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为了为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教学当中,同时加强工作室学员之间的联系,提高团队意识,2023年6月2日晚上,端州区张蓉蓉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云端,开启了一次有意义的“超越时空、传递智慧”的学习交流之旅。
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学习新课标专题分享》,由孔艺芳老师主持,工作室成员结合教学实际,分享学习新课标的感悟和经验。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词,在本次研修活动中,多位成员老师分享了自己对“量感”的理解。
孔艺芳老师进行了《强化学生“量感” 落实核心素养》的分享,把自己对量感的理解和数学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把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黄敏华老师进行了《新课标指导下关于量感的思考》的分享,分析了不同学段对学生量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不同,并结合《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提出自己对量感的一些实践体会。
何霞青老师的《浅谈“量感”》善于提取生活中的素材,列举了诸多生活实例,分享了生活中培养量感的必要性,培养量感的重点在于过程、实践和感悟。
刘宝莹老师的《研读新课标分享——培养量感》,讲述了量感是源于经验的学习,分享了多个教学片断,如用《面积单位学习》片断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量感,并把课内知识衍生到课外。
崔明溶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她学习了新课标之后的一些个人见解,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林晓娜老师分享了《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提出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课堂的生成,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黄泳桐老师用具体课例《百分数的认识》和我们分享了如何利用现实问题中的随机数据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对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个人的理解。
黄家韵老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分享了自己对数感的理解,数感的形成与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紧密相关,要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感受数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伍丽娴老师的《新课标分享》和我们讲述了她对模型意识的理解,并用加法模型教学案例和我们分享了如何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
杨栩环老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到了她对教学整体性的理解,分享“整数、小数和分数一致性”的教学实践,提倡多关注知识前后的联系和知识经验的迁移,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一致性。
刘诗敏老师《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疑惑——“为什么学生不思考”,分享了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选择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并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相结合。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张蓉蓉老师小结了各位老师的经验分享,肯定了学员老师们的学习精神和成果,并做《共研共享 共成长》的学习经验分享。
张蓉蓉老师先分享了自己对新课标修订和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接着结合实例,从调整教学方向方面提出了主题式教学、知识的一致性、真情境真问题的重要性,最后向各位工作室成员给出了宝贵且切实的专业提升建议,鼓励大家共成长,为工作室成员在教学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本次线上研修活动是工作室成员之间思想与心灵的一次碰撞,迸发出数学教学智慧的火光,使大家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期待工作室今后的教学研修活动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