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走进生活,生活充满艺术

延长县实验小学
创建于2020-12-10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六年级学部关于传承国粹“京剧”  知识讲座。

       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智慧和艺术精华,集中包含着"京剧文化"浓郁的民族审美情趣。以传承"京剧文化"魅力为特色的艺术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了"京剧文化",既体现民族精神,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第七单元23课有一节《京剧趣谈》课,借此机会,实验小学六年级学部联合实验小学墨阁文学社于12月9日18点整,在多功能大厅举行了京剧知识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高宁霞老师。
  董安林副校长,刘青安副校长,来自宜兴市的支教老师蒋学琴莅临了讲座现场。
        首先,高宁霞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京剧的发展史:
       
       同学们在仔细地记笔记。
       同学们认真听讲。
       随后,高宁霞老师讲解了京剧中的行当分类:生旦净丑。以及京剧表演艺术中的“四功五法”。
      老生,又名正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人物,戴髯口,故又称须生,或胡子生。老生又分为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
      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纱帽生、 武小生。
       武生,扮演的都是有武艺的将帅和英雄人物,分为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箭衣武生和勾脸武生等。
       娃娃生是剧中专门扮演儿童的角色。大都由童伶(儿童演员)扮演,头戴孩子发,身穿茶衣。
       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娇等。
       学生妆扮花旦。
       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学生扮演武旦角色“花木兰”。
       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学生扮演刀马旦角色“穆桂英”。
       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
      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的。
师生互动。
正净
  一般是以唱工为主,所以又叫唱工花脸。唱工花脸还有两个专门名称:铜锤和黑头。这两个名称与两个人物有关--徐彦昭和包公。
副净      
  是架子花脸和二花脸的统称。架子花脸的范围特别广,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
武净
  又叫武二花,或者叫摔打花脸,武花脸顾名思义,是全武行的净行之架子花脸花脸行当。他们必须练就勇猛、冲、率、迅捷的武打功夫和跌打翻扑的绝活儿。
     学生扮演“窦尔敦”“关羽”“典韦”“曹操”。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学生唱戏腔歌曲《游京》。
       高宁霞老师简单教授戏腔的唱法,以及念白技巧。
      “做功”——耍花枪。
       表演要领:逢上必下,逢前必后,逢左比右。舞台站的动作,不能出角棱,必须要圆形,不可直来直去。所以,才有“挖门”的基本动作。
“手法”
身法:即身段表演的基本方法
  京剧舞台表演受时空限制,为了让观众清楚的看到演员表达的情节,演员应充分的运用身体动作作为媒体,一般采取夸张的方法,动作弧度要大,但又要美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舞台上有“四欲法则”:“四欲法则”即“欲进先退”、 “欲左先右” 、“欲上先下”、 “欲放先收”。
“步法”
  步法包括站的步法和走的步法
  站法:旦角的基本站法:前脚呈八字步,后脚与前脚交叉脚尖点地。走法:旦角的基本走发:圆场步、云步、碎步、跪步、搓步、踏步等
       高宁霞老师简单的示范了“站法”“走法”。
       学生学习。
     老师,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
       最后,高宁霞老师有简单的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伴奏乐器的种类。
      欣赏京剧:
《铡美案》
《贵妃醉酒》

  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但是,由于各类文化艺术形式的日益丰富,京剧观众不断分流、流失。京剧的观众群正在迅速萎缩。 并且,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演员不断辞世,使得京剧演出中的很多特技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所以小学生作为祖国的下一代,要深刻的意识到,并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幕后小彩蛋

00:31
00:05
00:17
00:26

  台前幕后,所有人都全力以赴。不只是学生,我们老师也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

编辑:高宁霞
摄像:杨飞飞
宣发:实验小学六年级学部
          实验小学墨阁文学社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