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儿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探秘风筝

创建于2023-06-02 阅读390
课程起源

  在上个主题活动《风筝飞呀飞》的美工区区域当中,孩子们在做小风筝。做完小风筝后,我听到他们在议论着:

昊庭:这个风筝那么小,怎么才能让它飞起来呢?

婉婉:我最会放风筝了。

米米:我妈妈带我去放过风筝,我能让风筝飞的很高。

空少:我妈妈带我和姐姐一起放过风筝。

……

  听着她们的议论,孩子们纷纷表示想放风筝,看着孩子们对风筝的兴趣浓厚,于是我们展开了“探秘风筝”为主题的班本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探索风筝。 

课程实施

🌟风筝知多少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晨谈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聊一聊关于风筝有趣的故事。

么么:“那天妈妈带着我去大龙湖放的风筝。”

石榴:“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白雪公主的风筝。”

阿琛:风筝,有一条线还有两个小尾巴。

🌟风筝的由来

    风筝是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演变成今日多线风筝。再后来的人们用纸做风筝,所以风筝又叫纸鸢。

02:14

🌟风筝的秘密

     根据孩子们的疑问,从孩子们对风筝的兴趣点入手,通过调查和查阅各种资料,孩子们知道了风筝的来源。

       第二天孩子们讲述着自己看到的风筝的样子,风筝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图案,大小不一,有的风筝还有尾巴,而且风筝左右两边是相互对称、上下平衡的,这样有助于风筝在空中保持平衡。

🌟风筝小调查

  小朋友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生活中的风筝各种各样,有很多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形象和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但是形状不一的风筝,它们的构造是一样的,都有骨架、提线、筝面、放飞线、飘带。

风筝我设计

  通过调查,孩子们欣赏了那么多精美的风筝之后,孩子们开始提出要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  

风筝我来做

  设计风筝之后有了设计图,制作风筝还需要哪些材料呢?小朋友利用周末亲子时光跟爸爸妈妈一起找制作风筝的材料,了解制作风筝的过程,那我们怎么才能把这个小木棍固定在这个筝面上呢?

智树:这里有胶棒,我们用胶棒粘吧。

菲菲:用双面胶吧,直接一粘不就行了。

石榴:用胶带也行吧。

       小朋友们说的这些方法让她们一一实验,对于她们来说操作双面胶是最好用的。

第一次试飞

  风筝做好之后孩子们迫不及待要放风筝了,风筝看起来虽然像模像样,但是困难接种而来…她们自己开始讨论。

00:50

【教师思考】

    原来我们做的风筝搭的骨架太重,绳子的长短都是导致风筝放飞失败的原因,那要怎么做一个可以飞起来的风筝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制作风筝的骨架、大小、形状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小朋友说应该换材料试试。

  找到材料后,小朋友根据第一次放飞风筝后的经验,把风筝的材料更换了较轻的毛根

第二次试飞

  再次做好风筝,小朋友都开心的说这次肯定能飞起来,她们迫不及待的开始放风筝了。再次以失败告终。

【探索失败的原因 尝试解决问题】

       首先,孩子们了解了风筝骨架的作用?为什么骨架至关重要?原来,骨架是保证风筝形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足够且稳定的迎风面积,产生足够的升力,这样风筝才能飞起来。制作骨架可以说是固定风筝的重点,骨架的绑法—十字交叉。

00:27

  小朋友又发现,与筝面也有关系,筝面不能太重。小朋友们发动脑筋想,我们可以用吸管做骨架,封面可以用更薄的纸才可以。最后用了孩子说的吸管,又找了一些宣纸是比较符合孩子们说的轻。

风筝飞起来了

  在一个有风的上午,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好的风筝来到了操场,准备第三次试飞尝试。

课程反思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失败到成功,孩子们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支持帮助幼儿引发幼儿深度学习。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感知风筝起飞的条件—风的大小、风向、场地等。在试飞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引导幼儿一步步进行探究。孩子们在这其中总结经验,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探索,在多次尝试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阅读 3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