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一课多研”——武宣县民族小学教育集团滨江校区数学课题组

美友87099709
创建于2023-06-03
阅读 2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课题组开展了数学学科“一课多研”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着研讨探究 “图形与几何”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途径为重点,由课题组成员张凯芳老师和学校教研团队成员莫朝胜老师执教,进行《圆柱的表面积》课堂展示。

  本次开展“一课多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精心准备。第二阶段,课堂观摩。第三阶段,互动点评。

精心备课

  首先是个人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环节。好的备课,不仅仅是将教材讲透,还要能够将学生带进更广阔的知识海洋,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3月2日,由覃保卓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本次集体备课。

  两位执教老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张凯芳老师是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然后迁移得到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沟通前后集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构建知识,了解知识的脉络。

       莫朝胜老师本节课是经历想象、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现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景个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正确计算。

  课题组成员表针对教学思路和教案设计,进行研讨交流,再次确定了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

课堂观摩

  3月5日上午,张凯芳老师的《圆柱的表面积》课堂展示。

  张凯芳老师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自主探索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注重学生表达的完整性。

3月6日上午,莫朝胜老师的《圆柱的表面积》课堂展示。

  莫朝胜老师教学设计很有亮点,从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导入,再复习了他们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展示圆柱的展开图,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讨论等数学过程,让学生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互动点评

  课后评议环节,由陈娜副校长主持,执教老师阐述了各自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课后感想。课题组成员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陆文闻校长:这节课围绕本单元主题思想设置操作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二维和三维面的转化,又在计算表面积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赵粒芳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操作将曲面转化成平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杜宇老师:这节课让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中的立体图形,感受立体到平面间的转换,将圆柱的展开图和圆柱的表面积两节课整合在一起,建立知识结构联系。

活动总结

  课题负责人陈娜副校长指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学习由静到动的显性过程,感悟展开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利用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之间对应关系,达到间接度量的目的,打通直边图形度量到曲面图度量的隔断墙。

      本次“一课多研”活动的开展,让执教教师经历了研讨、比较、反思、评课的过程,从中获得了丰富的个人体验,也让听课的教师在观察、分析、比较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收获,推动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向优质高效的目标迈进新的一步。

活动策划:赵粒芳

图片来源:覃剑

图文编辑:林宾

审核:陈娜

阅读 2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