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祖圣地--邢台内丘扁鹊庙(上)

古城风云
创建于2023-06-03
阅读 2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扁鹊庙,又名鹊山庙、鹊王庙,宋代加“神应”之号,为神应鹊王庙,位于邢台市内丘县城西北22公里处神头村。史书记载:赵简子为答谢扁鹊治病之功,将中丘(今邢台内丘)蓬山一带四万亩土地赐封给扁鹊,扁鹊遂将此作为行医采药之地。据《内丘县志》记载,扁鹊庙汉唐有之,始建不详。自汉至今,​历代均有修缮,现存为元代建筑。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纪念扁鹊的古建筑庙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扁鹊庙依蓬山而建,坐北朝南,在群山环抱之中。庙前有九龙水从西向东流过。因上游有九条山川之水汇于此而得名,河上曾有汉白玉石桥名九龙桥,桥前有石麒麟相立。今存九龙桥又称回生桥。据说走一遭可以祛病消灾,强身健体;走第二遭可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走第三遭可以身心俱轻、飘然欲成老翁仙。

        扁鹊庙门西侧,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碑楼,碑楼方形,砖雕仿木结构,雕刻精湛,楼阁分三层,每层的四个飞檐角上都挂有一个风铃。里面存放着元代至元五年(1268年)所立的《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青石质,高2.8米,宽0.94米,厚0.3米,孤形碑首,浮雕六龙,矩形碑额,龟趺座,碑文楷书,计30行,1025字。碑文前半部分刻记了扁鹊行医及历代重修扁鹊庙的情况。后半部分刻记了邑人颜天翼(元太医提点)及其后人重修扁鹊庙的事迹。碑文是元世祖忽必烈令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编修国史官王鄂撰文,藏春居士、光禄大夫太保刘秉忠书丹。此碑在考古研究和书法艺术上有较高的价值。民间说此碑是透灵碑,人有病没病、病轻病重,在碑前一照便知。

        颜天翼太医是元朝一代名医,内丘县人。他从小刻苦钻研扁鹊著的《八十一难经》,又跟忽必烈南征北战,治疗伤病员,立下了汗马功劳。忽必烈很器重他,封他为太医和将军,常常让他跟随左右,视为最亲近的臣子。作为一代名医,他多么想像扁鹊那样为天下老百姓治病啊!多么想把家乡的鹊王庙修好啊!于是就向忽必烈提出回故乡到蓬山扁鹊庙主持庙务。一边行医,一边修缮扁鹊庙。忽必烈舍不得让颜天翼离开自己,可颜天翼执意要去,只好答应了。颜天翼领着夫人张氏,儿子伯禄、伯祥,举家从北京来到鹊山。他决心用自己的医术挣钱来修庙。把庙宇塌下来的砖石从土里挖出来,冲洗干净,垒成一垛一垛的,留作以后盖庙用。朝拜人交给的香火钱,张氏舍不得动用,全用罐儿盛起来珍藏好。一家人辛辛苦苦干了三年,积蓄了不少钱,于是就开始购砖瓦木料,准备召募些民工重盖庙宇。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颜太医年老体迈,加上连年奔波,在一次治病的路上,突然病倒,这一病倒再也没有起来。父亲走后,颜家母子三人默默无闻一干又是五年。颜家积蓄来的钱本来只够盖大殿用的,可颜氏一家的义举感动了鹊山人,更感动了前来朝拜的香客。鹊山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义务帮工。那些天南海北来的香客,也纷纷送来丰厚的香火钱。颜家母子终日奔忙,带领民工,请来工匠,修了大殿,修了献殿,建山门,最后又筑起了汉白玉结构的回生桥,使扁鹊庙群建筑成为全国最大的扁鹊庙。扁鹊庙群又一连盖了八年。扁鹊庙盖成了,年已七旬的张氏累死了。伯禄、伯祥在原郡安葬了父母,又守孝三年,才回朝复命。

