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赋
清明时节雨洗塵,汇川园里景色新。
写作学会文友聚,梧桐树下论纵横。
正如播地红木清早的唱曲:"昨夜大雨,今晨喜赋",2021年4月10日这天阳光明媚,是为迎接贵州省写作学会遵义联络处“敬贤思齐”活动——“鍾永玖先生写作60年座谈会”活动的如期进行。
第一阶段:观摩学习
中午2:30贵州省写作学会一行人员如约而至,到鍾永玖老师家里进行观摩学习,参观鍾老师写作人生60年成果。而鍾永玖老师也以书会友,现场赠书并作小诗一首:
无 题
几本拙著品位低,赠送文友实心虚。
诚感尧富来壯胆,让我老朽有底气!
在活动现场,贵州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遵义联络处主任敖铭建和鍾永玖老师分别引荐鍾老师的亲友团和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相互认识。
第二阶段:座谈交流
“梧桐树下有凤凰,敬贤思齐品文章”,参会人员围绕鍾永玖老师写作60周年的主题展开了座谈交流活动。
敖铭建老师简单介绍了贵州省写作学会遵义市联络处“敬贤思齐”活动及本次“鍾永玖写作60周年作品研讨活动”的情况。
敖铭建:贵州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遵义联络处主任
接着鍾永玖老师介绍了自己60年写作经历及人生感悟。鍾老师从幼时读“四书五经”开始追溯侃侃而谈,一直聊到退休后的坚持写作,向大家阐述了自己的写作人生。
鍾永玖老师出生于1940年元月,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读了一年国民学校和一年私塾。其余更多时间接受祖父家教,学习“四书五经”等。童年时期在津津有味地听祖父讲故事中潜移默化接受着影响,幼小的脑子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埋下了想表达、喜欢表达的种子。
锺永玖老师的童子功残本:
新中国成立后,鍾老师一次在小学完成作文时有感而发,如实写来,而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表扬,由此对写作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高小时喜欢老师选读的好文章并留存。这些都为日后的热爱写作打下了基础。
五篇保存的高小选文:《朝鲜中部前线的一封来信》、《什么是幸福》、《颐和园之春》、《在学习岗位上》、《母亲的回忆》。
初中时期的鍾老师爱到图书馆借书,爱去阅览室读报纸杂志,并尝试着写作和投稿。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鍾老师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场景,心中快乐得总有一种想要抒发情感的欲望,看见那些美好的画面就想唱歌就想写作,并没有考虑什么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那时期进行了投稿,虽然并没有发表,但总能及时收到编辑部的复信和好的建议。所以自己常将写的东西通过投稿向编辑老师请教,这成为了当时比较有效学习写作的方式。虽然当时的作品并未刊登,却磨了许多笔头。那时累积的豆腐块都抄录下来,积攒了几大本。
鍾永玖老师初中作文本:
鍾永玖老师初中到高中时写的小剧《人民公社好》和小说《从山上到山下》原稿。
一九六四年三月二日《山花》退稿信,交遵义县尚嵇区建设公社龙井生产队。
高中时期的鍾老师作为语文科代表干劲十足,创办了油印小报《创作》并任主编。这一时期以“红木”命名而写的作品,如歌词、儿歌、诗歌等都得以获奖或发表。产量虽多,却因此影响了学习,由此高考失利落榜。高中毕业后教小学、回家搞农业生产、根据政府安排办业余教育等,期间虽写了不少东西,但忙于工作和生产就很少投稿了。1964年考入贵州大学担任写作课代表,仍喜欢写,但投稿不多,偶有发表。
工作后在汇川坝的土地上辛勤耕耘。那时出于兴趣爱好加入曲艺协会,主要搞些曲艺创作。
鍾永玖老师发表的部分曲艺作品:
结婚后,两地分居15年之久,无论寒暑假去到几百里远的异地探亲,不仅笔耕不停,还念给爱人听,交流修改意见。鍾老师还讲到这一时期他为激励学生而写的下水作文翻红的故事。一次为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而布置了一篇描写本校环境的作文,于是自己也写了一篇《汇川潭》。搁置十年后,这篇文章发表在《汇川报》上,在校内引起轰动,老师学生都在热议!此文又在《贵州青年》发表,被誉为黔北的《荷塘月色》并影响到省外,于是众人皆知遵义师专环境优美!后来鍾老师还得知这篇文章原本已安排在《中国教育报》的创刊号上发表,由于自己不知情,让《贵州青年》先发了。为了表达歉意,他又补写了《芙蓉河》一文寄去,《中国教育报》发表后也很有故事。此后汇川坝的学生写作都爱找鍾老师求教、当顾问。鍾老师非常眷恋汇川坝这一片灵秀的厚土沃壤,在这里他尝尽了酸甜苦辣,经历了雨雪风霜,收获了不一样的硕果。
1991年1月,鍾老师追求进步报名参加了人民文学创作培训中心作家班的散文、报告文学班学习。而报名时交的作品立即就在《人民文学》副刊第1期散文专栏头条发表了。当4月应邀去临潼参加笔会时,很多学友将鍾永玖和人对上号时立显五体投地之感,找着鍾老师谈写作改作品,当时结交了很多好友。但同时也因为那时看见很多学员找辅导老师拉关系发表文章而淡心,从此便失去了投稿的兴趣。由此鍾老师改变了观念,不再追求报刊发表,在一些朋友和学生的帮助下,开始编辑自己的散文集。1994年《喷乳泉》出版后反映尚可,从此就开始一边写作一边整理旧作出版,大致每年一本,现在已出版了20多本书。
鍾永玖老师出版的第一本书《喷乳泉》作为乡土教材推广:
鍾老师还讲到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他说到了两点不能忘本的地方。第一就是写作者必须要看清前面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鍾老师一直以毛泽东思想作为灯塔指路前行。在教育过程中,边研究边讲授毛泽东的写作艺术,日积月累逐步展开深入研究,于是就出版了《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学术专著。第二是,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关怀。贵州省写作学会便是鍾老师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组织当中有王强模老师的点拨和汪婷黄老师的帮助,更有袁昌文老师的指导。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有人关心、有人关注。 于是鍾老师讲述了贵州省写作学会三次举办“鍾永玖读书分享会的故事。
2007年贵州省写作学会举办第一场鍾永玖作品研讨会剪影:
最后鍾老师总结自己写作人生每个阶段不同的写作。学生时期的写作为练笔写作,更多源于表达的欲望和抒发情感。工作后在汇川园的写作,以及在遵义曲艺协会创作曲艺作品,那是以兴趣爱好为主导的写作。教中学语文和教大学写作时,老师既要布置学生作文,自己也需要下水写作,这是以教学工作为主导的下水写作。这也包括在当报刊编辑时进行的新闻采访写作。而退休之后的写作反映的是自己的生活,更是一种生活形式和生活状态。是一种奉献和公益活动。由此梳理,鍾老师总结自己的写作人生,更多是为了表达抒发和记录,为了工作。当然也由此收获了大家对他的赞扬和尊重,这是无比重要的!
鍾永玖: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
活动策划者,贵州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遵义联络处常务副主任向尧富老师组织了观场讨论。
王刚院长第一个开始发言。他将鍾老师的作品用“顶天立地”四字进行了概括。顶天:鍾老师研究毛泽东的写作,取法乎上可谓顶天。立地:一解钟老师能下到沉心研究小学生作文,通俗易懂。二解鍾老师研究乡土文学,接地气。此二者为立地。
王院长还说,鍾老师之所以有这么多好的作品,源于鍾老师拥有三个情怀:一是写作情怀,鍾老师有很深的童子功,写作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走那记那,随时随地都在思考。做到了以写作传达生活、以写作交友。 二是教育情怀,除自己写,还教别人写。不但大课教,还开小灶。前年就在遵义师院召开过他和三个学生的师友会。三是恋乡情怀,鍾老师所著鍾氏家族系列的书就好几本。鍾老师认真研究家族优良传统,传承家风、家教。
最后,王院长说到鍾老师为人是老少和三班,与人为善,与他可以亦师亦友,互开玩笑也无妨。为人亲近,但也固执,原则上不让步,特别是对毛泽东的信仰上。总之鍾老师有柔有刚,顶天立地,是有情怀的人。
王刚:原遵义师院副院长、遵义历史研究会会长
鍾老师的学生熊为良、吴义江老师分别回忆了鍾老师作为自己在文学路上的引路人并一直给予指导的故事。
熊为良老师说到自己第一篇文章《情系汇川园》就是在鍾老师指导下刊登在师专报上。他还评价老师的谦虚:“鍾老师说自己‘没登山,没远行’,但是老师您自己写了一辈子,您就是一座山!哪里还用自己去登山?!”他还说:“今天拿到的鍾老师出的书都能抱得手弯,这26本书如果抄都要抄很多天都抄不完…”
熊维良: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 汇川区作协副主席
吴义江老师从鍾老师伏案写作的一张老旧八仙桌开始展开自己从30年前《夜郎书生》投稿给鍾老师、老师安排寒假作业以及与鍾老师遵义三中的情结。最后祝愿鍾老师:人老骨头硬,越老越展劲!
