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溧水区东庐中学小学部开展了劳动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从学科教材中挖掘劳动教育素材,让孩子们“坐”着学,更要“做”着学。
这里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禾下”种植基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种植园学习如何播种、育苗、除虫等等。同学们选择好观察的目标黄瓜后,通过细致地观察,孩子们感受颇深,才思泉涌。三1班薛文皓同学在观察日记中这样写道:“小黄瓜如风一般的速速,从一棵棵小苗长成了比盆还高的小芽,小芽们似乎在比赛,它们一个比一个高,一个长得比一个起劲,都给我高兴坏了。”马若馨 同学写道:“老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觉得种植的过程真快乐。”
在属于自己的“自留地”里,孩子们可以“也傍桑阴学种瓜”,体验田间的劳作,让孩子们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图是孩子们测量属于自己班的禾下基地,测量出基地的长和宽,方便学生计算面积,从而确定挖多少坑、坑与坑之间留下多少的距离。通过思考,测算出哪些地方种何种种子。
学生通过观察禾下基地的情况,用数学报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根据科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将学生分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利用社团课时间开展科学研究。
每个小队在老师的建议下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一小队研究各农作物的生长趋势;第二小队研究黄瓜的人工传粉对比自然传粉的优势;第三小队研究农家肥和化学肥料对辣椒的影响,每个小队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设计方案和记录单,定期记录收集数据,分阶段进行对比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有效培养了动手,动脑的实践探究能力学生让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音乐课堂上《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充满儿童情趣。歌曲以浅近的文学语言和童趣盎然的旋律语言组成的,歌词生动艺术形象描绘了小动物们在清晨辛勤劳作的热闹场面,旋律进行中最大的跳跃是六度,适合少年儿童演唱 。寓教于乐地向孩子们传递了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人生道理。
将二十四节气运用到学生的劳动实践中,一直是教育所提倡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并且能够将优良的文化传承下去。因此,将二十四节气巧妙地和日常劳动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变化和传统文化,同时也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不仅在智力方面有所提升,在动手能力方面也能够有明显的进步。
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典故,在不同节气,组织学生们进行不同的劳动。比如在谷雨时节,就是组织学生们种苗、种瓜的最好时机。此时,学生们可以亲自将自己的小树苗进行播种,并由他们自己来完成浇水、挖坑等操作步骤。
又如,每到清明时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筝舞蓝天,放飞梦想”活动。社团老师指导学生制作风筝,向孩子们讲授造型、捆扎、拴线等技巧,向孩子们讲解风筝的图案设计知识。整个校园弥漫着浓浓的风筝气息,课堂上孩子们专心地听取老师的指点,认真地裱糊风筝,一只只小巧的风筝初见雏形。
跟着节气去“劳动”,让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到劳动教育的课程中,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是应节而生、因气而动、顺势而教、随时而评的生命历程,跟着节气去劳动,激发和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为全面育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大自然是最珍贵的老师,东庐小学户外艺术课是探索大自然的一个开始,在上完一学期的户外艺术课后,我们很欣喜的听到学生告诉老师:“我原本以为我家的小区里没有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那里简直就是一个秘密花园。”孩子们喜欢对大自然的探索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即使他们懂得不多,但只要给他们一支笔、一个空间,他们就可以带给你无限的惊喜。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的实践探索,也是面向未来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发展思路,以劳动教育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以学校为基点,建立更加完善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探索更全面的劳动教育模式,焕发劳动教育课程的人本价值,构筑个体有意义的生活体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撰稿:陶玉琴
一审:臧守家
二审:杨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