       忽必烈把伯禄留在身边作太医,封伯祥为嘉议大夫上都留守兼开平府尹。伯祥向忽必烈讲述了父母为修庙殉职的义举,忽必烈听了十分感动,立即命翰林院大学士、修国史的大臣王鄂撰写重修扁鹊庙的碑文,对颜氏一家义举进行勒石颂扬。大元帝国设计师开国功臣刘秉忠,邢台人,与郭守敬等五人,并称元初邢台五杰。看完王鄂的碑文,连称“奇文!奇文!”并把这篇碑文,用楷书工工整整地书写一遍,为了不在家乡人面前显露自己显赫的官位,只署名为:“藏春居士刘秉忠书丹。”这就是现存的元代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文的来历。

       进庙门,通道两边是草地,种有两棵柏树,东边一棵鸟柏,属汉柏,距今有2000年树龄。相传该树的枝干解板以后,板面呈鸟纹图案,而且在黎明的时候能听到百鸟齐鸣的声音,故此得名。西边草地上有万历十三年(1585)《重修鹊山神应王庙记》。碑文载:“后人德其功肖像祀之,溯战国至今,累封王爵,盖由来远矣,岁时春和,四方士女执香币金钱走谒者,肩踵相接,归市不啻,……”叙说祭祀扁鹊活动始于战国时期,历经两千余年。每年春和日暖,三月初一庙会,来自京、津、冀、晋、鲁、豫、港、澳、台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香客女宾,如潮如涌,络绎不绝。扁鹊庙成了中医药文化寻根活动基地,成了中外中医药专家学者祭拜华夏医祖扁鹊圣地。正如古诗云“磊磊山行千古仰,巍巍庙貌四方钦”。

       庙门内通道前方是扁鹊殿。庙殿木石结构,描梁画栋,奇脊飞檐,红砖碧瓦,样式古朴壮观。扁鹊殿为祭祀历史上神医扁鹊而建,是整个古庙群的主体建筑,至少可追溯到汉代以前,现保存的扁鹊殿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系单檐布瓦九脊歇山顶,属于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通高11.1米,面阔七间,长21.78米,进深三间,宽9.94米,占地面积426平方米。

       扁鹊殿前,一台焚香炉,古铜古色;两只雄狮蹲坐两旁;还有五座石碑分立两边。

       殿内的扁鹊塑像头戴冕旒冠,身着直领宽袖长袍,腰束垂带,足蹬高履,完全是一幅侯王之相。两旁10位弟子,西排:子仪按摩、子舆赶车、子游炼丹、子越采药、子术操刀;东排:子豹开方、子明司药、子容用针、子阳诊脉、子同火炙。这些雕像的不同造型展示了中华医学的全部治疗方法,也证明了扁鹊作为中华医药鼻祖的身份和尊位。

        根据史料的记载,扁鹊(公元前407-310年) ,原名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医术高超,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中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本意是指一种善报喜的翩翩而飞的吉祥鸟,古人用这吉祥的名字比喻神医,寄寓了身陷病痛之际对医生的深切期望。“扁鹊”是上古神医的尊称。

       扁鹊并不是出生于医学世家。少年时在一家客馆做主管,当时有一个叫长桑君的人,经常来往居住在客栈中。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只有扁鹊觉得他不是一般人,所以一直都很恭敬的对待他。有一日,长桑君又来这个客栈居住,他悄悄的对扁鹊说自己的年龄已经很大了,想要找一个继承人,问扁鹊愿不愿意跟他学医。扁鹊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他认为长桑君是一个难得的神医。扁鹊就跟随长桑君学医,继承了他的医术。

       扁鹊勤奋好学,勇于实践。在学习继承黄帝《内经》,含《灵枢》和《素问》,阐述的脏腑理论、阴阳理论、气血理论、经络理论等中医基础理论上,创立了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扁鹊擅长医治各种疾病,于是他就去周游列国,每经过一个国家,他就在那个国家医治一些疑难杂症。他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医生;到洛阳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就这样,扁鹊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找他去治病,扁鹊也不负众望一 一解决了难题。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