吴义江: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
亲友团彭绍奎老师和萧朴忠老师介绍了自己和鍾永玖老师深厚的友谊。
彭绍奎老师首先感谢贵州省写作写学会遵义联络处”敬贤思齐“活动立意好,创造了好的学习交流环境。
彭老师又说到对鍾老师的三个感受:一个感受是鍾老师出书多,特别爱读他的书,尤其爱散文、写作方面的书。他讲到,鍾老师的书不仅自己读,还让孩子读、孙子读。甚至还专门为自己的侄孙向鍾老师求书。当自己调侃侄孙的作文差时,遭侄孙反问:“我的爷爷有几车学问呀?鍾老师学富五车,我怎么能和鍾老师的孙子比?”第二个感受是鍾老师辅导写作认真实在。鍾老师在指导农村的孩子写作时强调真实:老老实实就是实,普普通通就是真。农村生活有很多活生生的素材,朴朴实实写好身边事,描述好农村生活即可。第三个感动是鍾老师亲手操刀为他改文章。他说自己在写家谱时有两个希望,一是能将家中女眷也写入家谱,二是详实记录,不但记录年月,还要加入个人经历和纪念文章。于是花了好几个月心血写了五万字内容,请鍾老师看,鍾老师花了一周时间认真修改,这让他很感动,不忍再劳烦鍾老师,鍾老师却主动追问家谱修改的情况,并再一次一起修改,直到修改满意为止。
彭绍奎: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
80岁的萧朴忠老师是鍾永玖老师贵大的同窗患难挚友,这次受邀专程从铜仁而来,贺友写作六十周年庆并特地写诗一首。
赞同窗患难挚友鍾永玖
陋室弄笔苦经营,一轮甲子周年庆。
著书随心翻作浪,遵义着意出才俊。
萧老师说2014年出版的《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是鍾永玖老师的代表作,也一部独特的专著。萧老师对这本书的评价相当高,他说:本身这部书历史价值非浅。从写作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探微,直至如今仍是天下第一人,也是胆大放言的第一人。在这一本书的面前,又有谁敢与鍾永玖老先生比肩,又有谁敢出其其右。有机会接触,这是缘分;有时间阅读,这是福分。一切在读中自会体会,自会悟道,自会收获。收获悟道,一切都在不言中,遵义名城着意生一代才俊。
萧朴忠老师还小谈了自己的写作悟道:一是写-何为写?即心中的念想,念想是动力,念想不绝,常有写的冲动,非写不可。二是作-何为作?即语言表达,不表达心中不暢,非要作不可,在表达中步步上品位。三是底气-在写作上要有底气,底气指的是文化而不是知识。中华文化为底气,知识是分类之学不能成为底气。所以,东方中华文化有底气,西方知识为分门别类无底气。底气有化民化天下之功。
二0二一年四月十二日下午鍾永玖送萧朴忠到遵义高铁站,临别赋诗两首。好友走后,鍾老师仍停留在车站,久久不忍离去。好友打开微信看到这一切十分感动,回诗两首。
送 别
此去不知何时見,遥望远天心茫然。
骤然忆起当年境,独送挚友贵阳站。
连夜写诗话别离,哪知事后惹祸端。
一晃已去数十载,多少坎坷不堪言!
車 站 纪 事
送别朴忠泪如泉,不觉呜咽声震天。
怱怱过客忙赶路,偶有惊呆驻足观。
白头何来伤心事?笨口笨舌难开言。
情到深处无法表,返老还童往事牵!
二0二一年四月十二日下午高铁站送别萧朴忠
别 离 衷 情
人到八十易感伤,往事如烟放眼量。
虽只几天愁别离,自信岁月会更长。
高铁悲催心溃疡,天涯海角双向望。
幸喜赴会共举杯,六十周年写作暢。
二0二一年四月十二日与锺永玖兄别离诉衷肠。萧朴忠于遵义高铁站话别离。
知 心 足 矣
打开微信更感伤,知友还在车站望。
情到深处心更苦,不知不觉泪盈眶。
谁说有泪不轻弹,八十老友泪千行。
交友难交知心友,此生足矣饮琼浆。
离别途中,萧朴忠年二0二一年四月十二日下午六点十九分
敬贤思齐感悟
百姓心中圣人居,敬贤思齐世俗意。
不要小看此次会,万众乘一家国力。
萧朴忠2021年4月23日于佛山
萧朴忠:锺永玖贵大同窗 患难之交
接着贵州省写作学会的会员汪德贵、张桂珍、雷光仁、张本光、孙光静、刘远俊、罗耀权、冯祖尧、王起、李东琳老师都分别从鍾永玖老师在文学造诣、教书育人、交友为人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汪德贵老师谦虚地说自己和鍾老师是六和十万入千里的差距,即年龄上仅相差六岁,但在学识和写作上相差甚远。他还说:鍾老师有满满的正能量和学习能力。自己和鍾老师交谈时谈到自己已经老了,学不了多少了,而鍾老师却鼓励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多少算多少!
敬 佩 钟 老
汪德贵
钟老事迹惊人舒,一轮甲子著妙书;
以文养老享耄耋,溢美正能心不孤。
牢记使命不忘初,实干加油把袖撸。
幸福须靠吾奋斗,佳绩定获有荣殊。
对 联
上联:笔耕不辍文养老,
下联:写作为魂品自高。
横批:鍾老人生
四月十八日鍾永玖老师正在医院住院,任然答谢道:
答 谢 汪 县
拜读汪县诗与联,感人肺腑心不安。
德高望重仍谦逊,这笔文债怎么还?
二0二一年四月十八日鍾永玖于医院
汪德贵:原湄潭县县长 遵义联络处上届副主任
张桂珍老师是鍾永玖老师是贵大校友小师妹,张老师说在校其间就听闻鍾老师大名,仰望敬佩鍾老师。后来工作后写的一首诗《啊,老师》和小说《没有歌声的学校》都在鍾老师的编辑的师专报上刊登。张老师还谈到鍾永玖老师的大学同学仇学英老师曾开玩笑地说:“这个玖妹,一年一本书,都成写作机器了,别写傻了!”然而事实却是鍾老师越写越好,愈加精神了!鍾老师十分平意近人,有一次校友出行,一车人都在开鍾老师的玩笑,而鍾老师一点不生气。另外鍾老师作为一个写作高手,但在其他文人面前依然十分谦虚,值得向他学习。张老师还说鍾老师的著作《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已经成为自己引用毛主席诗词时常看的工具书。
张老师在现场赠诗一首:
学兄永玖值得赞,笔不耕辍六十年。
筑得辉煌几十部,黔北文坛艺彩添!
张桂珍: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 知名人士
雷光仁老师说今天带着敬贤必来的思想赶来参加活动,但敬贤易,思齐难!雷老师说他读过鍾老师的著作《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其中鍾老师在文章中提出毛泽东为“文章领袖”的观点,引发了他的思考:历史不能如果,但是科学可以假设。假设毛泽东思想没有他的写作艺术来包装和推荐,毛泽东思想的社会效果会是怎么样?如果历史是这个样,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因此雷老师感叹:鍾老师的这个发现和发明真的了不起。最后,雷管长用“诚实的自负、纯洁的高尚”来总结鍾老师的性格。
毛泽东是“文章领袖”,谁说的?
