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文学院见习小组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嘉”人齐学习,“洋”帆向未来

创建于2023-05-31 阅读2572

——嘉应学院文学院赴芹洋学校开展教育见习活动第二天纪实

  春为尽,夏来临。2023年5月30日上午七点二十分,嘉应学院文学院21级学生到芹洋学校开展了第二天的见习活动。作为师范生,见习活动是我们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见习活动中我们走进校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观摩老师的上课风格,不断矫正自己的教态,为以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听课记录——《祖先的摇篮》

在《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的授课中,李老师以“摇篮”为切口带我们进入《祖先的摇篮》这首儿童诗。那一摇一晃的摇篮是孩提时期安睡的温床,而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生活成长的摇篮。李老师先是播放了关于原始森林的视频,那一望无边的绿意给孩子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纷纷发出“好美!”“好漂亮!”的赞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情,对“祖先”这个词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课堂。

李老师在课文的讲授过程中进行分段教学,整体上非常注重课文的朗读,在每一段的朗读结束后纠正学生容易读错读音的字,如“这是多么大的摇篮啊”中“啊”要变音读Na。再由朗读导入本节重点:标点符号——“破折号”的作用;“可曾......可曾......”这一反问句表示的猜测;动词的讲授——“掏”能不能改成“拿”;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赏析。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的教学方法让人眼前一亮:如让学生来演示“掏”和“拿”在动作上的区别;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美感。

中学听课记录——《活板》

伴随着一阵阵上课铃声,我们收拾好物品,走进了七年级五班,也走进了黄老师的课堂。这是一堂文言文课程,选自沈括的《活板》,讲述了活字印刷术的历史和过程。文言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重点把握。黄老师在文言文教学设计方面独具匠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较高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把控能力,使这篇课文变得浅显易懂,容易把握。

黄老师首先通过有关于活版制作的视频,让学生们近距离地了解活字印刷术,以此导入课程。随后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齐读课文,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和分析他们的作用,理解活版中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接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三个问题,黄老师加以补充和讲解,再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课本中的表格,实现文言文教学由浅入深的过程。

随着课堂的深入,黄老师主要就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一一讲解剖析,与同学们一起研读共品。黄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印刷术中的“活”体现在哪里;另一个是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让学生举出例子。黄老师为同学们一一解答问题之后,通过有趣的视频讲解文章写作中最常用的说明方法、说明的作用和答题技巧。在课堂的最后,黄老师总结课文,归纳文章主旨,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

公开课听课记录——《黄继光》

张老师从英雄丰碑的图片入手,介绍朝鲜战争的历史,从而引出今天课堂的主要人物——黄继光,并在黑板上板书,引导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三遍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完成课前发放的学习任务清单,在完成任务清单过程中,老师会走到学生身边加以指导和监督。等学生基本完成后,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到学生所不理解字词和词组,并引导学生齐读任务单上的词语、多音字,并加以纠正,还在黑板上示范难写的字,一笔一画言传身教。

张老师在白板上出示与课文相关的选词进行填空并让同学们进行讨论,随后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词组的理解;还精心准备了人物画像并用磁铁贴在黑板上,这不仅提高了板书的生动性,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播放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身临其境去感受这场战役的残酷和无情,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黄继光烈士的英勇无畏。

品读课文,聚焦英雄。通过让学生朗诵课文,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不断引导、纠正朗诵时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自然段中所采用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以及朗读对话,让学生对黄继光烈士当时的心情的理解更加深刻。找了一段描写较为简单的段落加以对比,从而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这些描写方法的好处,并加以学习和运用。

老师提供了一些描写英雄精神的词语,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并写下来,还邀请了几位学生分享自己选择的词语,并将其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

最后,总结全篇课文的内容,并提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希望同学们能学习黄继光烈士的精神品质。

  评课:张老师使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了丰富的教学工具。在《黄继光》课程的教学中,打印了黄继光的图片以及火力点的图片,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黄继光英雄的勇猛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在课堂上,张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诵读方式,注意诵读不可以拖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在讲述《黄继光》这篇文章时,张老师语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她用饱满的感情讲述了这篇课文,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氛围,使学生更能体会到黄继光英勇无畏、舍己为国的爱国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开展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程要点。


见习生感悟

见习第二天上午听了黄燊杰老师的《活板》,本节课属于第二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梳理文意和了解,同学们对《活板》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第二课时的开始,黄老师播放了一则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视频,重新回顾了一下课文。学生们从躁动的下课回到安静的课堂,播放视频可以吸引一些学生们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表格、小组讨论、图片、视频、提问问题的方式引导课堂,学生能清楚自己的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看到一线老师是如何在一节课上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同时,语文老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让学生多读课文,回归课文。

