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书节活动
六7班读书节之亲子阅读活动安排
主题: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搜查鲁迅生平事迹,了解鲁迅先生的故事)
活动形式:
写读后感或读书随笔
欢迎各位家长朋友积极参与活动和孩子共同学习进步,借此机会鼓励孩子利用宝贵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我们伴随经典,开启读书节的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行为规范都是父母生活习惯的写照。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也要在家里创造一种爱阅读的氛围。比如在孩子看书的时候,自己也应该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同时记得要把手机调静音或身边不放手机,以免影响到阅读。
孩子的成长总会遇到各种困惑,而一本好书,可以让孩子在困惑的时候,找到一扇门。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硬把阅读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否则也就失去了那种轻松自愿阅读的乐趣。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如果孩子真能喜欢阅读、爱上阅读的话,那他自然会从中受益。
《故乡》读后感
张珂柯家长
读了鲁迅的小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篇《故乡》,而此书中印象最深的还数那最后一段话“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的,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对当时喝现在都有独到的诠释。首先是对《故乡》这篇文章。它主要是想告诉人们空有希望不去奋斗,那希望也就无所谓有,而如果为了希望去奋斗,那希望也就无所谓无。如果人们都为了希望去奋斗,那么就能实现自己的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迎来美好幸福的新生活。换句话说,就是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总结的说就是,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时间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
其次是要说说这句话单单对故事里的人的总结。鲁迅与闰土是儿时的伙伴儿,长大后,鲁迅的机遇与抱负比起闰土来,的确是阔点。但这并不意味着闰土不抱希望。鲁迅的希望是倡导白话文,鞭策封建礼仪;闰土的希望是温饱,一家幸福。个人有个人的希望,这些希望本没有对错之分,好坏之分,都是美好的希望。加之两个人都为之奋斗,可两个人的境况却不同。但是这好像是命运如路一般,你你不走你不会知道它的尽头是哪里。人类活了这么久,昭示的各个命运都已出来了,这不得不引人默叹,人的命运就想注定一般,前人的路足矣。不过想想宏儿与水生,鲁迅先生当然不希望宏儿和水生也像自己与闰土一样之间有如此深的隔膜,由此可以看出末句话也似鲁迅先生的一种无奈,他不希望自己与闰土所走的路也是宏儿与水生所走的路。同样那个豆腐西施显然也是一条路,从文中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并没有对她进行鞭策,的确,鲁迅先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命运,正如他所表达的每个命运也有各自苦难形成的经历,至少也是个过程。
然后我要谈谈这句话与鲁迅先生一生的信奉的关联。鲁迅先生倡导白话文运动。我想他认为,本来就没有什么白话文,也不存在要不要倡导白话文的争端。白话文原本就是中国人在长期的语言文化的积淀与罚站,说不出它的发展所谓的时间,所谓的低点以及所谓的人。换句话说,白话文的形成过程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只是自然而然的形成。并且鲁迅先生相信,白话文也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路,说它的人多了,写它的人多了,用它的人多了,大家广泛使用它也会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最后,我还想,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条经验之路。这不是强求,前人都会自然的碰碰、探探、走走,经过长期的积累,就必定意味着经验的形成。
不过,我还觉得,末句改成这样会更好: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不成为路。也许这样反着说,反倒更符合鲁迅先生讽刺激进的文笔,表意也不失清晰,可体现部分人对白话文的不尊重。但是,这也仅是己见,值得商榷。
中国有个很温暖的词语叫‘落叶归根’。漂泊了一生的人,到了垂暮之年,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过那种享乐于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生活,是多少人求知而不得的啊。就像作者,自此一别,已是一生。就像无根的浮萍,就算在自由,能游遍千山万水,也始终没有一个最终的归宿,能让他由身到心的安定下来。
廖玲珊妈妈读鲁迅文章随笔
“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提起鲁迅,不由得就想起了这一句。鲁迅,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联系,他所写的人物形象都是当时的代表。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状,鲁迅作为大师,确实不一般。孔乙己,阿Q,润土都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
孔乙己,封建思想影响下的旧知识份子代表,迂腐(读书人,窃书怎么能算偷),清高,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宁愿饿死也不肯去找事做。同时却又不缺乏爱心,仅有的一点茴香豆也要分给小孩一人一颗,
阿Q,一个被社会所遗忘的人,连名字都沒有了,却自大、自贱、自欺,可是这样一个人他还要欺负弱小,正是他的这种性格决定了最后被当作革命党杀头的命运。
润土,一个乡下普普通通的少年,从他的嘴里,却让“我”对农村有了更深的认识,海边有丰富多彩的贝壳,西瓜地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偷”,下雪也会有很多乐趣。
鲁迅写的是文章,却又好像是历史,透过他的文章,旧中国的社会现状涌向眼前。感谢鲁迅,当年要不是他弃医从文,我们也不会读到这么好的文章。
唐旭阳妈妈的随笔
不知道多久没有认真的看会书了,儿子说要亲子阅读,今天趁着午休时间去了趟书店,找个位子坐下来安静的看了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以昆虫为伴,与闰土父亲捕鸟,听长妈妈讲故事。在书屋,偷偷地跑到后院里去玩而整篇文章所表现住来的儿童的天真,好玩,热爱大自然,这正是儿童所拥有的。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笔墨用得最多的就是长妈妈。小时候,鲁迅总还是唠叨着要看《山海经》,长妈妈好奇的去问那是什么东西,鲁迅虽然告诉了长妈妈,但是绝不会想到长妈妈会给他买。这不正是有点像我们的爸爸妈妈吗?平时不管我们提出多门苛刻的要求,爸爸妈妈总是尽量的满足我们。在商店赖着皮要买的爸爸妈妈却没有买给我们东西,却在心情低落回到家的那一刻又重新出现在自己手里。那是世界上最真实最毫无保留的爱。
梁以薇妈妈读后感
今天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当关上书的那刻,我满脑子都是那个黑暗冷漠血腥的年代!鲁迅先生假借精神失常者的恐惧揭露社会的黑暗与冷漠,在"狂人"眼中,四周都是随时张开血盆大口吞噬自己的人。赵家的狗,狗的主人一赵富贵,未经人事的小孩,以及自己的亲哥哥,仿佛都是吃人者。在这儿,我将"吃人的人"理解为万恶的旧社会。鲁迅用狂人的狂态,具体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残酷,表现了一种想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理想!
鲁迅的《狂人日记》给我深深地感触,他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要时时刻刻鞭策与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它成为现实中的"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