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抚翠木,教研踏歌行。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份教育帮扶的真情,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整体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23年6月2日,由高长山主任、李玉珍教研员、王金凤主任、封艳平老师四人组成的优秀教科研专家团队走进同江市前进学校,开展了“国培计划(2022)”同江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一对一”精准帮扶试点项目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由小学部教务处韩邦利主任主持,小学部校长代大伟、教务处任天宇、全体语文学科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总结提升、成果展示四个环节。
活动开始,在李玉珍教研员的组织下,小学部参加活动的语文学科教师有序签到,并认真填写参训教师信息表。
随后由我校骨干教师陈玉芬进行研讨课展示,陈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一课。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涨,采用图文并茂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并充分发挥随文识字、饱含激情、对话精巧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在接下来的研讨环节,陈玉芬老师分析了本节课自己的不足之处。陈老师反思到自己的状态不够好,时间有些紧,学生自读的少,表达的不够,自己说的也太多。封老师也建议要将识字和课文结合,随文识字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这样一来让字的理解更容易。同时也对陈老师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激情充满了肯定与赞赏。李玉珍教研员随后就“在课上学生们的朗读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问题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大家讨论后李老师总结到“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指导评价中把自己的期待加入进去,而不是外在的教授技巧,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的心理有所体会,入情入境的成为文中的角色进行朗读。
专家团队的封艳平教师为我们做了示范课一年级语文识字课《要下雨了》,封老师在识字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抓住小动物的对话,以读代讲,让学生学的很轻松。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并且时刻表扬学生,教态亲切,给了学生很大的安全感,让在场的语文教师受益匪浅。
示范课后,所有人围在一起针对本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对封老师课堂中的评价语言高度赞赏,李老师强调,教师的评价语言能真正的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通过评价语言的过渡,带领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们一起学习,让在识字、读文中环节中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真正去实践。
通过总结提升活动环节,在领导和专家的引领下,陈玉芬老师对《咕咚》一课进行了反思总结,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
针对本次培训,专家组对培训学员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测试,在测试中提高,在测试中收获。
最后李老师就研课、磨课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题为《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专项培训,给我们进一步分析和理解语文课标,新的语文课标分为四项实践活动,体现出随文识字的重要性,发挥出课标中体现的识字写字的重要性和主体性地位,不仅让学生书写正确,注重书写比例,还要注重坐姿端正和书写美感。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通过李玉珍教研员的讲座,加深了语文学科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标精神指明了方向。
送教下乡促交流,笃行致远共成长。本次“送教下乡”活动,达到了“送来一节课,带动一个面”的效果,充分发挥了送教团队的专业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的促进了参训学员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了送教与受教的双赢。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研促教,以学促教,在共研共学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自身教科研水平,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以坚定有力的步伐行进在教育教学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