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量感——记仁化县实验学校小学数学低段科组专题研讨活动
为深入开展核心素养教育,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素养的提升,深化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课堂质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分发挥学科基地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深入研究理解“量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量感,2023年5月30日上午,仁化县实验学校小学数学低段科组开展了题为“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专题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课例展示、课后点评、聆听讲座三个环节。
本次展示的课例有三节。第一节是由李春燕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1分有多长》。整节课,李老师能紧紧围绕“1秒有多长、1分有多长、1分能做些什么”,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1秒的模型。然后由5秒、10秒,逐步过渡到20秒,60秒。在课堂中,通过拍一拍、读一读、写一写、数一数、做一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对1分钟的长短有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数一数分针与秒针的走动情况,得出分和秒的关系。整节课,气氛活跃,教法新颖,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高。
第二节课例是由谭玉莲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分一分(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整节课谭老师紧扣本节课的核心,以“平均分”引入,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当分具体的实物不能得到完整的一个物体时,用分数表示。
本节课的亮点是: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了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内涵。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本节课练习的设计凸显了层次性,针对性。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做分数、找分数、说分数的这一过程,有效地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是一节高效课。
第三节课例是由张秋芳老师执教的《分一分(二)》。这节课是在巜分一分(一)》的基础上的延续,让学生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张老师能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加深学生对整体的认识,在写分数的过程中复习分数的写法、分子分母的名称及各自表示的意思。整节课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说分数的具体含义。再次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观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观摩了三位教师的课例后,科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就观摩三节课后的感受和疑惑以及平时教学中关于量感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李春燕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了点评。李老师既肯定了本次专题研讨活动的成效,指出了三节课的亮点,同时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老师们能充分挖掘教材,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知识。教学环节要将“量感”的培养植根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效且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中,填补量感的知识储备,从而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
活动的最后,李春燕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讲座《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李老师从什么是量感、关于量感的研究、量感的培养策略、量感的培养流程进行阐述。此次讲座让我们有了更深的思考,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行进的方向。
新课标的出台,对教师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此次科组专题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更好的理解了什么是量感,怎样去培养学生的量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开拓了自身的视野。“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修正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科组全体成员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助推学生“量感”的生长,促进学生“量感”核心素养的生成。
撰稿:李春燕
摄影:李阿连 刘文青
校对:谭玉莲
终审:张秋芳