茂着“写”下来。
带这帮孩子快两年了,他们也将迈入小学的校门,他们近两年来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对绘本等纸质书的阅读自然不言而喻,在平日里更是带给我连连惊喜:他们会兴奋地告诉我在书里找到某个熟悉的字,游戏中一下子说出连串的“高级”词汇,在乘坐公交车时给家人大声地报站牌名称,拿到了玩具先捧起说明书煞有其事地研究,能主动地拿起各种工具如手机、照相机材料进行录制,会自发地找寻活动中的材料进行探索、思考、创作……所有这些,谁说不是对阅读全面而生活化的精彩解读和呈现呢?
我们在幼教这片田地里做着“耳闻目见”、“口说手写”与各种“联”有关的“阅读”,也在孩子学前年龄阶段做着与他们讲话、读书、表达有关的“阅读”。“阅读”无处不在,“阅读”无时不在,阅读培育有健康的兴趣与身心全面的“人”,阅读帮助我们回到教育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