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绵雨过清明。”清明节是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重视,而且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作为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劳动息息相关。清明到,气温升高,正值春播作物出苗的关键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因此,人们往往在这个时节进行农作劳动、种树载柳。从古至今,清明总与劳动有着解不开的联系。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寺家庄镇高迁小学组织“指尖上的清明——高迁小学劳动实践系列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的开始了。
高迁小学各班围绕清明节的来历,习俗,文化等内容开展了清明小讲堂活动。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观看清明百科小视频,一起通过摸、触、闻等方式辨认艾草,一起诵读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清明节,每一位高小学子感恩先烈,深切缅怀革命烈士。
高迁小学组织学生代表到石家庄市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悼念活动,其余全体学生通过网络直播共同悼念。
在校的每一位学生通过网络直播与参加公祭的学生同步默哀1分钟。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同时也是一个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时机。为了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万物生机,见识到大自然的新生命,深刻贯彻“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理念,高迁小学组织学生去春日的田间地头,采摘艾草,挖野菜。
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相传晋文公为了纪念"割肉奉君"的介子推,将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来寒食、清明连在一起,吃青团成为一种习俗。这个传统的习俗也流传到了今天,同学们通过亲手制作青团,对清明习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即弘扬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享受了劳动的快乐。
要制作青团啦…水和面的配比很关键,为了让大家都体会成功的乐趣,学校老师贴心地帮同学们配好水和面粉的比例。
搅拌,揉面团,包馅料,整理成型~~
美味的青团做好啦……味道好极了!!
通过亲手制作青团,同学们对清明习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既弘扬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享受了劳动的快乐!
小小的青团,经历了原料采摘、制作,是许许多多人辛勤劳动的成果。这一次的劳动实践以节气美食制作为例,让孩子明白我们身边的所食所用,凝结着不同行业的付出,无不出自辛勤的劳动。采摘是劳动,制作是劳动,劳动不分贵贱,只是各有侧重。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这个习俗在《红楼梦》中就有:当风筝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现如今,清明节放飞风筝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承载梦想,飞向远方。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机会,高迁小学举行劳动实践系列活动之清明--DIY 风筝 放飞梦想。
希望高小的孩子们通过此次劳动实践系列活动,能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都凝结着不同行业的付出,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只有勤恳地去劳动,用汗水浇灌出最甜美的果实,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优良的劳动品质,汇聚起更加强大的民族力量,激发斗志,众志成城,成就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