雷光仁
谁是文章领袖?是毛泽东,这是谁说的,是钟永久说的。钟老师有本书叫《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他在自序中写道:“追溯起来,自延安整风,毛泽东就树起了一座现代语体的里程碑。数十年来,我们几代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种毛式语体的滋养,影响又深入到方方面面。他不仅让这么多的中国人运用了他修辞方式,而且传播到很多国家。”这种威力,不仅远远超过了高契为司徒,敬敷五教的教化之功,而且远远超过了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改革……,毛泽东这样的文章大家,从他对整个时代风范的引领作用,称为‘文章领袖’也毫不为过。钟老师讲授毛主席的文章,要从写作背景、篇章结构、开头结尾、逻辑论证、形象塑造、情感抒发、用典、节奏、气势等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娓娓道来。做到这一步,要求雄厚的知识积淀,不只是一桶与一瓢的关系,而是一缸一池与一匙一羹的关系。钟老师总是细致入微地把毛主席文章的精妙之处准确鲜明地圈点出来,呈现在学生和读者面前,毛主席文章的精神营养,经钟老师慈母般反复咀嚼成糊状,再哺喂给婴儿,学生便更能充分吸收毛主席文章的文学滋养。这份功夫令人叹服。我们也读毛主席的书,也跟着毛主席文章的思路高兴过、沉思过、愤怒过,但不之其所以然,不能象钟老师那样叫人看见这沉默文字活泼的眼神,走上这条沉默文字铺成的文法通途。有了这份广泛涉猎的积淀和仔细咀嚼文法的功夫,钟老师生成“文章领袖”的概念便很自然了。文章领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生成了领袖文章两大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中国性,即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一个是它的人民性。这两者,钟老师在书中反复向读者推介。他写道,毛泽东吸收大量的有生命力的古代汉语,又按照老百姓的民族习惯运用通俗易懂的群众口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合符我们民族的特点,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标志性语汇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他引毛泽东的话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讲、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还说,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进垃圾桶里去。领袖文章又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民性,标志性用语就是“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干什么都要为人民服务,写文章也要为人民服务。这两大特点既是领袖文章的鲜明标志,又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毛泽东是第一个痛恨教条主义历行实事求是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人,毛泽东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站在高山之巅不是一览众山小而是慨赞群山奔涌苍山如海的人,又是在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中高呼“人民万岁”的千古一人。这其中,毛泽东同样为之奋斗一生的一项伟业,就是致力于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民群众。历来的哲学家都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从办农讲所开始就是在用先进的理念去启发鼓舞人民,用他在斗争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东西去教育人们,说服自己的战友甚至上级,并为此屡遭挫折,一生中多次要求退到第二线潜心调查研究为人民锻造精神武器;他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却常常压住这种个人爱好甚至把作品扔进垃圾篓,因为怕束缚了青年人的创造性;他长时间压着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不让发表,就是还要等实践检验。这一切表明,用什么样的思想去影响人民群众,毛泽东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钟老师还探讨过一个问题,毛泽东为什么不喜欢四个伟大,而只承认自己是教员。就是他十分看重一项使命,共产党人要善于把真理交给群众,要让新思想新观念去置换干部群众中原有的东西,这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我们可以计算出来,毛泽东用于探索,真理的时间大大少于宣传真理灌輸真理的时间,他为此受过孤立、挨过处分、被撤过职,但他仍坚持主张,一个路线,一种思想,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所以我们理解,教员,不仅是毛泽东在长沙上师范时对职业的选择,而且是他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后作一个领导者最具挑战性的担当,这就是亿万人民公认的伟大的导师。这个见解,也是钟老师告诉我的。在《探微》一书序言的末尾,钟老师写道:在对毛泽东的研究中,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文章领袖”的提法。然而,不知为什么,尽管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论证,却没有引起更多的注意。还是毛主席的话使钟老师释然了。他继续引述毛主席的话说:逻辑,有一个必须遵守的通用规则,就是“全量大于部份”。原来,“文章领袖”包涵在伟大导师中,属于伟大导师的范围。也就是毛主席说的“教员”。许多人都称自己是毛粉,我看,钟老师是真毛粉。要在汉语语汇中创造一个概念并非易事,他创造了“文章领袖”的概念,是发自内心的,是坚信不移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试想,毛泽东思想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文法做包装,那些刚放下锄头又拿起钢枪的红军战士能听明白吗?亿万人民能“尽舜尧”吗?千千万万的泥腿子能用小车推倒三座大山吗?钟老师有充分的理由坚信,“文章领袖”的头衔是恰如其分的。谁要有异议,甚至有谁要和这“文章领袖”比肩,钟老师都要和他急。这大概就是钟老师性格特征;诚实的自负,纯净的高贵。
二0二一年四月十八日当这篇文章一出现在“钟老师座谈会师友群”时,皆赞雷老的大作精辟,值得细读!
远在佛山的萧朴忠老师说:读了雷光仁的《毛泽东是“文章领袖”,谁说的?》这篇文章,我又一遍得出“遵义着意出才俊”这一句诗句。锺永玖值得称呼是“遵义着意出才俊”中的才俊,不是一般的才俊,而是最杰出的才俊。锺永玖在自己的《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著作中,探到的是文章金矿,远远超出了艺术探微的范畴和不及,“毛泽东是文章领袖"被民科发现,锺永玖塑起了伟人毛泽东另一块历史丰碑。我相信“毛泽东是文章领袖″这一块历史丰碑,不仅是作文章人的心里感受,也是人民的心声,更是五千年中华在二十一世纪的尘埃落定。
鍾永玖老师阅雷光仁的《毛泽东是“文章领袖”,谁说的?》后惊呼:雷馆长的文章让我振撼!
雨田赞
鍾永玖
早有预感出雄文,寒门又识一知音。
思想精深尤有甚,阐释布新更传神。
二0二一年四月十八日,激情难抑,又无法表达,仅以几句口水诗以答谢之。
雷馆长遂回复:钟老师真老师,文章标题可以用标点符号就是您教的!
梧桐敬贤余音长,只因钟儒放霞光,
唱响伟人文功曲,吾辈凑趣慕高尚。
唱响伟人文功曲
锺永玖
雨田雄文烈火燃,又引朴忠激情添。
鼓劲有别互吹捧,自信何设危崖关。
有望燎原成陣势,研经读典共克坚。
唱响伟人文功曲,國学传承喜空前!
注:唱响伟人文功曲,借用雨田诗句。
二0二一年四月十八日
雷光仁:原遵义纪念馆馆长
遵义市长征学学会副会长
张本光老师表示今天收获了满满的精神大餐。他幽默的说:“鍾老师非常的慷慨大方,将书赠予我们,而且取书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多劳多得!”张老师谈到对鍾永玖老师的感受有四点:一是方向明确、正面写作、正面教书育人。鍾老师用写作来解读毛泽东思想,非常了不起,是他过人之处;二是执着写作六十年,精神可佳;三是鍾老师在写作、实践、探讨方面作出了表率,不仅仅是对学生、学校、社会的影响,对家庭的影响也很大,鍾氏家族后续有人!四是鍾老师以文养老,虽然已是82岁年纪,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笑容给人的感觉就像28岁!鍾老师就是28岁的心态和面容!
贊 钟 老
张本光
独树一帜钟永玖,耄耋笔耕誓不休。
顶天立地文学路,后继传承品格优。
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锺 永 玖 其 人
“独树一帜鍾永玖,耄耋笔耕誓不休。顶天立地文学路,后继传承品格优。”这是本人冒昧而真诚对锺永玖先生的点评。
2021年4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写作学会遵义联络处、举办的“敬贤思齐”锺永玖先生写作60年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锺永玖老师十分谦虚地、向3O余位到会的文友与亲友作了有关他自己、6O年来走过的文学创作之路,如今已82岁高龄,照样笔耕不止的经历……大家听后,都非常感慨和敬佩!通过到会各个文友老师们对锺老师的激情发言,本人也深受感动,并有以下几点点滴与感慨之言:
一、他是一个勤奋笔耕之人。
在座谈会上得知,锺老师从初中时就开始写作,高中时所写的作品,就见诸报刊。他今年已是82岁的耄耋老人,仍然坚持写作,敬业写作,现已出版诗歌、散文、小说、曲艺、研究型论文与专著等作品28本,达5OO多万字,所以说他是一个勤奋笔耕之人。
二、他是一个文如其人之人。
他在所写的文章里,都真真切切地反映着遵义这块热土上的一事一物和一草一木,都恰到好处地代表着他的人格和品格。所以说,他是一个见其文如见其人,文如其人之人。
三、他是一个敢于探索与研究之人。
据我所知,在贵州大地上,有极大的胆略与胆量、以个人名誉、敢于研究和评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与巨人毛泽东的人士、并出版专著的人士他是第一个,在全国也不多见!
四、他是一个有良好家风之人。
据锺老介绍,他们家现已有三代人以教书为生,可谓是教育世家。
从他的4个儿女和孙子的讲话可以看到,子孙们都是非常爱国和孝顺,都是具有良好家风与家教之后,是一个幸福美满和令人羡慕的家风之家。
五、他是一个爱国之人。
锺老师虽然至今未入党,但他至工作以来,时时处处都是以一个标准党员的言行来严格要求自己,并且敢于与不符合党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作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六、他是一个平易近人之人。
我与锺老师是在写作学会相知相遇而相识的,我们每次相遇相见,他给我的印象是:真诚、随和、面带笑容。他给我的感觉是:他从来不以自己五官帅气而自居!更不以自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自傲!
所以,我给锺老的点评是:一个非常谦虚、低调与平易近人和受人敬重的老人。
作者:张本光
2021年4月16日
答谢本光
多少朋友言我怪,得罪诸君很不该。
今谢张医能理解,文如其人一凡胎!
