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神祇(18):众神之城(下)-众神

山渐青®
创建于2023-06-01
阅读 5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 Suqiu, Cairo, 2023/6/10 )

古埃及早期在宗教方面先后形成了赫里奥坡里斯(Heliopolis)、赫尔莫波利斯(Hermopolis)、孟菲斯(Memphis)三大神衹崇拜体系,它们内容各具特色,反映出古埃及人认知世界和精神生活的独特方式(请参阅第4集)。其中,以九柱神(Ennead)为核心的赫里奥坡里斯神系影响力最大,早王朝及古王国时期推崇的主要是这个神系。到了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法老们将太阳神拉与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相结合,创造了"阿蒙-拉"这一位全新的至尊神。从3900多年前开始大兴土木修建阿蒙神庙,尤以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在规模上和精美程度上为最,历代王朝不断加以扩建和完善这两座神庙,直至希腊人统治结束。其实,由于经济发达和多神崇拜(每个神主管的范围有侧重)的需要,除了至高神阿蒙一家,以底比斯为中心,一些古老的神祇如奥西里斯 Osiris、伊西丝Isis、荷鲁斯Horus、哈托尔 Hathor、奈特Neith、塞尔凯特Serket、芭丝特Bast和阿努比斯Anubis等等,在这两个时期的神坛上一直很活跃,相应的祭祀活动和神庙建筑也非常普遍,他们的神庙香火不断,像伊西丝的菲莱神庙直到东罗马帝国清除异教时才被废除,底比斯可以说是一座名符其实的"众神之城"。

以底比斯城为中心,环绕了众多的神庙,在古埃及几千年历史的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奥西里斯(左)与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右),王后谷娜芙塔丽墓第二墓室壁画

底比斯城兴衷。古埃及人的创世神话中,底比斯是建立在世界之初从混沌水域上升的、原始土丘上的第一座城市。古王国时期,底比斯只是位于现在开罗南700多公里尼罗河东岸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卡纳克神庙周边区域),那时古埃及通往西奈半岛和彭特的水路、通往努比亚的陆路,都要经过底比斯。中王国时期第11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Mengsu Haodaibu)兴建底比斯为都城,逐渐成为当时的宗教和政治的中心。底比斯的尼罗河西岸,则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帝王谷。第二中间期后,新王国的法老们打败了希克索人,再次定都底比斯。法老们向周边发起了一系列战争,掠取了大量财富和战俘,并把底比斯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显赫宏伟的都城,并为阿蒙神和他们自己建起一座座壮观的神庙和宫殿。第三中间期时,入侵的亚述军队洗劫并焚毁了底比斯。后王朝时陆续有法老重建底比斯,但不再有往日的辉煌。直到前27年罗马人统治时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历史上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卢克索城保存了卡纳克神庙等重要文物遗址,是埃及旅游必去的地点之一。神话传说当时造物主(Atum或Ptah)站在原始土丘上开始创世工作,就是现在神庙遗址这个地方

王后谷娜芙塔丽墓壁画,娜芙塔丽(右)向哈托尔女神(左)献祭

至高神阿蒙。阿蒙意为"隐藏者The Hidden One",原为上埃及底比斯城的守护神,通常以头戴双羽毛王冠、手持权杖的形象出现,圣兽是鹅和公羊。底比斯作为中王国和新王国首都后,法老们逐渐将阿蒙神与另一太阳神"拉"融合一体,合称"阿蒙-拉",奉为"王座与两陆之王"、"诸神之王"。与拉神不同的是,阿蒙神一般以一位英俊威严的男子出现,而拉却是以慈祥年迈的老者出现,这一说话也象征着拉代表晚上的太阳、阿蒙代表白天的太阳。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第18王朝的法老们认为他们征战四方的胜利归功于阿蒙神的护佑,阿蒙遂推广成为古埃及普遍承认的最高主神,这个时期法老们的王名中基本上都含有"阿蒙"两字,自称"阿蒙之子"、"阿蒙的仆人"等等。古埃及神话中,阿蒙-拉每天早晨乘坐太阳金船在天空中向西航行,把自己的光芒洒遍大地,夜晚则从努特(Nut)天空女神的嘴里降到地下世界,打败阿波斐斯大蛇等恶魔(请参阅第7集),通过12道难关,清晨又生出来重新回到白天的世界,它是上下两个世界的唯一统治者。

