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在你的气质里,你的谈吐上,你胸襟的无涯里”
“下江南,来趟乌镇,来次跨越时空的连接”
2023年6月1日,北京陈经纶嘉铭分校的学子们展开了江南研学的第二站,前往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乌镇,静谧安闲,悠远古朴。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年久的磨合显得光亮平滑,古旧的门楣残雕和斑驳的漆痕昭示出时光的魅力,在典型的江南水乡,水与桥是其最主要的基调,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风景。
据说古时乌镇有一百二十多座桥,及至今日可圈点的也不在少数,婉婉延延的流水之上或拱或平的桥连接着乌镇的家家户户,虽是大多桥身不长,不见伟岸,但却正好因了其简洁精干亦或其婉约玲珑成就了水乡风韵,镇内小河纵横,蜿蜒曲折,临河而起的水阁木楼,绰影幢幢,而河面不大,恰好小桥轻卧,杨柳依依。使整个水乡的格调浑然一体,宛若天成。
时光荏苒,古镇依旧,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能让人陶醉。徜徉在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上,漫步于临水而建的民宅,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
乌镇有一座别具风味的古桥——逢源双桥。传说踏走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走一遍桥,须分走左右两半,因此又演绎出走此桥便可左右逢源之说。桥身造型曲线优美,桥下水面清澈见底,宁静中又平添了几分幽雅,虽经百年沧桑,却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恬淡和朴实。
架子床是明清时期最常见的卧具,也是最古代最流行的婚床之一。做工和设计非常讲究,因为古人们相信床会带给自己一生的运气。
有许多大户人家就在婚床的做工上不惜成本,从而使得古代婚床越来越复杂,以致到了明代出现了古代婚床之极品——拔步床。
处于近现代的民国时期引入了一些洋人的物品,譬如铜镜等。大大丰富了拔步床的美观与实用性。
乌镇的婚礼融合了许多养蚕和水上花的习俗,很有特色。
为达到祈福的目的,双方父母还会特意请来“全福太太”,希望自家女儿在结婚后能为夫家带来好运,婚后生活幸福美满。这与现在截然不同的风俗引的同学们惊叹连连。
人们的衣服演变也十分有趣,从经典的古装到受到西方民族影响的融合款式。
在过年时也举办仪式,热闹非凡。他们会在屋子里挂上一条活鱼,寓意年年有余。
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传统扎染已成为非遗。染制原料都取自当地的草木,如茶叶、桑树皮、树叶等,需要刻版、拷花、染色、退浆、清洗、晾晒六道工序,才能得到蓝印花布。
据《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以染布,小缸青。”
抬眸望去,仿佛跨越了时空,依稀可以看到1500年前辛勤劳作的妇女们。一幅幅蓝白分明、纹样清晰,质朴而典雅的蓝印花布呈现于眼前。
紧接着同学们又来到了茅盾故居。说起茅盾那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作品畅销中外,深受无数人的喜爱。沿着青石板路,走进位于乌镇中市观前街十七号的茅盾故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茅盾的铜像,他右手握着一支细长的笔,似乎在奋笔疾书,整个故居的陈设虽简易,却充满书卷气息。
茅盾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巨匠。
在乌镇,每一处风景都充满了诗情画意。碧波荡漾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古老的建筑依稀可见,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印证着小镇的悠久历史。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融合出独特的魅力;湖泊、古树、石板路等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于碧波荡漾的河胖,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也可以探索神秘的古桥和民宅。
七三 王悦霖
乌镇行
江南水乡走一走,景色秀丽钟灵秀。
绿水鸳鸯浮翠柳,河中霁影落残花。
月落苍穹星灿灿,日生天际雾霭霭。
问君乌镇有何物?几分忠孝几分柔。
感受古镇的独特魅力。乌镇,一个诗意盎然的水乡古镇,在这里,可以领略历史的厚重、感受文化的底蕴,品味生活的魅力,来到这里,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让人沉浸在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年代。
此次活动同学们收获满满,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还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了大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共生。这次旅程让同学感到心灵得到了洗涤,日后也将更加珍惜自然的美好和人文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