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乐幼儿园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关爱听力健康 聆听精彩未来

创建于2022-02-27 阅读777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约2057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为普及全民听力健康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听力残疾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有效减少、控制听力残疾的发生,在全国第23个“爱耳日”来临之际,福建省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省福乐幼儿园)推出爱耳日特辑,宣传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命周期预防听力残疾的手段、措施传播听力的预防保健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对安全用耳的意识。

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如个体FM系统),实现更好地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听力筛查是发现听力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正常出生新生儿出生后 48小时至出院前应完成初筛, 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 42 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 个月龄内转诊至儿童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确诊。

  一旦发现或怀疑孩子有听力障碍,立即到听力诊断中心或医院耳科门诊进行听力学综合评定,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和干预方法。

        如果幼儿患有中耳炎,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请到专业机构为孩子适配助听器,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如果双耳的听力损失≥80dBHL,需要完善听力相关影像学检查,考虑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35岁之间)因在娱乐场所接触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因此,不良用耳习惯已经成为青少年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常表现为噪声性聋和突发性聋。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耳机或音量过大(大于80分贝),此外,沉迷电子游戏或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或身心过度疲惫,往往易导致突发性聋。

  平常注意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使用耳机时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并控制音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降低耳聋发生的几率;一旦发现听力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的机能也会逐渐发生退化,但听力障碍的产生和程度还与本人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基础性疾病、环境噪声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年人若要维持健康的听觉能力,一定要戒除喜嗜烟、酒的不良习惯,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方式,远离高分贝和长时间的噪声刺激,慎用对耳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能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平和豁达的心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对保持听力健康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 我们的耳道有很强的自洁能力。不需要特殊地去清理它,过度清理会造成耳道损伤,可能会产生耳道炎等耳道的感染。
  • 要尤其保护听力。当我们在环境嘈杂的地方,或者是长时间佩戴高响度耳机的时候,都会对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要避免强声长时间的刺激。


01:00

竖起耳朵,聆听人生的精彩;

伸长耳朵,倾听世界的妙音;

张大耳朵,细听生活的美妙;

关爱耳朵,领悟生命的真谛。

让我们从预防开始,

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福建省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省福乐幼儿园)


阅读 7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