阿蒙神头戴双羽毛王冠、手持瓦斯权杖,比较容易辨识

图坦卡蒙向阿蒙神和穆特女神供奉。卡纳克神庙的石碑顶部石刻

头顶日盘公羊形象的阿蒙神(中)与伊西丝女神(右)、娜芙蒂丝女神(左),王后谷娜芙塔丽墓壁画

底比斯三柱神。阿蒙太阳神、他的妻子公理和正义女神穆特(Mut)、他们的儿子月亮神孔苏(Khons),这一家即底比斯三柱神,在卢克索阿蒙神庙中供奉。

阿蒙太阳神、穆特正义女神、孔苏月亮神在几千年古埃及宗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穆特女神。意指"母亲",最初只是底比斯的一个地方小神,后来在神祇配对中才成为阿蒙神的妻子,奉之为母神,并获得了"埃及女主人"、"天空的女主人"的称号。她的形象一般是头戴上下埃及的双王冠,有时还装饰着秃鹰翅膀,代表司掌战争时外形则为狮头人身。穆特有时被称作阿蒙奈特(Amaunet,Amun的阴性词),这个时候她是Amun的女性化的角色,即日升为Amun,日落为Amaunt。在古埃及神祇不断融合和转变中,穆特被认为是原始神灵之一,并将她与孕育万物的原初之水努恩(Nun)联系在一起,成为创造生命和万物的生育女神。 再后来穆特与哈托尔的角色融合,同时是拉神的母亲、妻子和女儿(晕!),也获得了"拉之眼"的称号。她与战争女神塞赫美特Sekhmet、雨神泰芙努特Tefnut、猫女神芭丝特Bast、蛇神瓦吉特Wadjet等分别联系在一起,成为各种复合神的一部分,这些特殊形式描述在《亡灵之书》中,起到各种不同的保护死者的作用。穆特在传说中没有父母,尽管她是母亲女神,但她并没有生下孩子,而是分别收养了战神门图(Menthu)和月神孔苏。

穆特女神经常以狮或鹰头、上下埃及王冠形象出现

穆特节。底比斯对穆特女神的崇拜一直持续到罗马时期。新王国时期有盛大的穆特节,市民们将穆特的雕像放在小船上,并在圣湖Isheru 周围航行。新年期间的一个仪式是庆祝阿蒙神从卢克索神庙前往卡纳克神庙拜访穆特。卡纳克神庙有浮雕描绘了女祭司主持祭拜活动的场景,这种情况目前在其它神庙还没有发现。哈特谢普苏特在扩建卡纳克神庙时,开创了穆特装饰上下埃及王冠的传统(暗示哈女王继承法老王位的合理性),但大部分壁画后来被阿蒙霍特普三世清除。

塞提一世法老将迦南俘虏和战利品献祭给底比斯三柱神阿蒙、穆特和孔苏,卡纳克神庙石刻

"阿蒙神之妻"。这个头衔出现比较早,大约是第一中间期的第10王朝。通常为王后或国王的母亲占有这个头衔,这是神妻力量与声望的首次体现,意指"阿蒙神使国王的母亲受孕",代表国王为神子、神圣诞生的正统传承。新王国时期这个职务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上是国王的正妻才能拥有,同时这也是阿蒙神庙的一个重要祭司职务。第三中间期时,"阿蒙神之妻"的政治权力达到了顶端,几乎与法老王平等。在第27王朝波斯人统治埃及后,这个职位才在历史上划下句号。

穆特女神接受献祭,卡纳克神庙石刻

月神孔苏。是埃及神话中的第一代月神,也是男爱神,他还有漫游者、拥抱者、寻路者与保护者的称号,是光与夜晚之神,人们命运的创造者。孔苏神不很出名,但其实很重要。他以小孩子的造型出现时,表示新月,以成年男子的形象出现时,则表示满月。他有时候以木乃伊的形象出现,有时候他又是荷鲁斯鹰的形象,戴着与拉、荷鲁斯头上日轮相似的月轮,象征他保护人们不受野生动物侵袭,使植物成长、水果成熟、动物孕育繁殖,增强并治愈男子的生殖力,帮助女人怀孕。

