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教材引方向,落实“双减”提质量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2021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教材专题培训活动

王烨
创建于2021-11-08
阅读 1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为帮助秀英区康安学校及有关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正确理解、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精神实质,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决定于2021年11月8日下午14:40—18:00在海口市秀英区康安学校举行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专题培训活动。


活动组织者: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政治教研员吉秀丽老师;

主持人: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政治教研员吉秀丽老师

主讲人: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组组长杨小燕老师;

培训对象:秀英区各校道德与法治教师、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海口市长彤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


吉秀丽老师主持培训,阐述意义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政治教研员吉秀丽老师主持本次活动,从三个方面阐述本次活动召开的目的及重要性:第一,解析中考题目呈现的大多是基础性的内容,从学生考取的成绩来看,老师的任务是很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对教材的研究必须到位,教材中的小栏目如“探究与分享”需要让学生通过探讨去自主归纳观点,教师再进行总结,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温和了解八上教材。第二,在进行八上教材内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去渗透去引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使得教材内容与读本做到紧密结合。第三,杨小燕老师分享五源河学校的作业设计。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应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作业设计应具有时效性。


杨小燕老师解析教材,落实双减

一、解析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教材编写思路和实施建议。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组长杨小燕老师是本次活动的主讲人,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杨老师从四个方面向参会的老师们详细阐述了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教材编写思路和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依据

1.2011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2.教育的引领和指导

   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

   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

(二)教材编写理念

1.注重逻辑关系,教学内容的完整呈现。

2.与时俱进,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3.关注学生引导,以自主探究发现社会。

4.着眼发展,以核心素养的养成为指向。

杨老师在解答教材编写理念的过程中,巧妙的引导在场教师如何更好的运用教材小栏目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材内容分析

首先,杨小燕老师从教材整体架构进行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根据学生生活领域从自我到他人、到社会、到国家、到世界的逐步扩展,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而八年级主要围绕学生的社会公共生活展开内容编排,对七年级与九年级的教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杨小燕老师从单元立意解读、逻辑架构分析、思维导图和单元结构四个方面对八上教材的每个单元进行了详细解析。


(四)2021秋季教材变动

本册八上教材共改动了八处内容,杨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将教材改动明细,大到段落,小到时间、数据都标注的清清楚楚,并提出,作为政治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教材改动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词用语的表述应该更为严谨,不能习惯性地将旧教材的内容搬回课堂,学生做笔记时,也应注意提醒关键字词。


二、落实“双减”,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下,孩子们过重的课业负担需要减轻,校外的学科培训需要减掉。如此,教师如何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在教学的具体环节,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学生评价的方面,响应双减政策号召,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效能做到“减负增效”?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对此,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相关建议:


1.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即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学生对所学内容原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表现等。

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即本堂课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并且要实现“三读”——读透教材,读懂教材,读通教材。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杨小燕老师通过分享对“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教材小栏目的使用建议,为参会教师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

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情境问题设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在体验,而教师应该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换,这种对话可以增强课堂的开放性。


4. 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实现教材的严肃性与教学的活泼性有机统一,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有机统一,教材功能发挥与学生成长有效对接。


5.关注时政热点。

无论是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来讲,还是从开卷考试的特点来讲,都离不开对社会热点的了解与解读。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并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教材观点分析社会热点,找到教材与热点的结合点。


6.科学设计作业。

杨小燕老师提出作业的形式可分为多种书面作业,拓展型作业,实践探究作业以及创意作业,并向我们展示和说明了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学生的优秀作业案例。


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融入课堂

《读本》作为重要必修内容,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走进中小学校园,这是我国德育阵地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安排。根据部署,读本作为必修内容列入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由思政老师主讲。如何处理好读本与教材的关系,实现教学的融合与提升,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杨小燕老师给我们提出有效建议:


1.梳理融合主题,提高教学效率。

授课时需找出教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内容的“交集”,即在研读教材时,同时思考其对应《读本》的相关内容,可以避免二者在教学中各自为阵的“两张皮”现象,减少不必要的简单重复,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减负提质增效。

杨小燕老师同时整理出八上教材与《学生读本》相对应的内容。


2.聚焦融合主题,丰富教学资源。

聚焦时政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教育改革热点对自己影响的基础上,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引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的内容,深化学习。学生在围绕同一话题承载教材和《读本》的对应内容时,可以减负增效,着力培养他们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吉秀丽老师总结培训,提出建议

吉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以下总结:

(一)通过杨小燕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教材的解读重视大单元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备课时不应该以框题备课,而是以单元备课,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

2.秋季教材的改动,教师应注意在使用教材时,要关注教材正文与辅助文的表述。

3.在教学中有困惑的情况下要学会反思

4.应注重作业设计与作业分享。杨小燕老师的作业设计紧扣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作业的及时分享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一点做的非常好。”

(二)提出教学教研建议

1.教师应该细读教材,夯实基础。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后简称《读本》)务必融入教材,教师应有定位,《读本》是学生的读本,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学、融入学。

3.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更好的做到益趣减负,提质增效。

杨小燕老师的讲座饱含激情,对教材解读和对落实“双减”的培训指导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此次培训,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深入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统编教材的内涵,更能适应新教材的发展变化,对如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读本》有机结合讲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如何有效落实“双减”,丰富作业设计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激发了探索与创新课堂教学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阅读 1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