二0二一年四月十八日鍾永玖于遵义医院
张本光: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 知名人士
孙光静老师表示当在鍾老师家看到满桌子一摞摞的书时感到十分震撼!当时就按顺序一本本进行了收集,并说这样以便保障日后写志书时有完整资料。
孙老师还调侃鍾老师的写作精神:
若要鍾老不写作,除非干断湘江河。
孙光静: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 红花岗作协主席
刘远俊老师以诗达意:
敬 贤 思 齐
——贺鍾永玖先生圆年笔耕
洞察世事观天下,鸿著等身品位高。
勤耕笔舞圆年苦,细说分明论短長。
放歌红唱开元颂,家国情怀意尤倡。
乡土情愫肺腑语,峥嵘过往拾遗桑。
刘远俊: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 知名人士
李东琳老师谈与鍾老师首次结缘赤水,再次续缘遵义。当今天又看到《远念》一书时,唤起了对第一次见鍾老师的回忆,由此他用个“老”字来概括对老师的感情。第一个“老”是指老熟人:表达的是他们在十八年前结缘,那时老师还是六十出头的小伙子,包括鍾老师在内的几个老先生在赤水采风。当时便见识了鐘老师作品的优秀。第二个“老”是指老先生:鍾老师是正宗科班,写作功夫十分了得!一体现在:勤于笔耕,写出了山河磨破了笔头;谱写人生,写成了一树梨花满枝头。二体现在:学识渊博,写作功底深厚。具体表现在用词用句很讲究、工整;情景表达很细腻;行文布局很规范;四体现在:写人生,传经验。文学需要与有爱的人为伴,勤奋的人为伍。老先生始终关注人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也很关注生命的细微点滴。
李老师感叹鍾老师28年26部作品,60年人生60载写作!特以一付对联赠送老师,上联:苦中作乐三杯酒,下联:忙里偷闲一壶茶。横批:作文人生!祝鍾老师忙里偷闲写文章写成小伙。
次日,李东琳老师曰:鍾老一生笔耕,诗书文章,满门书香,敬之。拟几句,祝先生长寿、家人幸福。
书 文 笔 头 咏
李东琳
——钟老永玖,笔耕不缀,书文接力二十八,为童稚作文,为青少绿叶,不愧为世师表。有感至此,磨一小诗,咏之。辛丑三月初一(2021.04.12)
二十年前识钟翁,满头青丝正壮年。
谦逊说辞才试稿,案桌早有书文篇。
书咏山川日月起,笔描江河浪漫天。
勿说书生空乏力,耕耘硕果满室间。
人海茫茫钟童稚,呕心捧出作文典。
兼爱青少作嫁衣,绿叶经年托俊彦。
二十年后再续缘,先生六十笔耕田。
误会治学寡言语,敬贤方知笑蜜甜。
鍾永玖老师回诗答谢:
答 谢
鍾永玖
结缘此生以文交,犹记赤水搭彩桥。
而今愧受东琳赞,尚需急追再登高!
二0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有感安素记叙
李东琳
“诉说钟老一生事,谈说活动几段情。”①
门第书香承文心,春芽栋梁已成林。
三妮②多才文飘彩,一丁③佳言颂恩亲。
文萃聚友说岁岁,春色满园情深深。
注:①“诉说钟老一生事,谈说活动几段情。”向尧富老师赞钟安素语。②③三妮、一丁:指钟永玖先生所育三女一男。
二0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李东琳:贵州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
遵义联络处副主任
罗耀权老师说曾和鍾老一起采过风。鍾老师无论从年龄还是学识上都是老者,所以一直称鍾永玖老师为鍾老。鍾老的写作、思想和为人都非常低调、平和、亲切。有学实,创作精神状态令人佩服。鍾老的文化功底十分了得,从小就练就童子功。小时候的文学经典作为铺垫,为日后写作表达打下了基础!特别感人的是鍾老执着的精神让人为之感动,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每年出一本书。最后,罗老说:“高山仰止,鍾老值得我们学习!”
罗耀权:贵州省写作学会老会员
冯祖尧老师指出遵义在文化方面很突出,上次黄先荣老师的活动和这次鍾永玖老师的写作60年座谈会都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冯老师表示通过倾听鍾老师的发言,感觉对于写作鍾老师不止是执着,而是执着的三次方、四次方、甚至N次方。冯老师建议可以竖立“鍾永玖文化形象”,因为写作以然成为鍾老师生命的特别一部分,比如今日的发言就是一部感人的“万言书”,相信以后鍾老师一定会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
一曲写作的生命之歌
冯祖尧
一位耄耋老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仍在关心着他即将出版的著作,又吩咐家人去印刷厂取来样稿,便开始认真校对,当医生提醒他治疗时间到了,他才愰然大悟,放下书稿。这就是82岁高龄的贵州省写作学会老会员钟永玖老师。钟老师,1940年元月出生于原遵义县尚嵇镇,退休于遵义市教育局,一辈子钟情于文学。曾在教育战线教过小学、中师、大学,编辑报刊、期刊、图书,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长期坚持业余写作,现已出版散文集、小说集、诗歌集、报告文学集、论文集等26部、500多万字,集教育、编辑、研究、写作于一身,融理论教育、写作示范、指导修改于一体。现为中国写作学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其业绩已载入《国际优秀文艺家辞海》《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名人》《中华创新与发明人物大辞典》等20多种典籍。“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钟老师一生把写作视为生命。幼时的他只读过一年国民小学、一年私塾。因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更多时间由祖父家教,阅读和背诵《三字经》《四字经》《五字经》《增广》《幼学》等,幼小的心灵便播下了勤奋读书的种子,这些童子功残本至今还保存着。新中国成立后,十来岁才开始上小学,三年级的一篇作文获得老师的表扬。六年的中学时代喜欢去图书馆、阅览室吸取课外知识,还把特别喜欢的诗抄录下来,每个学期都要抄录200页左右,装订成册,成了自己经常阅读的“诗集”,高中毕业时收获了20多本,常常孤芳自赏。那时的心中总有一种写作的欲望,初中时就悄悄向外投稿,剪去信封的左上角,不贴邮票就可免费投递,虽未曾发表,却能收到编辑部的回信,也很高兴,至今都还保存着编辑部回信的原件。他总认为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于是磨了不少笔头,写了许多不长不短的豆腐块,至今仍保存有几大本。读高中时,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还担任油印小报《创作》主编,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开始有作品得以发表。第一首诗《我的家》发表在《贵州青年报》上,后来的诗歌常见端《遵义日报》《贵州日报》。第一篇小说《春雨濛濛》发表在《山花》上,第一篇散文发表在《贵州青年》上。创作的小剧本《人民公社好》和小说《从山上到山下》的原稿至今也保存着。那时的创作就开始使用笔名“红木”,一直沿用至今,连今天的微信也用此名。由于他把精力集中在创作上,造成满有把握的高考失利落榜,这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打击。日后重振旗鼓,集中精力应战高考,终被贵州大学中文系录取。大学期间,仍喜欢写作,也有作品发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虽组建了家庭,却因夫妻两地分居长达15年之久,带着两个子女,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当辅导老师,三重身份和工作担子压在身上,还要给学生写下水作文(其中一篇《汇川潭》后来发表在《汇川报》和《贵州青年》上,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影响,被有的学校作为乡土教材),虽有点喘不过气来,却依然笔耕不停。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1991年报名参加《人民文学》创作中心作家班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学习组。报名时,每位学员必须交一份自己的作品,钟老师的作品《过葛洲坝》被《人民文学》副刊第一期散文专栏头条刊用,引来轰动效应,不少人主动找他介绍写作经验,还找他修改作品。培训班毕业时,他被评选为优秀学员。后来,逐步生出不正之风,投稿发表要拉关系,他很厌恶这种庸俗之风,于是转变观念,坚决不去求人拉关系,不再追求报刊发表。他深知,做人不能为了一块骨头,而去做一个没有骨头的人。包括后来为了子女的工作安排,好心朋友劝他托人找关系,请客送礼,他一概拒绝。从此,一边继续写作,一边整理旧作出版,第一部散文集《喷乳泉》于1994年问世。以后,大致每年一本,直到2020年。钟老师如是说:“读书是我的兴趣,写作是我的爱好,出书是我的梦想”。他出书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水到渠成而作。他的写作就是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他要写一个人,须认识一百个人,要写一件事,须了解十件事,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难能可贵。他的写作是一份真性情,觉得美的就颂扬,觉得丑的就讽喻,不赶潮流,不迎时尚。他的作品正如他的一本书名《清水无香》,不矫揉造作的渲染涂抹和铅华消尽的纯洁天真。出书的火候到了,哪怕生病住院也要为之。2016年6月,医生在手术台上为他一连做了三个手术(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前列腺肥大),这一年,他仍然担纲主编,编辑出版了30多万字的同学会书籍《遵义三中之歌》,还负责审校了500多万字的《遵义市志》文稿,耗时半年多。2019年12月又住院做膀胱癌手术,术后一边坚持靶向化疗,一边整理出版散文集《守望家园》《新闻纵横》和两本《作文漫谈》。2020年4月,住院做白内障手术,术后的眼睛稍有恢复,又整理出版了散文集《深泉石上流》。2021年3月底正准备住院做第二次膀胱癌手术,但他居然决定把这次手术让位于4月10日为他召开的“六十年写作座谈会”(写作学会不知道他要住院做手术的事)。我为收集撰写此文的更多“素材”,在拜读钟老师的部分作品后,又于4月14日上午到他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这是向钟老师又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我为这次开“小灶”而特别感动。“采访”结束后,钟老师才告诉我,下午3点要去医院住院再次做膀胱癌手术,为此我又深感内疚。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去“采访”呢?所以,钟老师住院后,我无论如何都要去看望他表达歉意之情。4月20日,第一次因疫情未能走进住院部。4月21日,我想了个“妙法”,终于见到了已经做了手术的钟老师,他正在病床上一边做膀胱靶向化疗,一边专心阅看手机上的微信。见到我后,便满脸笑容地对我说:“我正在阅读王起老师刚刚发来的微信文章《润物细无声 家风代代传》,还有你前两天发在微信友圈上的文章《从心底流淌出的文字——读王起新作〈在路上〉》和《此中有真意 枝叶总关情——读黄筱龙散文集〈小溪漫流〉》,你们都写得好呀!”钟老师对文章的在微信的过奖点评让我惭愧,更让我特别惊讶的是,他根本没有把病痛当回事,便又和我滔滔不绝地聊起了写作的事。我不便过多打扰,便起身告辞。我一边走,一边思考,怎么也想不出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他战胜病魔的惊人毅力。只有从他去年住院时写下的诗文《斗恶三记》中去寻找答案。
