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广阔的课堂,赋予孩子们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本次课程《米花糖》的开展,带领孩子们更好地感触土生土长的农作物——水稻,体会到米的品种多样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要珍惜爱惜粮食。
掉落的饭米粒
小班的幼儿刚入园自主进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现象。
米的初识
孩子们基本认识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米,比如粳米、糯米、黑米、红米、小米等,并且大部分孩子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形状、颜色等特征。
米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既然认识了米,那米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有孩子说米是买来的,有孩子说米是种出来的,也有孩子说米是从稻谷里来的……
于是我们又来认识了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稻谷的了解。
稻谷脱壳
孩子们好奇地摆弄起来,想一探究竟,这个到底是不是可以变成米呢?
有孩子说,稻谷脱掉黄色的壳就变成米了,于是我们找了各种方法来为稻谷脱壳。有的用剪刀剪,有的用石头砸,有的用砂纸磨……我们费了老大的劲,才把稻谷剥下壳来。
哇~原来稻谷里面真的是米。
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
农民伯伯付出了很多汗水种植水稻,水稻慢慢生长,就能长出谷穗,谷子里藏着小米粒。选种——浸种——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收割——脱粒——碾米——大米,原来这就是米的来历。
禾下乘凉梦--怀念袁隆平爷爷
提到大米,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养活了半数的中国人。让幼儿了解袁隆平爷爷的故事意义重大,于是孩子们走进了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一碗米饭
在美术活动《一碗米饭》中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描绘出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孩子们追“光”的决心。 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就是对袁隆平爷爷的怀念。
米的美食
认识了“米”朋友之后,大家都好想知道米可以做出什么好吃的,于是孩子开始讨论:这些不同的米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美食?这么多种米的美食,你们最喜欢什么?
说到大米的制作的食物,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平时吃的最多的大米饭。但其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米以不同的食物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杂粮饭、八宝粥、大米饼、米糕、寿司、烧卖等,需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美食都是由不同的米制作成的。这些不同的米制作出了各种有营养的美食,感受了中华美食的多样性。
《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它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本次探索米的美食的活动,孩子们品尝了各类米做的美食,初步了解了米的营养价值,懂得了不能挑食的道理。
争做光盘小能手
通过本次课程故事的开展,孩子们知道了米是从哪里来的,米的种类,米可以做成的各种各样的美食等常识,也尝试制作并品尝了米做的美食等。课程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探索学习的脚步还在继续前进。下一期的课程故事里,孩子们将会走进有趣的《玩具国》中,去探索发现新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