孔苏白色月盘的头饰比较容易识别

孔苏"打赌"。传说孔苏喜爱利用塞尼特游戏打赌,其主要棋友是智慧神托特(Thoth)和天空女神努特。传说托特曾经与其以光为赌注,孔苏输了比赛,因此除了满月时无法展现它所有的光芒。 另外,作为大地的盖布(Geb)与作为天空努特的两口子形影不离,导致世间生物没有生存的空间(也没有机会生育),于是其父亲空气之神舒(Shu)受到太阳神拉的命令,将天地分开,禁止努特与其丈夫盖布在日历上的任何一天接近。托特与孔苏打赌赢后,得到日历之外的五天,使努特与盖布生下了奥西里斯、伊西丝、赛特、娜芙蒂丝和荷鲁斯五神。这新的五天在后来也就成为了古埃及的新年开始。

月神孔苏石刻和雕像,开罗博物馆

驱邪治病。在早期,孔苏被认为是暴力而危险的神。在金字塔铭文的《食人者赞歌》(Cannibal hymn)中,他是一位弑神者(Slayer of Lords),帮助死去的国王抓住并吃掉其他神祇。在棺木文则形容他是"靠心脏生存的孔苏"。不过到了新王国时期,他主要被当作阿蒙与穆特温和而慈悲的儿子来崇拜,后世的《死亡之书》也不再抄录有这个段落。卡纳克神庙的托勒密时期孔苏神殿墙面上,壁画将他描述成在宇宙创生时的重要角色,不只主宰月亮,也是治愈之神,拥有打败侵扰土地、空气、海洋与天空之邪恶灵魂的绝对力量。在记载拉美西斯二世事迹的石碑上,有故事描述使节要求请一位神帮忙驱除邪灵、治疗疾病,法老立刻到孔苏的神庙祭拜。据说他也亲自治愈了法老托勒密四世,法老为了感谢祂,奉以"保护国王并驱离邪恶的孔苏所挚爱"的称号。对他的崇拜不光是法老,也延伸到一般平民百姓。

开罗博物馆莎草纸画,左起孔苏、穆特、阿蒙、奥西里斯

公羊大道和公羊的故事。2021年埃及政府重新开放了完成整修的“公羊大道”,这是一条长达2700米宽阔的皇家大道,连接着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据称是世界最早的人行大道之一。每年奥佩特节期间,古埃及国王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和祭祀,人们抬着阿蒙神和穆特神的雕像在这条大道上举行隆重巡游。这条大道最早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统治期间开始建造的,其中包括修建了至少7座神殿。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继续大规模地扩建,不过这些神殿都没能保留下来。后来,打败了波斯人创立第30王朝的法老内克塔内博一世(Nectanebo I)决定扩建原来的神庙建筑群,重新开通了这条长长的大道,并在两侧留下了这些雕像。那么公羊为什么能代表阿蒙神呢?传说是这样的,"隐藏者"阿蒙神从来没有对人露出自己真正的形象,对儿子孔斯也不例外。孔斯想看父亲真正的样子,阿蒙不愿意破例,但又不忍心拒绝。于是他用一只公羊的皮和头把自己包起来,出现在儿子面前。孔斯以为自己见到了父亲的真相,然后把这个秘密告诉所有人。埃及从此不杀公羊,只有每年阿蒙的生日才杀一只,并会用它的皮把阿蒙的神像包裹起来。

连接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的公羊大道(下)也叫日光大道,将近3公里长,两边共有1057只狮身羊面像,整齐出现在相对的砂岩基座上。这里公羊象征着阿蒙神,狮子象征着力量、威严和权力。埃及古籍中记载说,“雄狮乃百兽之王,不怒自威,寓意统御的力量;公羊通过接受阿蒙神之神力,变得力大无比,威武强大”。在古埃及人看来,狮子和公羊有机融合在一起,便代表神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着法老的强大、威严和不息的生命力等。这条道路每年使用一次,古埃及人抬着阿蒙和穆特的雕像游行,象征性地重现了他们的婚姻。狮身羊面像脖子下庇护着拉美西斯二世小立像(上)