       有一次扁鹊经过虢国,听到虢国太子死的消息,就到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太子患的是什么病?”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患的是血气运行不正常的病。血气错乱而得不到发散,在外表突然发作,就造成了突然发病。精神不能抵御邪气,邪气聚积而得不到发散,因此,阳脉松弛,阴脉紧急,阴阳失调,所以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而死了。”扁鹊问:“太子死了有多长时间?”中庶子说:“太子死了还不到半天功夫。”扁鹊说:“收殓了吗?”中庶子说:“还没有。”扁鹊说:“请你代我转告虢君,说我是秦越人,侍候拜见。现在听到太子不幸而死,我能使他回生。”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骗我吧!凭什么说太子能够回生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个名医叫俞跗,治病不用汤药、药酒、石针、足乔引、按摩、药慰,一诊察就得知病的所在,顺着五脏六腑的穴道,就割开皮肤,分解肌肉,导通经脉,结扎筋腱,整治脑髓,触动膏肓,疏理膈膜,洗涤肠胃,修炼精气,改变形体。先生若能象他那样治疗,那么太子可以活矣!如果不能这样,想要使太子活过来,简直是哄骗三岁小孩。”扁鹊抬头望天,感叹地说:“你研究医学的方法,好像从管子里看春天,从缝隙里看花纹。我研究医学的方法,用望、听、观、切,就知病人的病症,就能说出病根。如果你以为我的话不可信,不妨进去诊察太子,一定会听见他耳中在响,看到他的鼻翼在翕动。顺着他的两条大腿往上摸,直到阴部,会仍然是温的。”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讲说,目瞪口呆,感到十分惊讶。遂进宫把扁鹊的话向虢君作了禀报。虢君听了中庶子的话后,大为吃惊,连忙出来在宫门外接见扁鹊,说:“我听到你崇高的医德很久了,但是无有机会拜会与请教于你。先生路过小国,这是看得起我,我和我的国家都感到非常荣幸。有先生在,我儿就能活了,如果没有先生,只好将吾儿的尸体去填山谷,永远不能复活了。”话还没说完,就哭得气闷郁结,精神散失,泪珠滚滚挂在睫毛上,悲伤得难以控制,连容貌也变了样。扁鹊安慰虢君说:“象太子这样的病,叫做‘尸厥’证,太子没有死!”说完,扁鹊就叫学生子阳在磨刀石上磨针,以针刺太子百会穴。少顷,太子苏醒了过来。扁鹊又叫学生子豹用五分的熨药,用八减之剂合起来煮,将此药来回地敷在太子两肋下。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了,再进一步调整阴阳,只服了二十天汤药就恢复了健康。因此天下的人都称赞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说:“我不是能使死人复活,虢太子本没有死,我只是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据典籍记载,扁鹊有一次来到了齐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十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十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 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 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五天后,桓公重病患身,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桓公就这样死了。

       扁鹊一生淡泊名利,忠诚医道,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六不治”。还十分重视预防医学。传说。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大哥医术最好,二哥医术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已率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限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扁鹊殿东侧是古代碑廊,共22间,里面存放着汉代至清代各个时期的碑刻,共计30余块,记载了历代扁鹊庙的重修情况,为研究扁鹊及中华医药学历史提供了珍贵详实的历史资料,也是研究中华书法的重要史料。

       扁鹊殿西侧是扁鹊纪念馆和文化墙。扁鹊纪念馆是扁鹊生平事迹介绍。文化墙东墙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西墙是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古代名医介绍 。

        扁鹊殿后面中轴线上说是女医殿,其实是三霄殿(三奶奶殿),殿内供奉的是赵公明的三个妹妹云霄、碧霄、琼霄,民间称之求生奶奶、送生奶奶、接生奶奶。传说三姐妹,领了玉皇大帝旨意,到凡界寻找仙山洞地。从东海登岸,先到山东泰安,大奶奶云霄见泰山雄壮秀丽,就捷足先登留在那儿了。碧霄、琼霄二姐妹一路往西,来到内丘县神头山,二奶奶碧霄一看,山虽不高,但地方挺宽阔,说:“我就在这儿了。”琼霄一人边玩赏边向西南方向走,来到邢台县小西天,一看清静幽雅,就说:“我就在这吧。”

       三霄殿西侧说是张仲景殿,其实是百子殿也称广生殿,俗称娃娃殿。殿内供奉的是周文王姬昌。周文王姬昌是一位有德明君,他宽厚待人,礼贤下士,命中百子,且个个聪明伶俐,多成大器。在封建社会多子多福是人们的生育观,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孙都像文王百子那样出人头地,所以大家就把文王作为一个求子的神灵来朝拜。

    