——蓝晓婷

这两天见习我听了不同的老师对不同语文课文的讲解,既有初中的,又有小学的。 小学的《杨氏之子》和《黄继光》两篇课文是公开课,向我们展示了经典课例,让我看到了不寻常的教学设计,体会到了老师们的教学用心,对学生深入课文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我还旁听了《太空一日》和《活板》两篇初中课文。初一和初二的课堂让我在教学思路和学情方面有所收获。不同班级的学情不一样,学习积极性也有所差异,老师讲课的方法也不一样。但大体上是一致的,课堂上有对学生进行提取文本信息和深层解析文本的锻炼。老师会布置问题,分成一个个小任务,让同学们按个人或分小组的形式解答,并强调要从文中找答案。通过读文本,寻找关键信息,梳理结构来解构文章,在一堂堂语文课中,锻炼同学们分析文本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小组还批改了试卷和作文,对同学们的知识水平有所了解,也在批改的过程中注意到一些问题,看到了他们突出的地方和薄弱的地方,对学习情况有所把握。 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篇名叫《被忽略的“我”》的作文。它是一位初一的同学写的,却体现出了明显的社会问题,体现了这位同学对生活和周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人的一生都忙忙碌碌,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忙着学习、结婚、工作,背负着较大的社会压力,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曾给内心带来一份宁静。来自一个初中生这样的思考让我眼前一亮。 

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同学们不因这么多见习老师的到来和课堂旁听而感到拘谨,大部分同学都很热情,热热闹闹的,让整个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许娜

相较于昨天初来乍到时对学校不太熟悉的我而言,第二天的我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今天我听了张丽卿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从张老师的课堂中,我学到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张老师通过介绍英雄丰碑、播放视频、朗读文本以及让学生上台贴上对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概括的便利贴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感知英雄的人物形象和其高尚品格。张老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们都能较好地回答。

张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来理解黄继光的人物形象,这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节课的观摩学习,让我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将自己在教育见习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实践中。

——丘文文

今天分别观摩了二年级六班、三年级一班、四年级一班、四年级五班的语文课,在授课方式、课堂内容、师生互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

现阶段开展的课程大多是任务驱动型课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十分突出,大量的课堂时间都用于学生朗诵、讨论、问答等活动,教师要在连续的课堂活动中将学习要点串联起来,辅助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多个年级、班级听课情况的对比,我体悟到小学教学最重要的要点就是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和心理阅历都受到年龄的限制,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列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授课内容。

四年级五班张丽卿老师的公开课《黄继光》,通过列举上甘岭战争的伤亡实际数据,把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用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二年级六班廖梦珊老师在进行二十四节气歌的教授时,老师通过观影的形式将二十四节气的风物变化展示给学生;三年级一班黄君娜老师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时,多让学生结合了解的自然规律、人文地理事实,进行遣词造句活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是语文知识学习和积累运用的宝贵财富,要充分将实践经验同课堂内容实际结合。

在观摩三年级一班黄君娜老师的授课和课后问答后,我对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心理,用好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学生回答教师设计的课堂任务时,不仅要注重答案的正确性,还要注重作答的规范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及时纠正学生答题的站姿体态和精神风貌,从小处培养学生的作答习惯;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使学生勇于接受指正,敢于自我纠正,把握好师生距离,既要有教师的威严,又要有年长者的亲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文学素养不是一日养成的,教师要以持之以恒的教学心理引领学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用语文知识慢慢地渗透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爱上语文,对语文课抱有积极的心理。

今天的学习,让我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我会更加珍惜这次见习机会,领略不同风格的语文课,多见多思多悟,更好地提升自己。

——陈靖瑶

结尾

在第二天的见习生活中,我们都收获良多。不仅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与学生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校园时光,在知识的海洋中傲游,体验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相信这次经历给予我们宝贵的教学经验,成为未来我们走上教师岗位的强大动力。

编辑:何郁馨、陈菊、江俊鑫、陈子琳、何楚田、邱舒桐、刘佳瑜、莫凤淋、丘文文、陈靖瑶、蓝晓婷、许娜

供图:周乐瑶、李嘉祺、陈兴艳

校对:李碧莹、钟政廷

排版、审核:曾晶晶、严明煊、杨炳彬、陈柯

阅读 25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