单一神"阿顿"。第18王朝后期法老阿肯那顿(即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IV,图坦卡蒙的父亲)看到了阿蒙神庙祭司们不断增加的政治权利、土地和财富,对王庭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决定推行宗教改革,奉行一神论,创造出阿顿(Aton)新的太阳神,并奉为至高无上的主神。阿顿神象征旭日初生时的太阳,外形为红色日盘,从圆盘上射出的光线降到人的手上,代表着阿顿神像光芒一样,无处不在,给人们赐福,给万事万物带来生机。由于没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以及祭司集团的顽强抵抗,改革没能进行到底。阿肯那顿死后图坦卡蒙继位,很快又恢复了阿蒙神崇拜。阿肯那顿包括娜芙蒂蒂也遭到阿蒙祭司的疯狂清算,有关阿顿神庙,还有他们形象的雕像、壁画、文字记录等被毁坏的一干二净。

阿肯那顿和娜芙蒂蒂以及他们的孩子(包括图坦卡蒙)沐浴在阿顿太阳神的光辉下,开罗博物馆石刻

卡纳克神庙。这座阿蒙神庙的历史有将近4000年,它始建于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大加扩建,第19、20王朝以及后面1000多年又继续增修,直到希腊人统治时才结束。那个时期每次对外战争的胜利,都被认为是阿蒙神保佑的结果,战事结束后,要将大批战利品包括土地、奴隶、金银、珠宝献给阿蒙神庙。经过数百年的不断营造,阿蒙神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寺庙建筑群,到新王国末期,它已占地18万平方米,拥有10座门楼(古埃及一般庙宇仅有一座门楼)和相应的神殿、柱厅和庭院。全庙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东西轴向布置,又从中心向南分支。除主殿供奉阿蒙神外,还另建供奉穆特和孔苏的庙宇。共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方尖碑、法老及王后们的塑像、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在门楼和柱厅圆柱上有丰富的浮雕、铭文和彩画,既表现宗教内容,又歌颂国王业绩,其中就有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叠石战役和签订和平协议的铭文。这座神庙是研究中王国和新王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遗迹。

卡纳克神庙是中王国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是太阳神阿蒙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卡纳克神庙第一塔门(上)宽129米、高43米,始建于托勒密时期但一直没有完工。神庙中这座方尖碑(下)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所立,碑身高29米、重323吨,是埃及现存最大最高的方尖碑

卡纳克神殿的大柱厅由19王朝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面积达103米×51.8米,共有134根圆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径5米,要5个人才能抱住,柱顶呈莲花状,据说能站百来个人,是世界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用如此原始森林般密集的粗柱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祭拜者的精神在这种巨大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气氛

卢克索神庙。这是阿蒙大神庙的附属神庙,它与卡纳克神庙之间有近3公里的神道相连。第一塔门是神庙的正门,这里原有两根方尖碑,现在仅存一根,右侧的方尖碑现在立于巴黎的协和广场之上。第一塔门前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一对坐像和两对站像,之后依次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神殿、柱廊和阿蒙霍太普三世的神殿。晚上这里有声光表演,用五彩的灯光变幻映照着遗址,配有解说词和音乐,向游客叙述古埃及人民的宗教和生活情景。神庙的中央部被毁坏之后,建起了阿布·哈格固清真寺,每年伊斯兰斋月之前的半个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典,有船和轿车的表演,特别热闹。

卢克索神庙大门原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两尊坐像、四尊立像和两根方尖碑。今天只剩下了两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碑。1836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将一根方尖碑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现竖立在巴黎协和广场,作为交换,法国为开罗的一座清真寺建立了一座钟塔