作者“采访”钟老师(左)
就他在住院期间还常常写诗,用微信发给病友,鼓励他们战胜病魔。钟老师选择了写作,写作也选择了钟老师。他把写作作为一种生命张力的释放,把写作当成生命的形式和过程。面对病魔,他总是告慰家人和亲朋好友:“人,总是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支撑,那点病疼算不了什么,我这点精神就是从毛泽东那里学来的”。他特别崇拜伟人毛泽东,对曾经出现的“贬毛”“反毛”思潮,他总是勇敢地站出来与之辩论和抵制,只要触犯他的底线,他可拍案而起。因此,得罪了一些朋友,甚至是知心朋友,但他认为值。有人评价,他虽不是共产党员,却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可以说,他是把毛泽东思想植根于自己的灵魂之中。所以,他耗时20多年,全面、系统、深入潜心研究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而著书36万字的《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2014年出版),目前为止,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仍为天下第一人。这需要非同一般的气魄、勇气和文学功底!该著作论述精道,文笔优美,趣味横生,流畅好读,他这一独特的个性化创作深得广大读者的赞誉。柏拉图说过:“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就看他有能力时在做什么?”钟老师成果丰硕,著作等身,这就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贵州省写作学会曾于2003年、2007年和2011年分别为他召开了高规格的作品研讨会,加上这次“六十年写作座谈会”应为四次,为一个人召开四次作品研讨会,他也是第一人,并被评定为“贵州十佳著作人”,这是对他为文为人的高度认可。 钟老师的人品、文品是众所周知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乐观豁达,谦虚谨慎,不喜张扬,随遇而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个人,是留下美名,还是留下骂名、臭名?全是自己的选择和造化。林肯有段名言说得好:“人格就像一棵树,而名声就像树影,我们往往以为树影就像树的样子,其实,唯有树本身才是真实的。”钟老师以正直、诚实为本,严守人格的底线,留下的是美名。听听钟老师的自述吧:“金钱物质的富有与我无缘,精神文化生活的富有于我自感欣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年代,人们随着价值理论的变化,常常为了一些或大或小的‘权’和‘利’而疯狂竞争,我却轻松而又充实,自得其乐”“这一生,我没有追求当官,没有追求发财,而在不知不觉中磨笔头写出来那些文字,又在休闲中编辑出了20多本书,使之成为与之交友最有意义的名片”“退休后,好心的朋友约我去干‘拾黄金’的事,我毫不犹豫地一概拒绝。我要参加纯文化活动,将读书、研究、写作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状态”“我所收获的多滋多味,是文化的乐趣,是身心的健康”。这些自述足见他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宽阔的胸怀。钟老师出院后,又开始忙碌编辑出版他的几本著作,有20多万字的《尚嵇小学之歌》、15万字的《花溪大学之歌》、两本《钟姓源流考察记》(此书为5本系列,已出版3本)等。真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钟老师一生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化成了甜蜜的玉液琼浆,所有的心血都结成了怡人的成果。在此借用他对自己一生高度浓缩的一首诗作为此文的结尾:“命运多舛受磋磨,雨雪风霜踏坎坷。只管耕耘勤为本,不仰富贵穷作乐。拼将恶草化肥料,更赖艳阳沐瘦禾。懵懂走过八十载,回头一望尽是歌”。这正是一曲写作的生命之歌。
2021年4月21日于鼎盛家园初稿
2021年4月25日于鼎盛家园定稿
答冯局
阅读采访舞金锄,鞭挞材料硬功夫。
笔下生辉文如锦,五彩雲霞任卷舒!
二0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鍾永玖于医院
冯祖尧:原遵义市民宗局副局长
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 遵义联络处上届主任
王起老师表示鍾老师的发言很感人,里面说到很多第一次,这些让人感觉很朴实。王老师还说今早看到鍾老师以名为红木的第一人称发表微信时非常惊讶,为鍾老师年过八二却与时俱进,积极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感到敬佩。
润物细无声 家风代代传
王起
4月10日的“敬贤思齐·钟永玖老师作品研讨会”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活动对人的影响一直在我心里发酵。其实每一年由贵州省写作学会遵义联络处组织的“敬贤思齐”活动,都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尤其这一次印象更加深刻。这次活动钟永玖老师的4个儿女,整整齐齐地全程参与,而且在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不同职业的4个儿女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自己父亲浓浓的爱,那个瞬间,我见着钟老师满含热泪,深情地看着他的一个个儿女们,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我在想,这每一个事业有成的儿女更是钟老师一生的杰作,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对父亲人生意义的无限延伸。我当然相信,那天他们每一个人对父亲说出的心里话,钟老师都是第一次听见,因为中国人向来没有在亲人面前表达爱的习惯,但今天不同,今天他的儿女们亲自参加了这次敬贤思齐活动,他们同样敬佩着自己的父亲,他们今天与父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眼前很幸福的一家人。那天走进钟老师简朴的家,那摆得满满一桌子的书格外显眼,还任凭我们自由挑选,我当时内心好惊喜:这可是钟老师一个人的著作,是他笔耕六十年,铺字500万,很厚重28本著作!难怪有几个他的朋友老师用“高山仰止”来形容,真是一点不为过!我们都知道,钟老师最近身体不太好,特别是最近我在群里看见他是在病床上,用简短的诗句一一答谢为研讨会写出稿子的朋友们,他的乐观豁达,有目共睹。记得那一天他的大女儿对我说过,因为她最近身体也不太好,她就用自己战胜疾病的亲身体会不断鼓励父亲,要勇敢坚强与疾病作斗争。父女二人惺惺相惜,一起面对困难的情感交流,令人感动。最小的女儿钟安素的发言情真意切,她发言中提到的那一件童年往事给我深刻印象。那一年,小安素用作业纸做了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书,用牛皮纸做成了书的封面,还在封底认真写下了“桉树出版社”。她清晰地回忆起了父亲当时看到这本书的反映:“只见父亲笑眯眯地对我说:这是你出的书吗?不简单呀,桉树出版社,还是自己的出版社出版的呐!后来,他也常常对我说:你出的书呢?”我当时一边认真听着安素的讲解,一边不由得心想,一个女孩子,不做洋娃娃却做出了一本书,这完全是受热爱写作的父亲影响的结果,还有钟老师那种反问式的不断提醒,真是鼓励子女很智慧的方式。如果说这样的家教属于润物细无声系列,那小安素的那本小书也算是最极致的体现了。如今的安素,已走进幼儿教育名师工作室,“桉树出版社”也已经出书了:撰写学前教育“适应性课程”教材、但任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材的主编、还为遵义市红色教材小学低龄段编辑绘本。好一位多才多艺的小女儿。儿子的发言也很精彩,他在分析父亲一生坚持写作、成就突出的原因:如果说写作只是一种习惯,这属于阴;父亲一生信奉的毛泽东思想就是阳,阴阳结合,自然就形成了人生的大平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父亲能在写作这条路上坚持行走60年的精神支撑。儿子的赞誉,无不带着他中医专业的特色,他对父亲一生诵扬伟人毛泽东的言行大加欣赏,他的发言得到大家的共鸣,有书为证:《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钟永玖2014年第一版。我边听边想,一个人写出点好文章不是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业余作者、一辈子坚持写作60年并出书28本,这绝不只是习惯使然,这更是需要一种大情怀来支撑。我记住了王刚老师对钟老师三种情怀的概括:写作情怀、教育情怀、恋乡情怀。其中,我对钟老师的教育情怀理解更深,钟老师从中等师范走进遵义师专(现遵义师院),再走进遵义市教育局,从事《遵义教育》编辑工作。教育,是他一生干得很出色的事业,这个教育事业已经传承给自己的子女,除了以上已提到的从事幼教工作的小女儿 ,还有他更加出色的三女儿钟安如,这位年轻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已经在小学校长岗位上干了十几年,是一位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很丰富的校长。再看我已拿在手里的另外两本书《小学生作文点评》之一、之二,这几十万字的小学生作文点评,如没有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它们能编辑成册吗?最后,钟老师的小孙子钟康典自告奋勇争取到了发言机会,他说:“我非常喜欢我爷爷给我改作文,我很爱我的爷爷!”小小年纪,敢于在众人面前勇敢表达自己对爷爷的爱,大家为他报以热烈的掌声……那天的活动,真正体现了敬贤思齐的全部意义,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也已经浸润到了更多人的心里。 2021.4.21.
