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韶然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快乐于行,研学于心

2023-06-04 阅读1351

  ——赞皇县职工子弟小学原村土布研学活动

        我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开设特色劳动课程——纺织课。2013年赞皇原村土布纺织入选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展了这门特色劳动课程。这样不仅弘扬传统文化,还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针对纺织,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增长见识。6月2日,巩淑彦副校长带领我校老师和学生来到赞皇原村土布纺织基地进行研学实践活动。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生产车间。

       1.经线车间和织布车间。原村土布采用上千条棉线进行织布,还有高难度的花纹织布。学生们第一次看到这些都兴奋不已,好奇的提出许多问题,现场气氛一直高涨不息。

  2.染布,原村土布染色采用纯天然的原料。学生们竞猜染布的原料,谜底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花、葡萄、桑椹等。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知道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3.缩水工艺,采用传统棒槌捶打方式,进行上万次的捶打,直至水变得清澈才可达到效果。学生认真聆听后都感受到劳动者的艰辛。

  4.缝纫车间,将织好的布结合刺绣等现代工艺加工成服装、床品等。仇莎老师耐心的和同学们讲解道:从采棉到成品需要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渗透匠人的心血。学生们感受到织布的神奇和匠人的不易。

接下来,我们参观原村土布创新室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原村织布技术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技艺上进行工具、织法、染色、花色的创新。这样做不仅站稳了市场,而且弘扬了传统文化。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创新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参观博物馆——赞皇县非遗工坊

       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原村的由来,织布的历史、四代家风的传承以及获得的成就。学生们用手去触摸这些布料和机器织布的不同,对比出手工织品更柔软,更轻薄,是有温度的。学生们还亲自体验织布的过程,他们更加理解一丝一缕来之不易,在生活中要学会珍惜,不能铺张浪费。

       在最后环节,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理解了匠人的辛苦;有的学会了珍惜;还有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力量去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要与时俱进的创新,使它们赋予新时代新的内涵。

  通过研学实践活动,职工子弟小学的师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深刻体会到,研学是一种与书本知识结合的学习方式,让知识变得更加有温度和生动。


      


策划:刘宏伟

审核:巩淑彦   张雪怡

图片:巩淑彦 张雪怡  李红霞  王霞 焦韶然

编辑:焦韶然

阅读 13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