奥西里斯神庙。相传奥西里斯遭赛特(Seth,参第13集)肢解后的头部葬于阿拜多斯,所以这里逐渐成为奥西里斯崇拜中心。神庙经过塞提一世(Seti I)和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父子俩几十年的建设,朝圣阿拜多斯的活动兴盛起来,他们将当时的地方神肯特门特(Kentment,这个真不熟)与奥西里斯融合一体来祭拜。神庙有保存尚好的精美彩色浮雕、粗大而排列整齐的石柱,庙的背后建有神秘的奥西里斯地下墓室。奥西里复活仪式分为几个层次,一部分在神庙外举行,大众皆可参与;另一部分则在神庙的隐秘场所举行,由特定祭司来完成,这是最神圣的部分,确保奥西里斯和追随者的重生。在相关的仪式描述中,12王朝大臣伊赫诺弗里特的纪念碑文献是最长、最详细的,描述了他奉命主持奥西里斯仪式的具体过程。另一个是18王朝大臣奈布瓦威的纪念碑,他有一个官衔就是阿拜多斯神庙大祭司。现存神庙基本上已毁,塞提一世所建的纪念碑和神殿柱厅保存了一部分。神庙建筑呈L形,屋顶是埃及政府后来用水泥简单浇筑的,真是粗糙难看!除奥西里斯外,壁画中还出现了伊西斯、荷鲁斯、阿蒙-拉、拉-荷鲁斯和普塔等神祇。

位于卢克索附近尼罗河西岸的阿拜多斯是传说中死亡之神奥西里斯被赛特肢解后的头部的埋葬地。从早王朝时期开始,就在此建造了很多奥西里斯的空冢和神庙,成为宗教中心之一。中王国时期,国王为加强统治,兴起并推动了全国各地的信徒都可参与的"寻找奥西里斯运动",展现奥西里复活过程的场景。现存神庙较有名的是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父子俩修的神殿。网上传说中的直升飞机、飞船就在这里,实际上是石刻铭文多次修改的巧合(下)

阿拜多斯的奥西里斯神庙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是一座规模非常宏大的神庙遗址,在这里墙壁和石柱上有许多精美神秘的石刻和绘画。下:神庙墙壁的石刻彩绘,奥西里斯(右)与荷鲁斯(左)

伊西丝神庙。菲莱神庙(Philae temple)位于阿斯旺城南尼罗河中的菲莱岛上,岛长450米、宽150米,供奉的是爱神伊西丝(Isis),以宏伟而生动的雕像及墙壁浮雕上的神话故事闻名,被称为“古埃及国王宝座上的明珠”,这座古神庙群是保存古埃及宗教场所最久的地方。1902年修建阿斯旺水坝时,部分被尼罗河淹没,到60年代筑起高坝蓄水后,神庙基本上全部淹没。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1972年开始埃及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下,在神庙四周筑起围堰,将堰中河水抽干,然后将这组庙宇拆成45000多块石块和100多根石雕柱,于1979年8月在离菲莱岛约1千米处的阿吉勒基亚岛上,按照原样重建。1980年3月,菲莱神庙在新址上重新正式开放。

菲莱神庙作为努比亚遗址的一部分在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还供奉着伊西斯的丈夫奥西里斯,是古埃及存在时间最久的神庙,祭祀活动持续了2000多年,直到东罗马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才将神像和其他圣物搬到君士坦丁堡,遣散了神职人员,神庙才被迫废弃

荷鲁斯神庙。埃德夫神庙(Temple of Edfu)是位于尼罗河西岸城市埃德夫的一座神庙。这座城市是主要的制糖和陶器中心,神庙地处高地不受河水泛滥的威胁,它是继卡纳克神庙后最大及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神庙,除了供奉鹰神荷鲁斯之外,神庙亦作其他宗教祭祀活动。庙内墙壁的铭文为学者提供了不少古埃及于希腊罗马时期在语言、神话及宗教方面的资料。多个世纪以来,埃德夫神庙一直埋在12米的沙土以及由尼罗河沉淀的淤泥下,而当地居民亦直接的在埋藏着神庙的土地上兴建家园。1798年法国远征队到来,无意中发现了神庙塔门的顶部,1860年法国的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开始发掘工作。时至今日,挖掘出的埃德夫神庙几乎保存完好无损。埃德夫神庙对考古学极为重要,西部内墙的石刻描绘了传说中的两位神祇之间的大战,赛特杀死了奥西里斯窃取了王位,荷鲁斯为报父仇,在埃德夫与赛特决战,最后赢得胜利,于是埃德夫就成了供奉荷鲁斯的地方。古埃及人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荷鲁斯是古埃及一位重要的神祇,后来更是与拉太阳神相结合成为了至尊神,他头王冠的鹰身形象在古埃及文物中到处可见