答水芯老师
观察细致笔芬芳,小花小草也弥香。
又引泪泉汩汩涌,几欲答谢难成章。
二0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鍾永玖于医院
王起:贵州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
联络处上届办公室主任
忘年交学生庄红老师表示上次鍾老师竟然在微信上了解她的诗并为她写了一篇诗评,这让她非常感动,特敬上一幅对联表示感谢。
才华兼品德,才德相齐激共勉
文字解诗心,文心有趣竟成交
——参加鍾永玖先生写作60年座谈会有感
答谢庄红
才女习律佳作频,品尝有幸和无能。
忘年之交以联赠,蓬荜增辉耀诗心!
二0二一年四月十八日鍾永玖于遵义医院
庄红:遵义市汇川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泗渡镇诗词楹联分会常务副会长
身为“写二代”的舒晓金老师,感慨鍾老师的人生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圆满”。一是文学造诣上的圆满,二是家庭幸福圆满。
书墨飘香尽染芬芳
舒晓金
“敬贤思齐”是省写作学会遵义联络处的一项传统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思想的盛宴,特别受会员的欢迎。4月10日,一个细雨霏霏,绿树繁花的四月天,省写作学会遵义联络开展“敬贤思齐”---钟永玖先生六十年写作座谈会。钟先生今年82岁,是贵州省写作学会创建者之一,他一直从事与教育和写作有关的事业,已出版个人专著28部,500多万字。在钟先生家里,会员们被摆满一桌子的书震撼了,那是钟老师家人为参会人员准备的礼物——钟老师公开出版的著作。大家一边赞叹,一边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籍留作纪念。联络处副主任李东琳老师如获至宝般将每一个类别的书都挑选了一本,整整装了两大口袋,从他喜不自禁的表情,可以看出这些书的价值。钟先生的家人、同学、学生、文友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众人将钟先生家挤得水泄不通,亲切友好的气氛溢满小屋,其间最开心的应该是钟老先生,只见他满头白发,神采奕奕,虽已是耄耋之年,依然帅气犹存,挂在脸上的笑容更显慈爱。他给来宾介绍家人:妻子贤良淑德,是他的忠实读者,四个儿女一表人才,事业有成,十分孝顺。这样的诗书礼仪之家令人羡慕,可谓是“研学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座谈会地点选在原遵义师院体院馆改建的梧桐树餐厅,钟先生曾在遵义师专(现遵义师院)任校刊主编多年,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学生喜欢上了文学,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联络处副主任向尧富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因文与钟先生结缘的学生,向主任当年在师院读大三,投了两篇稿件至校刊,钟先生认为文章尚不具备发表的水平,但作者显然具备写作潜力,于是把他找来,当面修改并传授写作技巧,得到指点与鼓励的向主任,一发不可收,在那个学期发表了7篇文章,从此一直笔耕不辍,至今已经出了2本诗集与1本散文。会议由向尧富主任主持,在向主任轻松诙谐、包含深情的开场白之后,钟先生介绍了他六十年写作历程及人生感悟。钟先生出生于诗书世家,从小阅读四书五经,小学开始发表作品,曾因痴迷于文学创作而耽误高考,到师院担任校刊编辑以后,更是全心治学与写作,他说写作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有感而发,写作就是他的生存与生活方式。钟先生学富五车,文字功夫了的,但他的发言却淳朴简洁,毫无炫耀之感,只有真情流露,听者无不为之感动。原遵义师院王刚副院长评价钟先生的作品为“顶天立地”,钟先生著有广受专家赞誉的《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与小学生辅导书《小学生作文点评》,受众对象跨度之大,“顶天立地”评价不为过。王院长认为钟先生之所以高产,是因为他有强烈的写作情怀、家乡情怀、教育情怀,并将这种情怀付诸笔端,成就了他的28部作品。学会理事王起老师对钟先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倍感震惊,她说第一次看到钟先生在微信中回复信息,简直不敢相信一个82岁高龄的耄耋老人居然习惯于用微信与人交流。钟先生的忘年交庄红女士钦佩于钟先生的人品与才学,作诗抒怀“才华间品德,才德相齐激共勉,文字解诗心,文心有趣竟成交”,青年人用有趣来赞誉一位老师,钟先生的魅力可见一斑。萧朴忠是钟先生的同窗好友,从外地赶来参加钟先生作品研讨会,人在耄耋之年还拥有纯真深厚的友谊,除了彼此之间相惜相知,共同的文学爱好也维系并加深了这段感情。在众人眼中钟先生的形象可谓熠熠生辉,在他四个优秀的儿女看来钟先生又是怎样的人呢,在接下来钟先生家属发言的环节中,我看到了一道人间最美丽的风景。大女儿钟安纯是一名护士,她谈到小时候父母两地分居,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吃了很多苦,父亲对她们要求很严格,以身作则,以丰硕的创作成果激励着儿女们不断进步。如今父亲身患重病,她以自己身患癌症顽强抗争现身说法,给予父亲信心与勇气,谈到父亲坚强面对病魔并写下《斗恶三记》,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几度哽咽,那种父女连心的感情流露,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二儿子钟安朴是一名医学教授,他说父亲是个和气而有力量的人,性格温润如玉,柔韧似水,自己不知不觉中被沁润、感染、激励,当年考研遇到英语底子薄的困境,他以父亲为榜样跨越了障碍,实现他的求学梦。如今的他变得越来越自信从容。三女儿钟安如是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校长,她回顾了父亲对她们的培养,感谢学会举办“敬贤思齐”活动,让她有机会对父亲表达感谢与热爱,随后当众对父亲说“爸爸我为您骄傲,我爱您”,如此赤城的表白,让我也不禁心潮澎湃,她找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完美地呈现了一位女儿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四女儿钟安素是一名幼教名师,她说小时后,受父亲影响做了一本火材盒般大小的书,在书的最后一页写上“安素出版社”,父亲非常开心,常逗她的出版社出了什么新书,长大后,她虽然没有走文学创作的道路,但她一直以父亲为榜样,在行业内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她不愧为父亲的女儿。在儿女们发言的过程中,钟先生一直以慈爱的双目看着儿女们,儿女们也以感激自豪的目光回应着钟先生,父慈子孝的温馨画面,让人羡慕又感慨。为人父母都希望儿女成才幸福,并为此倾注太多精力,然而结果不如人意者比比皆是。钟先生育儿之道可谓高明,他关注孩子,但更要求自己,不是口头絮叨教子女,而是著作等身树榜样,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身教重于言教,钟先生身体力行证明了这句话的份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钟先生学生的发言是座谈会的另一道风景线,发言的学生来自遵义教育界的名师,他们都准备了发言稿,毕恭毕敬的,依次向钟先生吐露心声,感谢先生的培养,点燃了他们的文学梦想,激励他们在事业上不断攀登。先生以文学为纽带,一直与学生们保持联系,给予他们关怀与鼓励,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先生以学生的成就为豪,学生以先生为傲,这样的师生情令人感动唏嘘。最后学会黄先荣老会长总结发言,他说这次的“敬贤思齐”是历次活动中开得最好的一次,钟先生的成就给予我们的启示,及他的儿女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让每个人都受益无穷。确实,钟先生让我看到人间最美的风景,夫妻和睦、儿女成才、桃李天下、事业有成,所谓圆满的人生不过如此。有道是“书墨飘香尽染芬芳”,钟先生的人品与才华,让靠近他的人都受益,沾染这份芬芳的我们十分有幸。 2021.4.21
答晓晓
梧桐树下看芳草,一片嫩绿全扫描,
微风送来清芬妙。
真是好,拙笔难评此味道!
二0二一年四月二十四日鍾永玖于医院
舒晓金:贵州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
遵义联络处办公室主任
老师本来太低调,过度谦虚是骄傲。
不是学生敢壮胆,学会“敬贤”有味道!