       三霄殿东侧是华佗殿,殿后是国医大师经验方碑林,共19块碑,记录了路志正大师12个经验方,李士懋大师5个经验方,张大宁大师2个经验方,石学敏大师2个经验方,熊继柏大师2个经验方,王世民大师2个经验方,郭可明大师2个经验方。

        在三霄殿与华佗殿中间过道,三霄殿东北殿沿下有一龙爪柏,系汉柏。树龄2000年,属侧柏,因该树枝干酷似龙爪而得名。树高15米,树围4.6米,树冠幅13米。保护等级:特级,河北省“十佳最美古树”。

       三霄殿后,座南朝北的戏楼,是专业或非专业演员唱戏的场所,要求演出前须先到各殿祭祀,然后才可登台演唱。一般只演喜剧,不演悲剧。戏楼与龙爪柏相伴而生,更显示扁鹊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戏楼对面,中轴线上是义妁殿,称后土总司殿,俗称地母殿。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曾经重修,1985年毁于火灾,1993年在原址上按元代风格重建,整个建筑系单檐布瓦琉璃剪边九脊歇山顶,殿内供奉的是道教天帝中唯一的一位女神—“承天效法厚德光太后阴君”,被人们称为地母。每年的三月初一和十月初一庙会的时候,可以看到万人朝拜的盛况。两边的十二吹官,手里拿着各不相同的乐器,传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能听见乐器合奏的声音。

       地母殿东侧是扁鹊故居。故居是依据原样重建的,山区片石彻墙,灰瓦倾斜房顶,四合院,座北朝南,北上房五间,东一间是扁鹊起居室,西一间是扁鹊书房,中三间是扁鹊讲学处;西配房三间是扁鹊医馆,为民众诊病抓药的地方;东配房三间是扁鹊弟子起居室。简朴的小院透露着扁鹊为老百姓救死扶伤排忧解难的圣医品德。扁鹊34岁到内丘,在此生活60余年,这里是他生前封地,医学成就形成地,扁鹊医学发扬光大的发祥地。

       长桑君曾对扁鹊说:“我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拜长桑君为师,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感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所以他广收徒弟,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后来他根据自已的医术经验,尤其是脉诊知识,整理成书《八十一难经》、《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后两部医书失传了。扁鹊广泛传播他的医术经验和医学理论,较大程度地提高当时全社会医疗水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他的医药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医祖学派。

        非常庆幸。2012年7月,考古人员在成都市地铁三号线施工时,于当地俗称“老官山”处发现了4座汉代墓葬。3号墓出土了大约 950 支医书等竹简,填补了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空白。这些简牍包括五部医书以及一本治疗马病的兽医书,所列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伤科等等。

       此外,在墓中还出土了完整的人体经穴髹(xiu一声)漆人像,它高14厘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经脉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出土医学竹简经过近10年的整理研究,形成了《天回医简》一书,2022年下半年正式出版。这也意味着由900多支医简、20000余字组成的8种珍贵医书首度面世。《天回医简》分为八种医书:《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治六十种病和剂汤法》《刺数》《犮理》《经脉》《疗马书》。

    《天回医简》为扁鹊所传之医书。《脉书·上经》中有六处提到“敝昔曰”,敝昔即扁鹊,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详细记载提到仓公所学与所传的医书,与“天回医简”中的内容十分相近。当然,研究者还发现其他的一些证据,都证明了“天回医简”即为扁鹊所著失传很久的《扁鹊医书》。

     《扁鹊医书》沉睡二千多年后的发现,举世震惊,意义重大。通过对“扁鹊医书”等出土医学文物进行整理研究,将引领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以及后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

       扁鹊故居西北,顺坡向上是孙思邈殿,人字坡屋顶、红墙青瓦、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也是一位道士。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他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扁鹊故居后, 沿路北行,是葛洪殿和葛洪洞。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抱朴子》等。是预防医学的先驱者,《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便宜,改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发明,就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顺山坡路北上可达三清殿。三清殿位于扁鹊庙区后山的最高位置,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建筑,明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殿内供奉的是道教最高神“三清四御”。“三清”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御”即玉皇大帝、勾陈大帝、紫薇大帝、后土元君。

                                               (未完,请看下集)

       

      

    

       

      

       



阅读 2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