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
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
1. 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 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3. 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4. 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
5. 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6. 叛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7.孤独: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 原因分析 ✪✪
教育高压——
由父母过高的期望值而给孩子带来的焦虑感,是常有的事儿。
家庭不和谐——
家庭环境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患有抑郁的可能性远大于正常和谐幸福的家庭。
家庭暴力——
攻击或暴力是一种学习得来的反应。
家庭与社会是青少年获取攻击性行为模式的重要来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形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危害与社会。
校园霸凌——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了十个省市5000多名中小学生,32.5%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6.1%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网络成瘾——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已接近10%,目前青少年是网络游戏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非理性购买游戏装备和打赏游戏主播等行为,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缺乏沟通——
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不畅,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青少年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使家长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阻碍了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导致青少年通过网络寻求情感支持。
焦虑——
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焦虑来源包括:
学习压力约32%,同伴关系约25%,
亲子关系约18%,师生关系约10%,
自我接纳约10%,其他约5%。
抑郁——
最新数据统计,青少年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在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其中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大人也会犯错误;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 家长可以这样做 ❤❤
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倾听孩子说话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最温馨的。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鼓励夸奖有方法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
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 教师可以这样做 ❤❤
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以各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老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学会悦纳自己。
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温馨提示
民间有俗语:“菜花黄,疯子狂。”意思是说,春天油菜花开之时,正是很多精神疾病容易复发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万物都呈生长、生发之势,人们也更容易出现烦躁、急躁、亢奋等情绪。
因此,在这个精神病易发季节,对于曾患过精神疾病、或正在服药治疗、特别是既往在好发季节首发或复发过的精神病患者,要高度警惕,远离精神病患者,以免对自身造成伤害。
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校共育的路很长, 让我们携起手来, 借助彼此之力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
长垣市孟岗镇驼人实验小学
2023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