向尧富老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鍾老师的得意门生,此时百感交集。他从大学时期因鍾老师的指导而爱上写作,走上文学路的经历开始娓娓道来,用一个又一个的实例阐述了鍾老师在写作和文学路上对他的关照、鞭笞和鼓励,表达了自己对鍾老师的敬重。他说:敬重鍾老师,是因为他对我的关照和鼓励;敬重鍾老师,还因为他的写作成就;敬重鍾老师,是因为他个性强、虽不是党员但党性很强,还是“铁杆毛粉”。
向尧富老师以诗评价老师一生:鍾灵毓秀赞永久,酸甜苦辣品人生。诗中含有“鍾永玖”老师之名,意为:赞杨“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文章会永久流传下去;而鍾老师一生也品尽了“酸甜苦辣”,他也写出人生的味道-~“酸甜苦辣”。
鍾永玖注解:我锺姓祖先啟姓的原意,却有一半是鍾灵毓秀之意,与向尧富的联语之意更合。据巜鍾氏族谱》记载我锺氏祖先曾住在河南豫州颍川鍾离山之下,以山为姓。我在寻根问祖中作了考察,更了解到,我起始祖为什么叫鍾气。原来,是他的父亲发现,此间两山淑气所聚,故让儿子改姓鍾名气。在这里,鍾,固然是锺离山的锺(也有姓锺离的),但鍾也有聚合之意。气,淑气,即靈气。正因那是个具有灵气的地方,才显得很秀丽。所以我颍堂锺氏的起始祖才叫鍾气。所以,我说向尧富的写法是对的。如果写成鐘灵毓秀就讲不通。
向尧富:贵州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
遵义联络处常务副主任
鍾永玖老师的子女们在现场也纷纷发言,诉说父亲对自己的影响,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大女儿钟安纯动情讲述了父亲在作文和学习上对自己和弟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从小感受到的父亲对学生的关怀。她说:许多文友说见到爸爸的作品就如见到他的人一样,如《清水无香》一书“后记”里所说,这是一种“朴素美”。他的作品里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没有咬文嚼字,他读过私塾,但他的作品里没有难懂的古文,他也跟我说过,他要写通俗易懂的,广大群众都能读懂的作品。他的作品就像清水一样,本来无味,却总是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她还哽咽着讲述了父亲一直以来对抗病魔时的坚强和勇敢。在此期间,父亲创作的《斗恶三记》诗,很好地诠释了父亲的心路历程。
斗 恶 三 记
鍾永玖
一 记
豕鼠交加不寻常,两恶逼我见阎王。
彼魔袭扰大武汉,此怪隐进小膀胱。
九州万里苍生恐,边城一隅亲友慌。
黑云压顶势威猛,瘟神妖鬼特猖狂!
二 记
传统佳节庆和祥,今年新春骤紧张。
邻居闭门皆防控,鄙人弄琴歌声扬。
挥毫泼墨将书练,思潮如涌撰文章。
待到入院复查后,终获瘟君己投降!
三 记
春回大地喜讯传,亲众友好庆平安。
诚赞老爹身体棒,真金不怕烈火炼。
盛祝老师意志坚,暖流入心分外甜。
我有后遁作靠山,争取再活二十年!
二0二0年三月三十一日上午于遵义医院急就
大女儿:鍾安纯
父亲的精神
——父亲的铸剑及我们共守的精神家园
鍾安樸
一、铸剑
昔有名剑曰干将莫邪,江湖传有神雕之玄剑、重剑,此皆名师打造,想来过程艰辛,不枉其名。父亲之剑,是经过岁月的历练,时光之磨砺而出。记得父亲时常向我提起,他幼时丧父,不及十岁,家中唯一男丁,父葬期间,需点油灯缺油,需至数里之地购买,时至傍晚将夜,独自前行,所过坟场,父亲从小胆怯,虚懦,甚恐,徘徊不敢前,进退两难。何去何从?向前走还是向后走,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但是父亲挺过来了,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这是父亲的一次勇气的洗礼。也是铸剑之基本元素。自小父亲甚爱写作,无数时光都投身其中,废寝忘食,乐不知疲。及至高考时,众皆谓无恙,自以为是,未知折戟。打击甚大,但父亲并未靡废。几经辗转,反复沉思,始知其剑乃有形无神也。因其高考作文为毛主席著作教育了我。然父亲剑走偏锋,物质所答。痛定思痛,乃认真阅读毛主席著作,并视为圭杲。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至此阴阳形结合,剑气所聚,初具规模。周易又云,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在此后的修习过程中,父亲遇到种种挫折,千般磨难,未曾倒下,确越挫越勇。何也?因为他有文章作为武器,毛泽东思想作为内涵,所以无往而不利。及至今日,越发精深。
二、剑之本质
父亲之文章,包含了其一生之追求及向往。也是父亲人生、人格等之体现。记得我年幼时,父母两地分居,父亲带我姐弟仨,含辛茹苦,兼当爹妈。爸爸担写作课教师,以身作则,亲自下水,写作范文。有学生问难,不厌其烦。这是什么?爱之精神,爱之力量。父亲常说,教学相长,何乐不为。父亲常年笔耕,食寝相忘,积久成疾,风湿偏至,甚为苦痛,我幼时为父刮痧治疗,感受亦深,不敢言苦。坚持,坚持,坚持,越是艰苦越向前,这也许就是铸剑之淬火,反复挫折,始成大器。坚韧、不拔、毅力、忍耐、爱心浇筑:亲爱、友爱、舔犊之情、毛主席思想无不贯穿其中。
三、共同相守,我们共同的家园
父亲已年至暮年,仍壮心不已。自诉仍有很多为了之心事未完,未竟之文章未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仍耕耘不止。这是我们的共同精神家园,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父亲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用什么将之传承下来并将之发扬光大呢?
儿子:鍾安樸
小女儿鍾安素讲述了自己还在小学时,受父亲熏陶,自己制作小书,用自己姓名的谐音书写出版社,由此父亲对自己的鼓励,以及成人后用另外一种形式表达生活,体现自我的故事。体现了父亲对写作的热爱和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对子女深深的影响。
小女儿:鍾安素
三女儿鍾安如表达了全家对贵州省写作协会第四次组织鍾永玖作品分享活动的感谢,并对于老父亲前三次的作品研讨会没能参加表示遗憾。
小鍾老师谈到:写作就是父亲的一种爱好,一种兴趣,一种信念,坎坷的人生经历促使他努力,让质朴真诚、智慧善良、嫉恶如仇的品质体现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回报社会。老父亲这一生所著作品涉猎很广,且文如其人,他的散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温馨的校园情结,针对当下时弊,文章中又无不流露出他仗义执言、实事求是的文风,更有学校将其文章选编为乡土教材。他的曲艺故事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堪称精品。还有父亲因崇拜毛泽东而进行研究,在2014年创作了一部闪耀着毛泽东写作艺术光芒的作品《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
最后小鍾老师感恩父亲在文学艺术上馈赠于子女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拥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女儿:鍾安如
孙子鍾康典也表达了对爷爷写作的敬佩,他说:“我非常喜欢爷爷给我改作文!并且,我也很爰我的爷爷!”
孙子:鍾康典
最后贵州省写作学会会长黄先荣会长进行总结。黄会长表示:“敬贤思齐”活动开展几年来,能真正选择一个写作协会的标兵、典型、大伽,非鍾永玖老师是也!鍾老师德高望重是最早的会员之一,且写作作品多,质量高。从刚才大家的发言就可以看出大伙对于鍾老师的敬重和热爱,看来这次是选对了人!他说今天的座谈会虽然已经两个小时了,但大家依然还都很专注!而且大家都还没放开说,如果放开说可能会讲到晚上!黄会长表示他自己也未离开半步,一直认认真真听大家的讨论,深怕错过某个环节, 特别是鍾老师子女以及孙子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他!
黄会长还表示,不光是遵义,就是在全省,象鍾老师这样的人都很难得。鍾老师品德高尚,和气又有自己的原则,特别是对毛泽东的热爱,不能容忍别人说半点不是。锺老师还曾经向他分享自己自费到湖南“南街村”毛主席大集体公社考察的事。黄会长本人也十分崇拜毛主席,对于鍾老师的这种信仰表示特别敬佩。他还说到了十年前专门在北京向拥毛的民间《五有之乡》杂志提出需要每期寄三本杂志到遵义,因为黄会长时刻都记着遵义人有两个拥毛铁杆,其中一人就是鍾老师。
黄会长称今天的活动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亲友团:其一是邀请了远在铜仁的同学萧朴忠老师来现场,萧老师亦文亦医,电脑也用得好,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奇才。其二是彭绍奎老师,彭老是审计局的副局长,退休以后自己写了三本审计局的小说,这个在全国恐怕都找不到第二个。第二方面是鍾老师全家人都很支持这个活动,积极发言。表现出家风家教的顶呱呱。第三方面是鍾老师对写作学会深深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研究深深的热爱,对长征学会的深深热爱!只要有需要,逢叫必到!黄会长说:鍾老师是历史文化编辑的刊物的编辑,每一期都有他的名字。在具体工作中担任校对,每一次都是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核对,这些我们都做不到。何况鍾老师七八十岁的人了,身体还不好!
黄会长赞扬说:鍾老师的26本著作,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的。去年偶然在印刷厂听说鍾老师正在住院,而自己印刷的书籍都由子女在代办。当时就很感慨,鍾老师住着院都在想着自己的书。由此,鍾老师在学会中的人品、影响和他的著作本身都是值得遵义联络处作为今年“敬贤思齐”活动的第一人,也是联络处今后“敬贤思齐”工作的榜样!