哈托尔神庙。丹德拉神庙也是埃及保存完好的神庙之一,位于卢克索以北 60 公里尼罗河西岸的丹德拉市东南部。整个建筑群占地 40000 平方米,四周为泥砖围墙。这座神庙从前 380 年开始用于供奉掌管爱情、欢乐和美丽的女神“哈托尔”,早先被称为叉铃城堡(哈托尔经常手持叉铃出现)或哈托尔的圣殿。尼罗河水从这里开始有一段是向西流的,因为古埃及人认为尼罗河是一种灵媒,神明就是由尼罗河的方向而来,所以庙宇皆是面朝尼罗河的。这座神庙是古代埃及最后一个大型宗教建物,始建于托勒密十二世,一直持续到罗马时期(68AD)都未完工。另有学者研究,这里的庙宇基础非常非常古老,可以追述到第四王朝的胡夫年代,距今4700年左右历史。丹德拉神殿壁画颜色历2000多年依然鲜艳,最引人入胜的是它的天文方面的知识,这是希腊神话故事和埃及历法的独特融合,一般人熟知的希腊神话故事 "十二星座"都可以在天花板上找到。在神祇配对中,荷鲁斯与哈托尔成为了夫妻,每年会举行纪念仪式,由花船运载哈托尔的神像到埃德夫神庙与荷鲁斯相会。

哈托尔神庙壁画以令人惊叹的天文知识和神话故事闻名

网上热传的"电灯泡"是哈托尔神庙地下祭室的石刻,其实壁画本意是表现在神的作用下万物复苏

阿布辛贝神庙。阿布辛贝神庙(Abu Simbel temples)位于阿斯旺南部200多公里处,是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建造的大型凿岩神庙,历经30余年才完成。它建在纳赛尔湖边一座高耸的山岩上,由拉美西斯二世大神庙和其王后娜芙塔丽小神庙两部分组成。神庙距今近3300年的历史,是古埃及留给人类的最宏伟、最美丽的建筑之一。阿布辛贝名字来源于最早带西方人去到现场的一个小男孩向导的名字。神庙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其中著名的景观是每年二次晨曦穿过长长的走廊准确地照在最深处神殿几个雕像上。1964年始因兴建阿斯旺水坝而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这是一次世界文物建筑保护的成功尝试。

上:拉美西斯二世大神庙(左)和娜芙塔丽王后小神庙(右)。下:拉美西斯二世自认为与神祇比肩,其雕像之多并比众神像还宏大精美,个人觉得有强烈的自恋情结

底比斯兴建于中王国第11王朝,至今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到新王国18王朝,底比斯进入鼎盛时期,城市跨尼罗河中游两岸。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自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尼罗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阴阳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的圆圈。据说当时的底比斯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城门就有一百座,荷马史诗中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在中王国和新王国1000多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上埃及的珍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成为地跨东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的第一强国。底比斯作为古埃及文物最多最好的遗址,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由于几千年来历经兵乱,多已破坏湮没,现在保存尚完好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让人们从中可以想象它们当年的雄姿,见证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时刻。

丹德拉的哈托尔神庙精美的柱厅,注意哈托尔女神是正脸形象,这在众神中目前发现的是唯一的

卡纳克神庙的看庙人

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据考古学家估计,约有500座古墓、几十座神庙、几百处雕像等文物遗址散布在古底比斯城附近,现代旅游城市卢克索成了名符其实的古埃及文明遗迹宝库,是探访和研究古埃及文明不可不去的地方。

卡纳克神庙灯光秀

感谢阅读。网图侵删。

阅读 5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