四月十四日,鍾永玖老师三女安如参加区里培训,感慨有幸聆听黄先荣老师的精彩讲座,众人皆赞黄老!张本光老师称其是贵州鼎鼎有名的首席红色旅游专家!并真诚祝贺黄先荣老师:千场报告演讲成功!老团干的一面旗帜!文化人的一面旗帜!专家教授的一旗帜!
由此,鍾老师遂赋诗一首:
赞 黄 先 荣
鍾永玖
红色专家功夫深,报告演讲任驰骋。
赤胆忠心举马列,崇毛只为朌国兴。
二0二一年四月十四日急就于医院
黄先荣:贵州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遵义长征学学会会长
两位书法家向鍾永玖老师赠送墨宝。
酒都浪人刘远俊老师题诗:
慧眼观天下 妙笔写春秋
向尧富文,刘轩老师书法:
鍾灵毓秀赞永久 酸甜苦辣品人生
刘 轩: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 知名书画家
感谢默默为大家照相的摄影师吴朝忠老师!
吴朝忠: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 知名人士
合影留念
后记:真情永驻
贵州省写作学会张劲老师未能亲临现场,特在贵州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群里,发出此文并叮嘱代转鍾永玖老师本人。
写在“钟永玖写作60年座谈会”
之 际
张劲
我和钟永玖先生是大学中文系同学,他比我长几岁,我比他高一班。彼时虽少有走动,却不时在文字上见面。因为当时大学各系都办墙报,办得最好的无疑是中文系。永玖兄和我都是撰稿人。
大学毕业后,他和我被分配在不同地区工作,但干的都是教书活路。记得“文革”结束,我在刚刚恢复出版的《贵州文艺》1978第4期(即次年恢复旧名的《山花》),发表了诗歌《家访归来》,不久,便收到过永玖兄从遵义转来的一份校报,那上面载有他评拙诗的一篇短文。感谢他的关注和热心。这是外界较早评我的文字之一,遗憾的是我弄丢失了。这以后,他又曾当面提及,说该文还被他收进某本书中出版,并托人转交过我,但是我没见着。
我和永玖兄能够较多见面,是在2004年我加入贵州省写作学会之后。或同去某地采风,或共聚一处开会。他每年几乎都有新书出版。说实话,抒真情,以诚待人,也以诚待文,不矫饰,不造作,素朴,率直,明朗,勤奋,是他一贯的作风。
2009年,我在《从文体意识看〈走遍夜郎故土散文书系〉的文本写作》长文中,例举过30余位作者文章进行了评述,其中就特别提到了永玖兄的《凉风垭之歌》。我在评他的一大段文字中,结尾几句是:“'由于真诚的怀念与朴实的书写,文章不仅具有感人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宝贵的文史资料价值。”永玖兄这篇散文,歌颂的是50年代的铁道工人不畏艰辛、架桥凿洞的铺路精神,如今看来,他自己“笔耕六十年,铺字五百万”,恰就是对此种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2011年春节将临之际,应写作学会年刋约稿,我还写过一篇“以学会人名为谜”的札记文章。文中举出的首个谜例,便是永玖老兄。其原文为:
比如,“与君相爱无绝衰”,猜“钟永玖”。相爱者,“钟”情也; 无绝衰,“永久”也。令人想起“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等著名诗句。但诗中被爱的人,不是我,也不是你,唯独是“君”,所以“久”字旁边,还须加一个偏旁“王”字。钟永玖,有人如此眷顾于他,该知足了。谁知这个爱穿布鞋、爱抬杠的迂夫子不领情,不懂灯谜,竟久久不能意会!
钟永玖确实不懂灯谜,但他绝对钟情于文学。所以那之后的几年里,我曾数次受邀去遵义担任“尹珍杯”文学奖评委或政府文学奖评委,会后将离开宾馆时,总会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给他表示问候,但是我从打通过一次,也没收到过片言只语的回复。或许是他耳背,没听见; 或许是彼此电话变了,双方都不知晓; 或许是他身体欠佳,懒于理事……很令人猜测。今观遵义众文友为其召开作品座谈会图片,见其精神颇佳; 又读向尧富老弟文章,知其文心仍然健旺,我也就放心开心和舒心了。
祝永玖兄健康长寿!
张劲 2021.4.13.急就
鍾永玖老师说:钟字将鐘鍾二字合为一个,不科学,故,我锺姓人己不用钟作姓,改用原鍾字。张劲深知其事,故云:与君相爱无绝衰。鍾者,相爱也。 无绝衰,永久也。但不爱你,不爱我,也不爱他,而是爱君。君为谁?王也!故所以要在久字傍加一王字,这鍾永玖就是谜底。谜语是一种创作,将鍾字根据鍾情、鍾爱解释为相爱,与下面的永玖配合,非常贴切,非常适合于这里的语境,故,也非常完美。
鍾永玖老师为张劲写的第一篇文章,即收入《写作及其他》中的《诗情,诗境,诗言》,第二篇是收入《深泉石上流》的《与君相爱无绝衰》,此次收到张劲老师祝福,特写诗以答谢!
诗人遥祝心已悟
一一暂拟口水诗答张劲
鍾永玖
友人转发一篇巜写在鍾永玖写作六十周年座谈会之际》的文章,读后令人特别感动。意欲答谢,但此情难以言表,感慨系之!
一
贵大中文一棟楼,三四两级数风流。
君居高处传情意,我在低位常举头。
二
黔南黔北教书同,君乃诗人我平庸。
各娶瓮安一美女,半边老乡姻弟兄。
三
诗人研究廖公弦,文学审美厚积淀。
馈赠佳著新成果,助我又上一重天。
四
诗人跨界理论家,散文名篇引众夸。
深度点评心灯亮,梦里相思凉风垭。
五
制谜大师本诗人,令我犹记热恋情。
与君相爱无绝衰,海枯石烂不忘恩。
六
梧桐树下座谈会,文友相聚壮思飞。
诗人遥祝心神悟,汇川园里再增辉!
二0二一年四月十五日遵义医院
张劲:贵州省写作学会顾问
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由于鍾永玖老师未添加“贵大同窗”微信,专程从铜仁趕赴遵义现场的同窗萧朴忠老师,硬是将活动信息予以“复制”,连同有关资料,发至“贵大同窗”微信群中,以供同窗鉴赏。由此,同窗肖纪光特写诗两首以贺之:
(一)
古书残本已尘封,助尔练成童子功。
不辍笔耕钟永玖,推心置腹肖朴忠。
(二)
珍惜斜阳苦著书,节衣缩食一寒儒。
名山事业心无悔,白发银灯到日初。
萧老师亦将此二诗转发给鍾永玖老师。鍾老师以诗谢肖纪光好友:
小序:近日读萧朴忠转发的两首诗,並加微信二条云:"上二首是肖纪光从贵大同窗发出,你应该感謝。"“谢谢肖纪光友二首赞诗,既感动又珍惜。"我发微信作答:"纪光同学,我锺老迂感谢你的抬举!难负其重啊!“但萧朴忠却说,应以诗答谢肖纪光。我道出了我的为难之处,朴忠仍坚持说,应以诗答谢之。于是,无奈之下,勉为其难,壮壮胆子,胡诌二首口水诗,以表真情。请纪光及贵大同窗不要见笑,诚望斧正!
鍾永玖于二0二一年四月于遵义
特别答谢
纪光习律早有成,老迂不敢相对吟。
拜读赞诗投五体,难忘当年同窗情。
再答纪光
读书写作兴趣浓,正如早晚握小盅。
闲情逸致各有悟,何来苦寒山几重?
二0二一年四月十三日于遵义
照片最上排从左到右依次为:鍾永玖、萧朴忠、肖纪光
以文会友,以心交友,
坦诚相待,永为好友!
客气是礼节,谦虚是美德。
最忌是虚假,最要是品格。
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吧!
附:鍾永玖著作序目
1、喷乳泉(散文集)
2、特别富翁(报告文学集)
3、醉在故乡(散文集)
4、难断不了情(小说集)
5、写作及其他(随笔集)
6、远念(散文集)
7、神奇的风景(散文集)
8、崇高的山峰(诗集)
9、词语杂说(专著)
10、岁月如诗(散文集)
11、走进太阳门(散文集)
12、山高水长(散文集)
13、真理树(散文集)
14、寻根问祖(鍾姓源流考察记之一)
15、摇篮情(散文集)
16、草根行囊(散文集)
17、追本溯源(鍾姓源流考察记之二)
18、风雨彩虹(散文集)
19、毛泽东写作艺术探微(学术专著)
20、清水无香(散文集)
21、神龙传人(鍾姓源流考察记之三)
22、漫谈作文一一小学生作文点评之一(写作指导)
23、作文漫谈一一小学生作文点评之二(写作指导)
24、新闻纵横(新闻作品集)
25、守望家园(散文集)
26、深泉石上流(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